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IC卡迁移促进银行卡产业升级
从全球银行卡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银行卡正在由磁条卡向IC卡方向迁移。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全球银行卡欺诈风险损失金额也在不断上升,必须通过发展IC卡来降低产业风险;另一方面,随着银行卡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磁条卡已经难以满足银行卡多行业、多功能应用的需求,必须通过IC卡迁移来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全球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由磁条卡向IC卡迁移的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个,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IC卡约10亿张。我国自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银行卡以来,银行卡产业开始起步并稳步发展。尤其是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以后,我国银行卡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银行卡欺诈风险也在不断上升。为此,我国也在不断探索开展磁条卡向IC卡的迁移工作,如制定了PBOC2.0版的IC卡技术标准,试点发卡。201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银行磁条卡向IC卡应用迁移工作正式启动,将推动我国金融IC卡应用进入快车道,我国银行卡产业将迎来一次全面升级。
金融IC卡迁移将推动
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全面升级
推动银行卡介质从磁条卡向智能卡升级,降低银行卡的欺诈、伪造风险,保障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安全。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发行各类银行卡达24.15亿张,跨行交易总金额达11.2万亿元。但是,在银行卡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卡欺诈风险在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银行卡欺诈交易金额和损失金额分别达32.2亿元和5.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5.8%和159.5%,磁条卡在防范欺诈风险上的弊端逐渐显现。与磁条卡相比,IC卡技术具备全方位的安全体系,包括从密钥加密技术到卡片设计安全性、应用安全性和交易流程的安全性等多个环节。因此,由磁条卡向IC卡迁移将有效遏制银行卡欺诈风险。国际经验证明,IC卡的复制和伪盗难度比磁条卡大得多,由磁条卡向IC卡迁移将有效遏制银行卡欺诈风险。
推动银行卡应用由传统支付领域向公共服务和小额快速支付领域升级,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相对于功能单一的磁条卡而言,IC卡具有安全性高、功能应用多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社会保障卡、市民卡、医疗卡、门禁卡等公共服务或商业领域,促进银行卡应用升级。例如, 2007年开始发行的工商银行牡丹交通卡除具有金融应用(包括贷记功能和电子现金)外,还具有交管部门的交警应用功能(存储驾驶员信息及扣分功能);2008年发行的宁波市民卡在集成了社保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宁波市内许多公交线路和特约商户通用。目前,社保、旅游、高速公路、石油等公共服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IC卡的广泛应用将为这些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支付工具,扩大银行卡“联网通用”的范围和内涵。此外,由于磁条卡无法脱机交易、需要输密码、风险高等原因,使得其在快餐、自动售卖、菜场、地铁、公交、停车等小额快速支付领域的应用推广一直较为困难。金融IC卡的脱机支付功能和非接支付功能则克服了传统磁条卡的缺点,降低了商户和持卡人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有效满足了小额快速支付领域的应用需求,拓展了银行卡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推动银行卡服务由单一支付功能向综合服务功能升级,提升银行卡产业在服务社会民生中的作用。由于磁条卡存储信息有限,并且只能单向读取,交易过程中更多使用的是其支付功能。金融IC卡则具有较强的存储与交互能力,不仅能够方便持卡人进行联机和脱机支付,而且能够为持卡人提供电子现金、通用积分、积分兑换、电子优惠券、电子票据、身份认证、行业信息存储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IC卡综合服务功能将实现居民消费、社保、身份认证、交通、公共事业缴费、财政税务等信息和载体的整合,促进我国社会信息化与金融信息化的快速融合。因此,在一张金融IC卡上集成多种服务,满足居民在金融和非金融领域的多样化需求,将是未来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将推动银行卡产业在服务社会民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动银行卡业务创新由线下(传统商户)向线上(手机、互联网、智能电视)升级,提升银行卡产业的创新能力。金融IC卡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接入到手机、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的后台服务器,并通过联网设备采用密码协议与后台服务器建立端到端的逻辑安全通道。接入终端可以通过硬件加密模块保证卡片的个人标识代码(PIN)、卡号、卡片验证码或动态密码、数字证书、有效期等敏感信息的安全输入和加密处理,支持与平台之间建立通信安全通道,对与外部交互的数据进行加密、解密运算。此外,金融IC卡的接入终端不以明文方式存储、转发上述敏感信息,降低了线上支付活动所带来的交易风险,为大规模开展手机支付、互联网支付和智能电视支付等创造了条件,提升了银行卡产业的创新能力……(全文请阅读《中国金融》印刷版2011年第9期)
作者系中国银联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