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直拨个人账户 “一卡通”架通党和政府与城乡居民连心桥
短短两年多时间,我区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便走在了全国前列。从最初的只发放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到将城镇居民补贴一并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并在财政补贴资金申报、审批、核实、发放环节实现电子签章数字认证,目前,全区“一卡通”发放资金已超过100亿元,涉及38类120项补贴,累计惠及398.92万户城乡居民。
那么,是什么让我区下如此大力气,大张旗鼓推进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
改革管理支付方式
确保惠民政策不走样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注“三农三牧”投入。“十一五”时期,全区财政累计投入农林水事务资金830亿元,年均增长28%。其中,直接面向农牧民发放的财政性补贴资金也呈现出逐年大幅增加的趋势,且补贴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对农牧民个人的补贴资金包括生产性补助,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生活性补助,如五保供养补助、最低生活补助;改善生态型补助,如退耕还林补助、禁牧舍饲补贴;抗灾救灾型补助,如灾民生活补助,灾后重建补助;还有奖励性补助,如农村计划生育补助和少生快富家庭奖励补助等等。
这些补贴资金发放有些是普惠式的,有些是局部地区的,还有一些是针对个别群体的。以前,这些补贴资金很大一部分是由各级主管部门分门别类转发给农牧民的,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服务措施不尽完善等诸多原因,在补贴资金发放管理中存在着发放环节多、代理银行多、滞留延压多、发放渠道多、发放成本高、时效性差等问题。
据一位基层综改办人员介绍,以前农牧民享受的国家各类补贴,在资金发放中,部门各有各的代理银行,有的发现金,有的发存折。农牧民对自己该享受的补贴项目标准和资金数额不明白,有的发放不公开,甚至出现挤占、挪用、截留、虚报冒领以及贪污补贴资金等现象。
如何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不走样、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对现行补贴农牧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建立新的惠农惠牧补贴资金发放机制已经势在必行。2007年10月,自治区政府选择赤峰市松山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3个旗县作为试点,开始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即建立惠农惠牧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系统,简称“一卡通”改革,指将城镇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
这一改革,在保障财政内部和各主管部门职能不变、分工协作的条件下,借助“金财工程”,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纵向联网,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代理银行横向联网的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统一渠道、统一形式、统一时间和公开补贴资金项目、数额及计算方法等一系列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各项惠农惠牧补贴资金“一个漏斗”向下、一卡(一折)发放。
2008年8月,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实现全区发放,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每一位农牧民,确保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牧民身上。
“一卡通”优势凸显
发钱领钱皆大欢喜
“一卡通”这种发放形式规范了资金管理,保证了资金安全;提高了发放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强化了财政服务功能,密切了干群关系。整个工作公开、及时、透明,一改过去发钱的烦、领钱的怨的现状,受益城乡居民形象地称“一卡通”为惠农惠牧政策的“直通车”、资金发放的“加速器”、财政为民的“服务站”、群众心里的“明白帐”、干群关系的“连心卡”。
惠农政策的“直通车”。所有直接发给农牧民的惠农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统一发放,通过专户、专账封闭运行的有效管理,使惠农补贴资金更准确、快捷和安全地直达农牧民手中。
资金发放的“加速器”。在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的改革中,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在坚持补贴政策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把能够集中统一发放的各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次性完成相关程序,一次性打卡发放,简化了操作程序,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发放成本。如使用电子签章数字认证,从编制清册、上报审核到核定资金、拨付补贴,3分钟就将4个环节的工作全部搞定。
财政为民的“服务站”。在具体的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发放过程中,我区要求严格遵守“六到户”、“六不准”的工作纪律,“六到户”指政策宣传到户、资金分配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补贴兑现到户;“六不准”是指在支付过程中要做到不准擅自改动通知书和明白卡的数额,不准擅自以补贴抵扣农牧户的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村(嘎查)集体或他人代领补贴,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牧民负担。同时,各旗县将苏木(乡镇)农税纳税服务厅更名为“为农为牧服务厅”,完善和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规范服务厅内部管理和窗口设置,加强文明创建等相关制度建设,将农村牧区财政服务厅建设成为农牧民服务的中心,让“一卡通”真正成为财政为民的“服务站”。
群众心里的“明白帐”。在“一卡通”改革中,自治区财政厅明确规定,要坚持公示制度,将补贴发放标准、发放范围、发放时间等政策和分配给农牧户的资金数额,由乡(苏木)公示到村(嘎查),村(嘎查)公示到组、到户,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明白卡、通知书、存折等农牧户个人资料必须要由乡镇(苏木)财政人员直接发给农牧户,不能委托其他人代转代交。同时,农牧民朋友可以通过语音电话或网络查询“一卡通”存折资金,真正让群众心里有本“明白帐”。
干群关系的“连心卡”。为了采集农户基础数据和保证补贴资金的发放,全区财政系统特别是乡镇财政的同志,付出了巨大的艰苦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在采集农户基础数据时,碰农户不在家,还得再去,有时一户农牧户得去4、5趟。有村民在外地的,还得设法打长途电话联系,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再加上补贴资金的发放指标统一管、资金一户存、补贴一卡发、服务一站办、结算一线通、收支一本账、查询一电明的措施,让农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部所付出的心血,农牧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延伸改革提升效能
城乡资源实现共享
为了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发放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发挥财政资金聚合效益,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自治区综改办在实施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改革。
延伸改革的核心是将财政补贴资金从财政局国库直接打入个人账户,从而减少资金发放的中间环节,改变过去资金多头发放、管理部门多、管理成本高、发放不及时的弊端。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将财政补贴农牧民及城镇居民纳入“一卡通”发放,二是财政补贴资金的申报、审批、核实、发放实现无纸化电子签章数字认证。
据介绍,确保“一卡通”发放的补贴资金安全有效,电子签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使用电子签章技术之前,我区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打印并传递纸制审批表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行政成本高。使用电子签章技术后,苏木(乡镇)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代理金融机构之间,在财政补贴资金申报、审批、发放环节实现了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无纸化办公,从而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能。赤峰市松山区通过使用电子签章“一卡通”发放系统,每年可节省行政开支60余万元。
记者在我区首个使用电子签章“一卡通”为农牧民发放财政补贴资金的旗县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看到,相关人员只要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红红的印章就盖在相关部门签章的位置上,从乡镇编制当期发放补贴清册、上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到旗县财政局业务股室核定资金、旗县财政局国库股将资金拨付到补贴资金专户,只用了3分钟就将4个环节的工作全部搞定。
由于延伸改革的推进,全区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速度大幅提高。截至2010年11月30日,我区发放给农民、牧民、城镇居民的补贴资金分别为83.19亿元、13.83亿元、3.15亿元;受益农民、牧民、城镇居民分别为345.28万户、38.81万户、14.83万户。
路漫漫其修远兮,全区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征途中,我区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效举措,不断有效推进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改革,描绘更加炫丽的“一卡通”蓝图。(记者 庞俊峰)
作者:庞俊峰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