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中国物联网路在何方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射频世界
日期:2011-01-25 16:21:54
摘要: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内嵌RFID(射频识别)芯片门票的使用,广州亚于会RFID技术应用于赛马,海关安检,是物联网技术在现实中一次次大规模应用,也让人们感受到物联网风潮来袭。
关键词:中国物联网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内嵌RFID(射频识别)芯片门票的使用,广州亚于会RFID技术应用于赛马,海关安检,是物联网技术在现实中一次次大规模应用,也让人们感受到物联网风潮来袭。

      物联网概念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传统IT领域的延伸和集成。所谓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如今物联网产业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抢滩物联网,紧锣密鼓地开建物联网产业链。 
  
1 从物联网事件看其发展现状

1.1 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之路
      2009年 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点“物联网”之火; 
      2009年 8月24日:全球最大电信服务商——中国移动总裁在台湾高调宣布“物联网”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2009年 9月11日:中国正式组建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
      2009年10月27日:工信部长李毅中撰文“物联网提高到战略性新型产业。”;
      2009年11月3日: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使之成为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和无锡市组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省长、院长和书记之间高调出席;
      2009年12月23日:物联网火炬手——刘海涛,当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创新奖;
      2009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物联网“决定国家未来”的高度;
      2010年 1月12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调研物联网产业时指出,发展物联网技术,提高首都信息化应用水平;
      2010年1月16日:吴邦国在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调研;
      2010年1月23日:海尔发布世界首款“物联网冰箱”,可辨认食品相关信息;
      2010年1月25日:工信部正式批准无锡高新区为国家电子信息(传感网)示范基地;
      2010年3月3—9日:十几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提出把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新型产业;
      2010年4月16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至2020年物联网将超过5万亿的规模;
      2010年4月23日: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10年5月18日:大唐电信、中科院和无锡地方共同发起50亿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基金”;
      2010年6月8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组在京成立。胡锦涛主席在双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2010年7月9日:北京物联网关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2010年7月26日:无锡人民医院物联网院士工作站揭牌;
      2010年7月27日:山西省举行物联网报告会,省委书记主持;
      2010年8月10日:成都双流基地8个物联网项目落户,协议投资60亿;
      2010年8月9日:无锡物联网总投资111亿,已进入小规模应用;
      2010年8月10日:我国提出的首个物联网国际规范(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发布;
      2010年8月16日: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院落户盐城;
      2010年11月18日:RFID广泛应用于广州亚运会

1.2 物联网应用的地区分布

(1)物联网会议分布图
      新技术及新产业需要人推进,需要人们了解。各地论坛、展会、峰会、讲座都会涌现,并且会不断发展和持续。且看一年来“物联网”会议分布图。共有近二十个城市召开过会议,有些地方更是召开过多次、这些城市分别是:无锡、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西安、呼和浩特、太原­、成都、济南、哈尔滨、潍坊、济宁、武汉、广州、厦门、长沙、重庆、杭州。

 (2)物联网产业园(基地)分布图
      产业界必须关注产业发展,这也是“物联网”的最终目标。且看全国物联网产业基地(园区)分布图。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3个省市已经­规划了物联网产业基地或园区,分别是:无锡、成都、南京、苏州、上海、深圳、重庆、太原、江阴、邯郸、福州、银川、潍坊。

(3)物联网产业联盟分布图
      由于物联网的多样性和上下游关连,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十个产业联盟,分别是:无锡、北京、武汉、西安、南京、成都、苏州、天津、常州、郑州。
 
2 中国物联网与国外相差多远

      据权威机构乐观估计:2011年—2015年,物联网在重点领域,投资额将达1.5万亿元,非农就业岗位超800万个;2016年—2020年,重点领域投资额预计超3万亿元,非农就业岗位增加1700万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研究员王忠宏未曾沉浸在巨大的前景中。他在12月10日举行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阐述,“一些城市、企业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高端传感器生产能力缺乏,核心芯片制造工艺和技术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等开发薄弱”。这些观点在物联网产业界权威杂志M2M Magazine的数据统计中得到了验证:2009年,全球物联网发展100强,81个在北美,18个在欧洲,亚太地区只有1个,且不在中国。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对于中国制造产业来说,物联网是一次很大的机遇。但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物联网核心技术起步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应用基础相对落后。目前,对于物联网相关的核心知识产权,中国真正拥有的并不多,很多基础核心技术大多来自于国外,例如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基本上是依赖进口,本土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物联网产业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日本,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家电、安防、公共交通等众多领域。

      支点网指出:从国外物联网发展的经­验来看,尽管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是要以企业为主导和中心,从应用需求出发进行研发、推广。目前,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有三方面,首先,行业标准缺失。建立物联网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不仅具有战略意义,也是处理物联网发展中产生问题的依据。目前,国内不同行业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产品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而真正有效的物联网要有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各种标准为解决物联网应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产业链中各单位实现明确的分工,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推进物联网的研究、开发、集成和应用。其次,缺乏相应的支撑技术和成本过高。比如,在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环节,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造成过高成本,从而会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第三,缺乏成熟的商业环境,企业需要来自市场需求的动力和良好的商业营运模式,而目前物联网还未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未得到使用者的认可。
 
3 中国物联网路在何方

      “一些企业想投资物联网,但对什么是物联网还没弄清楚;一些企业想方设法要打物联网的牌,但技术基础非常薄弱。”在王忠宏看来,中国物联网要认清自己的现状,光靠“忽悠”没有前途。

      王忠宏分析,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具有较好基础,但核心技术突破不够。高端传感器生产能力缺乏,核心芯片制造工艺和技术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等开发薄弱,应用层研发起步晚,大部分分散于低端层次,尚处于跟踪阶段,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不足,一些核心技术,产品和装备依赖进口。
 
      产业链初步形成,存在龙头系统集成商缺乏等薄弱环节。在传感器的环节和系统集成环节,缺乏拥有系统集成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的雄厚实力,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及大型服务商,中小企业为群体的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

      网络安全管理不断加强,但信息安全形势令人担忧。目前,在信息管理手段、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跟不上信息网络发展步伐,造成信息安全保护水平较低。随着物联网应用推广,网络安全保障以及信息安全保护等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标准建设不断加强,但缺乏统一完整体系。现有标准比较零散,缺失或不统一,标准的制定与使用的应用结合还不够,与国际标准融合存在一定差距。

      尽管存在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的物联网被是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王忠宏表示,“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做时间窗口。抓住了时间窗口,就会为我们带来新的机会。”

      日前,有媒体消息,“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据悉,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在元旦前后出台。

     “战略思路和实践间有必然联系,不是忽悠。”北京市经­信委科技标准处处长林绍福认为,“推进物联网发展,基础设施一定要先行。大家群起而上,传感网满天飞,共性东西没有统筹好,到了一定程度再统筹难度就大了。”形成政府市场互动模式,中关村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产生了示范效应。

      自2009年以来,中关村快速集结科技资源优势,新建了一批与国家战略相关的新兴产业联盟,包括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等。12月10日,中关村发展集团对物联网核心企业进行的“集群投资”,意图是打通物联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关键节点。

      立足现实,王忠宏认为,物联网的发展要做到“1236”,即一大关键,两大重点,三个结合,六大支撑。

      一大关键: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市场化的盈利模式。

      物联网是新生事物,母亲搀扶和哺乳,老师精心教育,它才能长大。物联网前期发展,需要政府支持。但从长远来讲,物联网要学会自己走路,不要长期躺在摇篮里。

      两大重点:一个是技术创新,第二个是应用牵引。

      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和创新文化建设,鼓励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发挥好产业联盟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中央与地方创新的紧密结合,力争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重视应用牵引,培育市场需求,在实践中完善提高技术水平。同时,提高技术水平,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技术风险,扩大市场推广应用。

      三个结合:国际合作与扶持国内企业成长相结合,统筹规划与调动各方积极性相结合,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相结合。

      六大支撑:组织体制,人才,标准,法律法规,产业链配套,资金。

      物联网发展不能“雾里看花”。“北京在物联网产业上形成了一定优势。这里有一流的研发力量,企业贯穿物联网产业链各个环节。我们有潜力走在前面。”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夏善红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