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试水国际货币
2011年2月15日电/明通新闻专线/-- 《纽约时报》2月10日刊文“In China, Tentative Steps Toward Global Currency”,原文编译如下:
既然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作为一个世界强国,中国正考虑的下一步就是将其货币变成国际货币。
众所周知,这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对于采取某些可使人民币跻身于美元、欧元和日元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之列的实现自由市场目的之措施,中国政府显得十分谨慎。
不过,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逐渐放松其严格的货币控制。例如,诸如麦当劳之类的美国公司首次被允许通过在香港发售以人民币标价的债券来为其中国境内项目融资。
里查德•拉文,卡特彼勒公司集团总裁,谈到去年十一月份公司通过在香港发行1亿5千万美元新股的方式筹资,比在中国境内贷款或是通过美元筹资然后兑换成人民币两种方式都要节省成本。
“这真是一次成功的变革,”拉文先生说道,“以前,我们都是通过带入美元然后兑换成人民币的方式来为业务运作提供资金。”
与此同时,在俄罗斯、越南和泰国,一些与中国之间的跨境贸易现在可以用人民币结算,这样贸易双方都不用来回兑换美元。一项试点计划使得俄罗斯公司,如Sportmaster,莫斯科的一家连锁零售店,可以用人民币来买卖商品。
而在纽约,中国政府允许中国银行的一家海外分支机构接受人民币存款。这使得在未来几年,中国境外的储户可以在一种人们普遍预期可以兑美元升值的货币上下赌注。
“这些措施都将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渣打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Kelvin Lau在谈到中央近期政策时说道,“他们希望将人民币普及。”
本周四(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略低于人民币6.59元—不少专家认为这一水平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干预措施而人为偏低。五年前,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略高于人民币8元—比现在高20%多。
试图与人民币一起走向全球,中国具有经济方面的动机,而绝不仅仅只是拥有夸口的权力。分析师认为如果这些措施可以成功,将可以加强中国在海外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且开始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中国政府也能最终通过人民币被认可为世界储备货币这一成果中获益,比如成本更低的债务融资。(谷雨 王雅敏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