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系统在苏州救助站“上岗” 流浪者难混吃混喝
气温骤降,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的被救助人员明显增多,平均每天都有数10人到站接受救助。然而工作人员表示,每月有20多位"熟面孔"的职业受助人来这里混吃混住。
记者了解到,一套指纹识别系统将在今年8月在救助站里"上岗",届时只要右手大拇指轻轻一扫,该人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想继续混吃混喝是不太可能了。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火车站附近的救助管理站采访,正巧遇到一名20多岁的王姓小伙子,他称自己是河南人,去年初就孤身一人来苏州打工了,本想赶着春节回家和家人团聚,谁知道眼看年关将近,打工一年所挣的几千块钱却在买票的时候被偷光了,可他在苏州一没亲戚二没朋友,所以四下无方,只好投奔救助站来了。
然而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一眼就识破了这个小伙子在前不久已经来过一次,然而小王却死不承认,非说自己是第一次来。工作人员便带他到一旁接受了指纹的信息比对,结果一出,小王也不再争辩,一口承认了下来。原来他就是没钱花了,听朋友说救助站能提供回家的车票,于是就想来这里骗个车票好回家过年。
苏州救助管理站的刘兴林站长告诉记者:仅2010年里他们就救助了5700多位流浪者,然而其中能提供有效证件的被救助人却只有一半。
“由于没有相关证件光凭救助者自己所说,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对救助者的信息也很难核实。”刘站长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正因如此,目前到各地救助站轮番骗取救助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职业跑站的队伍更在不断壮大,这些专靠到救助站骗取救助、寄生在各救助站的职业受助人,使有限的救助资源受到了极大浪费,甚至导致一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却得不到救助。
“即将于8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指纹识别仪就能很好的打击这些职业受助人。”刘兴林站长告诉记者,凡是进救助站求助者,都要先将右手大拇指进行扫描,受助人员的指纹、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救助结果、救助后流向等信息将被一并输入电脑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