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无锡太湖水质持续好转 “十一五”投入300多亿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无锡商报
日期:2011-02-22 13:47:18
摘要:通过一大批太湖治理重点工程的建成投用和关键措施的落实,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继续全面推进,太湖水质持续好转。
       不久前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确定为关系国家安全的事业。而水对于无锡来说,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傍水而建,以水而兴,历史上曾经备受洪涝之困,而一场水危机不仅让无锡人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道路,也加快了这座城市转型的步伐。无锡“水情”如何?记者近日奔赴多条战线,从农业用水、防洪抗旱、水之执法、供水价格等多方面进行调查。

       “十一五”期间,太湖治理累计投入300多亿元。截至目前,国家总体方案确定的2012年治太项目,无锡市已提前两年基本完成,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入湖污染物总量逐年下降,并连续3年圆满完成了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两个确保”目标。2010年,无锡市共需完成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任务14项,太湖治理重点工程366项、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588项。无锡市在此基础上又自加压力,新增319项治太工程,太湖治理重点工程共计685项。通过一大批太湖治理重点工程的建成投用和关键措施的落实,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继续全面推进,太湖水质持续好转。

  让湖水跟着人走 物联网技术使太湖遍布“耳目”

  让湖水跟着人走?乍一听感觉好神奇,实际上,这一切已经成为现实。记者2月21日从无锡市水利局了解到,“感知太湖,智慧水利”物联网示范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已建设20多个蓝藻监测点,其中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完成建设,整个工程计划于2012年全面建成。

  “感知太湖,智慧水利”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是一套集蓝藻湖泛智能感知、打捞车船智能调度和信息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水利物联网系统,这也是我市十二大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之一。市水利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所谓“感知太湖”,就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其中所运用到的“物联网”技术,就是传感器加上互联网。 
 
  “核心是传感器,这些精密的圆柱形探头,可‘敏感’出六种水质指标在太湖中的实时变化。”该人士说,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设20多个蓝藻监测点,其中湖中心3个点,湖岸边17个点。湖中心的监测点中含有监测蓝藻及水质的传感器与高清晰摄像机,可将蓝藻水华发生信息传给信息中心记录,同时自动调动最近的蓝藻打捞船打捞蓝藻;信息中心会通知打捞船到藻水分离公司;藻水分离公司再自动通知调动最近的处理厂的车辆运输蓝藻。  

      “当湖中的传感器感知到蓝藻暴发指数超过60%时,该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绿色报警,这些信息会同时传送到打捞船上的GPS装置上。”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感知太湖”系统的核心是传感器,这些看似普通的圆柱体,“头顶”太阳能板,身上还安置有传感芯片和摄像头,能获悉该观测点的温度、PH值、氨氮等将近40个指标,就像水利部门的“千里眼”。 

  一旦有监测指标显示某处水域出现蓝藻聚集情况,系统便会第一时间自动通知附近打捞点的船只。如果检测出藻请严重,超出附近打捞船只的作业能力,系统还会向周边船只发布命令,这样整个太湖上的打捞船只,便可以根据藻情合理配置。打捞完后,系统还会指示船只运送到就近的藻水分离站、分离出的藻泥又被通知送往需要的有机肥厂。 

  “以前每天都是早上6点取到的水样,到晚上6点才能拿到水质报告,打捞海藻主要也是靠有经验的工人肉眼判断。”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感知太湖”对蓝藻的防范监控及时有效,取代了之前每天依靠人工取水、实验室化验的老办法,同时让打捞蓝藻的船与太湖水质监控情况连成一个网络,实现了对蓝藻治理的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守望保护着太湖。  

  按计划,一期工程还将在两个资源化再利用基地设立监控装置,对蓝藻再去向进行跟踪。同时,在杨湾藻水分离站内,对蓝藻的打捞全过程实施监控及智能化指挥。届时,市水利局信息中心及杨湾藻水分离站均能同步显示蓝藻湖泛感知、打捞、处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实时信息。  

  “感知太湖”系统由基于智能模式识别的自适应蓝藻湖泛传感器、实时蓝藻湖泛感知传输无线网络节点设备、蓝藻打捞和运输船载、车载智能终端等新型设备支撑,在智能传感设备、计算算法和网络通信等方面拥有多项创新性核心技术。无锡水利局是“感知太湖”的服务终端,系统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以往人力、物力,实现了对蓝藻治理的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随时随地让太湖水、河道水“跟着”水利监管人员走。  
 
       据了解,整个“感知太湖”项目由防汛防旱指挥智能决策、水环境智能治理、水资源智能管理三大系统组成,计划在2012年全面建成。与现在常用的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系统相比,“感知太湖”系统更灵活、更实时,预计单位实施成本要大大低于租用卫星、借用遥感飞机和雇用专业技术人员的成本。根据测算,该项目一旦部署实施,其正常使用年限至少可达8—10年。(记者/蒋荣)

  水利投入财政倾斜 年内地表水取水大户全部进入监控

  今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主题都锁定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记者近日从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无锡财政对于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将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日全国范围内大范围的旱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粮食生产安全。宜兴横山水库最近的低水位运行也十分令人忧心。在无锡这样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而言,农田水利的角色相对边缘化。会议上提出农田水利重塑规划方案将进入研究编制阶段。今后无锡将按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大力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工程,其中重点在于灌溉,已经被列入今年的计划有7个即将启动建设的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园区,计划新增节水灌溉农田5万亩,新发展喷灌、滴灌2000亩,将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一手防旱,另一手更要防洪。今年被列入防洪工程计划表的,具体则有68公里圩堤要加固,新建改造防洪闸31座,排涝泵站93座,年内建成万亩以上达标圩区3个。感知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之中。农村万亩圩区闸站将实行远程控制,现代化农业园区节水灌溉系统“自动”运行,而这些都少不了农村地表水及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水能、水文、气象等信息的采集传输、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的及时响应。  

  在无锡这样的水质缺水型城市,水环境治理也成为水利的任务之一,而整治重点则主要在于水系的优化调整,像路网那样调整农村水系的沟通联结,撤坝建桥、清淤疏浚,修复河网,畅通水系,配合控源截污、坡岸绿化、生态修复、村庄改造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面貌。农村河道整治总是少不了轮浚,年内计划为500万立方米,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示范村32个。 

  无锡水资源1/3取自过境水,因此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必不可少。年内全市用水大户地表水的取水量、地下水水位建立专门监控系统。政府部门计划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方向进行产业优化配置,推进企业中水回用、循环利用,鼓励各行各业节水减排。  

  会议明确指出水利将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财政对于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将不断提高。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确保专项专用。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将严格按规定比例用于水利建设。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将逐步提高,专项用于水资源的保护管理、节约利用和水源工程建设。政府财政投入带动乃至吸引社会资金兴修水利,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支持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