物联网技术让南方防汛系统变得更加“智慧”
作者:薛蓓
来源:《扬子晚报》
日期:2011-05-30 10:27:35
摘要:记者近日在盐城大丰采访时了解到,由盐城移动和当地水利部门共同建设的“智慧防汛系统”已成为当地水利战线各方的好帮手。传统的防汛系统怎样加入智慧因子,适应现代化防汛的需要?又能否得到推广?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防汛系统智慧防汛
今年全国不少省份曾遭罕见大洪水,江苏沿海的不少地方,由于地势低平,以往也遭遇过洪涝灾害的威胁。但在今年,属于里下河腹地、淮河下游区的我省盐城,却成功地顶住了洪水的侵袭。记者近日在盐城大丰采访时了解到,由盐城移动和当地水利部门共同建设的“智慧防汛系统”已成为当地水利战线各方的好帮手。传统的防汛系统怎样加入智慧因子,适应现代化防汛的需要?又能否得到推广?
在大丰王港闸堤防管理处,工作人员进行了智慧防汛系统的实地演示:在手机界面上,进入该系统,水情测报、雨情测报、风情测报、网络卫星云图、气象信息搜集和台风信息搜集、防汛工程视频监控等不同的项目清晰分布,每个项目里还有很多具体的功能:在水位查询功能中,可以看到各个闸站发来的水位新情况,水位变化,系统都会发出提醒;只要带上加入了这一系统的PDA手机,随时随处都可以查到雨情、风情、云情等详细信息,精细到每个村每个点;大丰各个乡镇的卫星云图等三维图像一览无余;还能看到闸口内部运行的实时视频。在系统上点击不同地区,就可以找出当地的防汛队伍联系人、物资储备情况;更可以直接下达命令,并发到联系人手机上。
另外,别看放在管理处桌上的几台电话机,外观和普通电话机没什么区别,它们也可以用来实时查询水量等信息。这些设备在各个基层水利站都有。
仅仅通过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浏览,就能让人感受到这一系统的“智慧”。那这些功能对于防汛起到怎样的实际作用?
大丰水利局人士介绍,在这一系统建立之前,设在各个观测点的水位计是有线的,不仅会遭雷,而且要了解实时水位,需要人工去看一些重要信息,甚至只能依靠基层目测,再打电话给指挥中心,录入数据,提供参考。而现在用传感器装设在水位观测点,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如果水位没改变,每5分钟自动发送一次数据到系统,如有改变,每分钟都会发一次新数据。同时,系统还可结合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测,从而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以前,根据实地收集的各种数据,再拿出决策方案,一般要六个小时。有时一场暴雨下下来,实际情况变化又很大。现在借助这一智慧系统,可以在下雨前三小时,预测并进行部署”,据介绍,大丰市防指办公室一般在20分钟内,即可完成全市实时水情、气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速度比过去提高8到9倍。
智慧系统背后依托的原理,实际上,就是借力移动通信、卫星遥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防汛信息化解决方案。“我们在各个基层站点,一共放了21个传感器”,大丰水利局相关人士说。一旦当重大突发险情发生时,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内置GPS的手机,将现场照片、险情描述和具体地点的坐标发送到系统;收到险情上报信息,平台立即通过各种方式予以报警;各种历史资料、实时数据和预测信息,便于综合会商;防汛队伍责任人直接通过手机获取包括险患现场照片和地图资料、防汛物资分布表的抢险指令;指挥人员通过系统实时了解现场视频,进行调度增援。采用TD技术的防汛指挥车,10分钟内就可到达险情现场,并将视频图像实时传送至指挥中心。
智慧防汛系统让水患减少了可怕,有助于提高水利战线应对洪水的效率和能力。在古代传说中,上古有一种“息壤”——这种神土放在水上让风吹,就变成一条一条的堤,可以有效阻挡洪水的侵扰,这无法实现的神话寄托表达了先祖期望消除洪灾的美好愿望。而现在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智慧防汛系统”,成为了人类自身聪明才智造就的真正现代“息壤”。据了解,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盐城分公司打造的这一系统,继今年6月份在盐城大丰正式开通运行后,今后也有望在全省进行推广。
在大丰王港闸堤防管理处,工作人员进行了智慧防汛系统的实地演示:在手机界面上,进入该系统,水情测报、雨情测报、风情测报、网络卫星云图、气象信息搜集和台风信息搜集、防汛工程视频监控等不同的项目清晰分布,每个项目里还有很多具体的功能:在水位查询功能中,可以看到各个闸站发来的水位新情况,水位变化,系统都会发出提醒;只要带上加入了这一系统的PDA手机,随时随处都可以查到雨情、风情、云情等详细信息,精细到每个村每个点;大丰各个乡镇的卫星云图等三维图像一览无余;还能看到闸口内部运行的实时视频。在系统上点击不同地区,就可以找出当地的防汛队伍联系人、物资储备情况;更可以直接下达命令,并发到联系人手机上。
另外,别看放在管理处桌上的几台电话机,外观和普通电话机没什么区别,它们也可以用来实时查询水量等信息。这些设备在各个基层水利站都有。
仅仅通过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浏览,就能让人感受到这一系统的“智慧”。那这些功能对于防汛起到怎样的实际作用?
大丰水利局人士介绍,在这一系统建立之前,设在各个观测点的水位计是有线的,不仅会遭雷,而且要了解实时水位,需要人工去看一些重要信息,甚至只能依靠基层目测,再打电话给指挥中心,录入数据,提供参考。而现在用传感器装设在水位观测点,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如果水位没改变,每5分钟自动发送一次数据到系统,如有改变,每分钟都会发一次新数据。同时,系统还可结合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测,从而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以前,根据实地收集的各种数据,再拿出决策方案,一般要六个小时。有时一场暴雨下下来,实际情况变化又很大。现在借助这一智慧系统,可以在下雨前三小时,预测并进行部署”,据介绍,大丰市防指办公室一般在20分钟内,即可完成全市实时水情、气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速度比过去提高8到9倍。
智慧系统背后依托的原理,实际上,就是借力移动通信、卫星遥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防汛信息化解决方案。“我们在各个基层站点,一共放了21个传感器”,大丰水利局相关人士说。一旦当重大突发险情发生时,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内置GPS的手机,将现场照片、险情描述和具体地点的坐标发送到系统;收到险情上报信息,平台立即通过各种方式予以报警;各种历史资料、实时数据和预测信息,便于综合会商;防汛队伍责任人直接通过手机获取包括险患现场照片和地图资料、防汛物资分布表的抢险指令;指挥人员通过系统实时了解现场视频,进行调度增援。采用TD技术的防汛指挥车,10分钟内就可到达险情现场,并将视频图像实时传送至指挥中心。
智慧防汛系统让水患减少了可怕,有助于提高水利战线应对洪水的效率和能力。在古代传说中,上古有一种“息壤”——这种神土放在水上让风吹,就变成一条一条的堤,可以有效阻挡洪水的侵扰,这无法实现的神话寄托表达了先祖期望消除洪灾的美好愿望。而现在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智慧防汛系统”,成为了人类自身聪明才智造就的真正现代“息壤”。据了解,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盐城分公司打造的这一系统,继今年6月份在盐城大丰正式开通运行后,今后也有望在全省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