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移动“无线城市”速率高达100兆
作者:顾时遥
来源:CBSi中国·PChome
日期:2011-03-14 10:06:13
摘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召集视频办公会议、每天的各类消费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查收、出门在外没带钱包,还能用手机来刷卡消费……或许你已经开始享受这些无线定制服务,或许你曾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新闻,又或许你对此还一无所知。但无论怎样,一张连接整个城市的无线服务网已经在我们身边张开了!
打开手机就能随时召集视频办公会议、每天的各类消费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查收、出门在外没带钱包,还能用手机来刷卡消费……或许你已经开始享受这些无线定制服务,或许你曾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新闻,又或许你对此还一无所知。但无论怎样,一张连接整个城市的无线服务网已经在我们身边张开了!
无线城市
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
其实很多上海市民已经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到一些无线城市的服务,只是我们还浑然未知。尤其是在去年世博期间,无线网络在上海的全面覆盖为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带来了便利,同时也让推动城市无线服务平台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李跃也在上海世博会闭幕高峰论坛的“信息产业与数字城市”分论坛上表示,上海世博会的实践显示,建设无线城市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大趋势,对发展经济、推动民生意义深远。在后世博时代,中国移动将全面推动国内无线城市建设。
根据李跃的介绍,无线城市是指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而业内人士则认为,无线城市,首先是一张多层次、全覆盖、具有宽带、泛在、融合特性的信息网络,使得用户根据应用和场景自由切换,随时接入最佳网络,为市民构建一个能够便捷、安全、迅速接入信息世界的通道,它是所有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应用的基础;同时无线城市也是一张融合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信息应用平台,通过聚合大量信息内容和应用,能够为市民的购物、出行、学习、教育、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能为为企业的开张、销售、宣传、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工具,能够为政府的政务公开、监督、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有益帮助。
作为继水、电、气、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无线城市就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平台,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窗口,有利于产业发展,更与人们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
“4G圆环”
年内覆盖市中心
那么,要想真正实现无线城市的目标,我们又需要怎样的网络基础环境呢?对此,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日前披露了以建设“无线城市”,发展移动信息化为切入点,助力上海打造“智慧城市”的十二五规划,规划称,十二五期间,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将致力打造一个以TD-LTE技术引领,2G、3G、WLAN、4G“四网协同”的泛在、融合、智能的“无线城市”,十二五本市中心城区及室内热点区域无线接入的速率比十一五猛增100倍,下行速率将达100M。
事实上,“四网协同”的智慧城市生活已经离我们很近了,根据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的计划,到今年年底,4G信号将能覆盖上海市中心的重点核心区域,其中将率先于今年6月底完成地面地下全程覆盖的轨交4号线,将为这张实验网划上一个完美的“4G圆环”。
除了4G网络之外,目前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也对WLAN网络进行了重点部署,网络热点已经全面覆盖上海火车站、浦东机场等交通枢纽,南京路、田子坊等热点区域的写字楼、商场,全市所有星巴克门店以及各大高校;而3G (TD—SCDMA)网络在“十二五”中期将实现上海地域全面深度覆盖,全市平均提供1M以上接入能力,市区达3M以上;至于传统2G网络也将进一步精品化、广覆盖,实现本市大型楼宇90%深度覆盖,地铁、高铁、高速公路、公路移动信号全覆盖。
未来无线服务
主打政企、民生应用
或许更多人会关注,未来他们将在无线城市平台上享受到哪些便民的服务。事实上,除了民生领域之外,无线城市的服务领域还将向外延伸。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的“无线城市”建设将主打 “信息民生工程”、“信息政府工程”和“信息助企工程”三大应用领域——
首先,政府将通过“信息政府工程”,变得更加透明、公开、高效。公务员可采用移动高清视频、移动终端接入数据库等方式实现移动办公;各级政府可利用移动网络无处不在和用户覆盖面广的特点,以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百姓随时送达公共信息。
其次,百姓生活也将因为“信息民生工程”的实施变得更加便利。TD-LTE“高清、移动、无线”的技术优势,将可以帮助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高清视频获得清晰、快速的远程指导,为病人把握宝贵的治疗时机;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随时请大医院大医生进行远程会诊;社区医疗信息平台可利用手机以短信、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健康信息服务。
最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实施的“信息助企工程”,还将助力本市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可为企业提供质优价更廉的海量运算能力和海量存储;无线POS机、手机支付、远程无线抄表、车管通等的普及将帮助传统行业的进一步创新转型。
据悉,本市首个“上海智慧城市示范区”将在浦东张江建设,同时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已先后与闵行区政府、普陀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推进TD-SCDMA示范区建设,消费者在未来的日子里亲身体验到智能医疗、智能交通、路况监控、数字社区、数字城管等无线城市服务应用。
无线城市
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
其实很多上海市民已经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到一些无线城市的服务,只是我们还浑然未知。尤其是在去年世博期间,无线网络在上海的全面覆盖为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带来了便利,同时也让推动城市无线服务平台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李跃也在上海世博会闭幕高峰论坛的“信息产业与数字城市”分论坛上表示,上海世博会的实践显示,建设无线城市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大趋势,对发展经济、推动民生意义深远。在后世博时代,中国移动将全面推动国内无线城市建设。
根据李跃的介绍,无线城市是指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而业内人士则认为,无线城市,首先是一张多层次、全覆盖、具有宽带、泛在、融合特性的信息网络,使得用户根据应用和场景自由切换,随时接入最佳网络,为市民构建一个能够便捷、安全、迅速接入信息世界的通道,它是所有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应用的基础;同时无线城市也是一张融合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信息应用平台,通过聚合大量信息内容和应用,能够为市民的购物、出行、学习、教育、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能为为企业的开张、销售、宣传、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工具,能够为政府的政务公开、监督、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有益帮助。
作为继水、电、气、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无线城市就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平台,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窗口,有利于产业发展,更与人们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
“4G圆环”
年内覆盖市中心
那么,要想真正实现无线城市的目标,我们又需要怎样的网络基础环境呢?对此,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日前披露了以建设“无线城市”,发展移动信息化为切入点,助力上海打造“智慧城市”的十二五规划,规划称,十二五期间,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将致力打造一个以TD-LTE技术引领,2G、3G、WLAN、4G“四网协同”的泛在、融合、智能的“无线城市”,十二五本市中心城区及室内热点区域无线接入的速率比十一五猛增100倍,下行速率将达100M。
事实上,“四网协同”的智慧城市生活已经离我们很近了,根据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的计划,到今年年底,4G信号将能覆盖上海市中心的重点核心区域,其中将率先于今年6月底完成地面地下全程覆盖的轨交4号线,将为这张实验网划上一个完美的“4G圆环”。
除了4G网络之外,目前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也对WLAN网络进行了重点部署,网络热点已经全面覆盖上海火车站、浦东机场等交通枢纽,南京路、田子坊等热点区域的写字楼、商场,全市所有星巴克门店以及各大高校;而3G (TD—SCDMA)网络在“十二五”中期将实现上海地域全面深度覆盖,全市平均提供1M以上接入能力,市区达3M以上;至于传统2G网络也将进一步精品化、广覆盖,实现本市大型楼宇90%深度覆盖,地铁、高铁、高速公路、公路移动信号全覆盖。
未来无线服务
主打政企、民生应用
或许更多人会关注,未来他们将在无线城市平台上享受到哪些便民的服务。事实上,除了民生领域之外,无线城市的服务领域还将向外延伸。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的“无线城市”建设将主打 “信息民生工程”、“信息政府工程”和“信息助企工程”三大应用领域——
首先,政府将通过“信息政府工程”,变得更加透明、公开、高效。公务员可采用移动高清视频、移动终端接入数据库等方式实现移动办公;各级政府可利用移动网络无处不在和用户覆盖面广的特点,以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百姓随时送达公共信息。
其次,百姓生活也将因为“信息民生工程”的实施变得更加便利。TD-LTE“高清、移动、无线”的技术优势,将可以帮助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高清视频获得清晰、快速的远程指导,为病人把握宝贵的治疗时机;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随时请大医院大医生进行远程会诊;社区医疗信息平台可利用手机以短信、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健康信息服务。
最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实施的“信息助企工程”,还将助力本市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可为企业提供质优价更廉的海量运算能力和海量存储;无线POS机、手机支付、远程无线抄表、车管通等的普及将帮助传统行业的进一步创新转型。
据悉,本市首个“上海智慧城市示范区”将在浦东张江建设,同时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已先后与闵行区政府、普陀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推进TD-SCDMA示范区建设,消费者在未来的日子里亲身体验到智能医疗、智能交通、路况监控、数字社区、数字城管等无线城市服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