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限号不能治堵 智能交通才是良策
作者:记者 敖祥菲 实习生 王竣夫
来源:重庆商报
日期:2011-01-27 10:02:43
摘要:“城市拥堵不能靠政府颁布限购、限号,甚至收拥堵费等政策来治理,要用物联网下的智能交通来解决。”在昨天上午举行的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物联网交通专题讨论会上,多位中科院院士、专家对广受关注的交通拥堵把脉、支招。
“城市拥堵不能靠政府颁布限购、限号,甚至收拥堵费等政策来治理,要用物联网下的智能交通来解决。”在昨天上午举行的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物联网交通专题讨论会上,多位中科院院士、专家对广受关注的交通拥堵把脉、支招。
政策限制不是治堵良策
“现在交通拥堵成了令老百姓幸福感骤然下降的头痛事,我认为,治堵不能依靠政府出台限购、限号,甚至收取拥堵费等强行措施,而要靠智能物联网,用科技创新来改变。”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说,在北京一段时间单双号限行政策下,他的一位北京朋友只得又去买一辆汽车,“还是没起到作用嘛。”
陈清泉建议,运用智能化的汽车物联网可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保证所有车辆的出行,将现有通行能力提高2~4倍。”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教授吴建平说,治堵有三个层面:源头层面是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等方面,尽可能减少发生不必要的交通拥堵;第二层面为政府的政策引导,最好不用硬性规定,而是通过加强公交体系、停车费等来诱导大家合理用车;第三层面则是通过物联网范围内的智能交通来改善拥堵。
应加强车与车的信息交换
吴建平介绍,智能交通的车联网,主要包括道路网上联网的车辆、数据融合、交通模型、智能计算系统,该系统结构分为感知层(解决感知)、网络层(解决传输)和智能应用层(解决计算处理)三层。目前的智能交通的数据采集系统的交通流动态监测主要通过感应线圈检测,视频、微波识别等方式检测,以GPS(全球定位系统)浮动车检测等方式。吴建平提出,线圈检测方式存在线圈维护困难、不能识别汽车ID身份等缺点;GPS、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又需要路边大量读卡器。
他因此建议,在感知层面,要将上述两种RFID(电子标签)和GPS、GIS系统共存。此外,在网络传输层面,不仅是路对车的“交流”,还要加强“车-车”、“车-路”、“车-人”的信息交换技术。“例如,驾驶员不清楚前方是否有雾,迎面开过来的驾驶员可通过网络传输提醒。”吴建平说。
对于建立智能交通的感知网和通讯网,吴建平建议,统一标准后,各地、各行业发展各种简单功能的网络,再逐步形成区域性、综合性网。“商业模式也一事一议,政府可以买单,企业可以买单,消费者个人也可以买单。”
电子地图可实现收费不停车
在智能应用层面,吴建平建议,近期发展车和控制中心的信息服务、车和道路的智能速度适应服务以及车和车的局部危险情况警告等智能交通网。吴建平以北京市西二环金融街这个交通“堵点”为例称,可通过汽车轨迹跟踪系统,了解到哪些车长期从北驶往金融街、哪些车从南行驶,“可引导这些长期有固定轨迹的车辆,走附近不为人知的道路。
此外,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永龙还建议,应大力发展道路标牌电子化,这样有利于电子地图的采集。等电子地图内容丰富了,使用者普及了,未来还可通过电子地图收费。“即当行车者先通过电子支付手段,在电子地图上预付行驶高速路等收费公路的费用,这样可实现收费不停车,节省车在路上行驶的时间了。
政策限制不是治堵良策
“现在交通拥堵成了令老百姓幸福感骤然下降的头痛事,我认为,治堵不能依靠政府出台限购、限号,甚至收取拥堵费等强行措施,而要靠智能物联网,用科技创新来改变。”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说,在北京一段时间单双号限行政策下,他的一位北京朋友只得又去买一辆汽车,“还是没起到作用嘛。”
陈清泉建议,运用智能化的汽车物联网可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保证所有车辆的出行,将现有通行能力提高2~4倍。”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教授吴建平说,治堵有三个层面:源头层面是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等方面,尽可能减少发生不必要的交通拥堵;第二层面为政府的政策引导,最好不用硬性规定,而是通过加强公交体系、停车费等来诱导大家合理用车;第三层面则是通过物联网范围内的智能交通来改善拥堵。
应加强车与车的信息交换
吴建平介绍,智能交通的车联网,主要包括道路网上联网的车辆、数据融合、交通模型、智能计算系统,该系统结构分为感知层(解决感知)、网络层(解决传输)和智能应用层(解决计算处理)三层。目前的智能交通的数据采集系统的交通流动态监测主要通过感应线圈检测,视频、微波识别等方式检测,以GPS(全球定位系统)浮动车检测等方式。吴建平提出,线圈检测方式存在线圈维护困难、不能识别汽车ID身份等缺点;GPS、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又需要路边大量读卡器。
他因此建议,在感知层面,要将上述两种RFID(电子标签)和GPS、GIS系统共存。此外,在网络传输层面,不仅是路对车的“交流”,还要加强“车-车”、“车-路”、“车-人”的信息交换技术。“例如,驾驶员不清楚前方是否有雾,迎面开过来的驾驶员可通过网络传输提醒。”吴建平说。
对于建立智能交通的感知网和通讯网,吴建平建议,统一标准后,各地、各行业发展各种简单功能的网络,再逐步形成区域性、综合性网。“商业模式也一事一议,政府可以买单,企业可以买单,消费者个人也可以买单。”
电子地图可实现收费不停车
在智能应用层面,吴建平建议,近期发展车和控制中心的信息服务、车和道路的智能速度适应服务以及车和车的局部危险情况警告等智能交通网。吴建平以北京市西二环金融街这个交通“堵点”为例称,可通过汽车轨迹跟踪系统,了解到哪些车长期从北驶往金融街、哪些车从南行驶,“可引导这些长期有固定轨迹的车辆,走附近不为人知的道路。
此外,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永龙还建议,应大力发展道路标牌电子化,这样有利于电子地图的采集。等电子地图内容丰富了,使用者普及了,未来还可通过电子地图收费。“即当行车者先通过电子支付手段,在电子地图上预付行驶高速路等收费公路的费用,这样可实现收费不停车,节省车在路上行驶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