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发卡量过千万 手机支付产业或迎来爆发
作者:王江
来源:通信信息报
日期:2011-01-25 16:54:35
摘要:刷手机坐地铁、刷手机喝星巴克、刷手机逛街购物、甚至不久的将来到菜场买菜也能刷手机……“手机支付”产业变得日渐红火。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发放了1000万张带有手机支付功能的卡。红红火火的“手机支付”产业引得各方纷纷前来分羹。
刷手机坐地铁、刷手机喝星巴克、刷手机逛街购物、甚至不久的将来到菜场买菜也能刷手机……“手机支付”产业变得日渐红火。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发放了1000万张带有手机支付功能的卡。红红火火的“手机支付”产业引得各方纷纷前来分羹。
三大运营商押宝手机支付
据了解,中国移动从2007年开始手机支付试点,2009年基本完成手机支付技术和业务方案,并于此后开始在湖南、上海、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试点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去年10月,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在宁波正式商用,此后还推出“移动手机杭州市民卡”。11月,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包括“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在内的手机支付领域开展合作,并将联合研发和推广“手机金融软件”和“手机支付安全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于2009年与交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推出移动支付业务。2010年4月,中国电信翼机通正式在全国范围商用。9月间成功进入国内部分大学校园,通过定制翼机通终端,实现门禁、考勤、小额消费、图书借阅、校内就医及信息获取等多种功能。面向企业的翼机通集成企业内各类应用,如门禁、停车场控制、福利、考勤、消费等应用。目前,中国电信翼机通已在全国发展800多家学校,千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几十万的用户。
据《南方日报》报道,联通采用国内外金融业通用标准13.56M Hz技术开展的手机支付业务近日正式在广州展开。据了解,广州联通携手银联、工行广东分行,推出“手机支付”最新产品――“牡丹.沃银”卡。它通过对金融账户与移动通信终端的结合,实现小额支付的“电子钱包”功能。2010年12月31日“联通手机一卡通”服务在北京正式上线。此前,中国联通手机支付业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试点。用户办理“联通手机一卡通”后,将有两个账户,手机支付账户与通信账户相互独立。用户只需用联通SIM卡,同时在手机后盖上加粘一张卡片形状的天线,即可持手机在公交、地铁的读卡器上使用。不过,金属外壳和过薄过小的手机还不支持这项功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手机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到目前为止,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开展了手机支付业务,在2011年,手机支付仍将是运营商发展的重点。
手机支付前路漫漫
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全球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的金额将达到220亿美元。手机支付市场蛋糕巨大,前景广阔,但手机支付有着易用性、安全性、私密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手机支付标准之争犹存、本身发展依然有着诸多市场和技术方面的挑战。
一项新的业务或应用的推出其步骤过于复杂烦琐,或所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过多时,愿意使用该业务的用户人数就会很少。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完善,用户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支付使用习惯,刷卡消费已经在国人的支付中占据较大份额。在已经安装银行POS机的境况下再安装手机支付POS机,商家和市场是否有较高的接受度,影响着手机支付的未来发展。
由于手机支付采用非接触式的无线传输形式,可能出现信号被窃取的危险,系统的安全和隐私将难以保障。目前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已经看到这一问题,将在手机支付安全问题方面深入合作发展。以期切实保障手机支付的安全,让用户从心理上接受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标准的不统一也影响着手机支付的拓展。目前存在两大标准,即以银联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推行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13.56MHz标准是目前通行的手机支付国际标准,也是世界上非接触支付应用最广泛的频率,后者则是中国移动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已经就“手机支付标准”问题达成共识,但具体实施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完善,我国手机支付标准的出台还没有一个时间表。
相对中国十几亿人口和庞大的市场,目前使用手机业务的只是一小部分群体,如何将其推广为大众普遍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竞争与合作并存才能共赢
从整个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来看,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才是大趋势,无论是更换终端刷卡系统还是更换手机,都意味着要支出较高的成本。当下手机支付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用环境不成熟,缺乏一些必要的合作,投入成本过大,共赢模式得不到生产者和投放者认同。
手机支付的产业链不仅庞大而且复杂,其产业化发展需要芯片商、传感器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金融服务提供商、各类商业服务提供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合作。目前,国内手机支付的运营模式包括4种,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为主体、以第三方服务商为主体,以及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
在中国,运营商与银行之前的合作仍处于基础阶段。很多业内人士及媒体都认为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一直未有太大发展。运营商唯有与银行合作,将话费账户与银行卡账户进行绑定,并借助银联的POS机渠道才能真正推广手机支付的应用。但银行和运营商都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跟运营商谈拢条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运营商之间业也需要共同合作、推进产业链上多个利益体的协同作战,制定符合共同利益的技术标准,互相兼容、无缝链接。如果某些强势运营商一味的要求一家独大,无法形成有序的竞争。
2010年是中国手机支付的发展元年,今年和明年将会有爆发式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手机厂家以及银行若能携手探索手机支付业务,提升用户体验的空间远不止此,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移动支付的庞大蛋糕越来越清晰,相信最终相关各方会携手合作。
三大运营商押宝手机支付
据了解,中国移动从2007年开始手机支付试点,2009年基本完成手机支付技术和业务方案,并于此后开始在湖南、上海、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试点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去年10月,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在宁波正式商用,此后还推出“移动手机杭州市民卡”。11月,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包括“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在内的手机支付领域开展合作,并将联合研发和推广“手机金融软件”和“手机支付安全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于2009年与交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推出移动支付业务。2010年4月,中国电信翼机通正式在全国范围商用。9月间成功进入国内部分大学校园,通过定制翼机通终端,实现门禁、考勤、小额消费、图书借阅、校内就医及信息获取等多种功能。面向企业的翼机通集成企业内各类应用,如门禁、停车场控制、福利、考勤、消费等应用。目前,中国电信翼机通已在全国发展800多家学校,千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几十万的用户。
据《南方日报》报道,联通采用国内外金融业通用标准13.56M Hz技术开展的手机支付业务近日正式在广州展开。据了解,广州联通携手银联、工行广东分行,推出“手机支付”最新产品――“牡丹.沃银”卡。它通过对金融账户与移动通信终端的结合,实现小额支付的“电子钱包”功能。2010年12月31日“联通手机一卡通”服务在北京正式上线。此前,中国联通手机支付业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试点。用户办理“联通手机一卡通”后,将有两个账户,手机支付账户与通信账户相互独立。用户只需用联通SIM卡,同时在手机后盖上加粘一张卡片形状的天线,即可持手机在公交、地铁的读卡器上使用。不过,金属外壳和过薄过小的手机还不支持这项功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手机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到目前为止,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开展了手机支付业务,在2011年,手机支付仍将是运营商发展的重点。
手机支付前路漫漫
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全球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的金额将达到220亿美元。手机支付市场蛋糕巨大,前景广阔,但手机支付有着易用性、安全性、私密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手机支付标准之争犹存、本身发展依然有着诸多市场和技术方面的挑战。
一项新的业务或应用的推出其步骤过于复杂烦琐,或所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过多时,愿意使用该业务的用户人数就会很少。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完善,用户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支付使用习惯,刷卡消费已经在国人的支付中占据较大份额。在已经安装银行POS机的境况下再安装手机支付POS机,商家和市场是否有较高的接受度,影响着手机支付的未来发展。
由于手机支付采用非接触式的无线传输形式,可能出现信号被窃取的危险,系统的安全和隐私将难以保障。目前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已经看到这一问题,将在手机支付安全问题方面深入合作发展。以期切实保障手机支付的安全,让用户从心理上接受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标准的不统一也影响着手机支付的拓展。目前存在两大标准,即以银联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推行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13.56MHz标准是目前通行的手机支付国际标准,也是世界上非接触支付应用最广泛的频率,后者则是中国移动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已经就“手机支付标准”问题达成共识,但具体实施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完善,我国手机支付标准的出台还没有一个时间表。
相对中国十几亿人口和庞大的市场,目前使用手机业务的只是一小部分群体,如何将其推广为大众普遍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竞争与合作并存才能共赢
从整个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来看,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才是大趋势,无论是更换终端刷卡系统还是更换手机,都意味着要支出较高的成本。当下手机支付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用环境不成熟,缺乏一些必要的合作,投入成本过大,共赢模式得不到生产者和投放者认同。
手机支付的产业链不仅庞大而且复杂,其产业化发展需要芯片商、传感器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金融服务提供商、各类商业服务提供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合作。目前,国内手机支付的运营模式包括4种,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为主体、以第三方服务商为主体,以及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
在中国,运营商与银行之前的合作仍处于基础阶段。很多业内人士及媒体都认为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一直未有太大发展。运营商唯有与银行合作,将话费账户与银行卡账户进行绑定,并借助银联的POS机渠道才能真正推广手机支付的应用。但银行和运营商都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跟运营商谈拢条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运营商之间业也需要共同合作、推进产业链上多个利益体的协同作战,制定符合共同利益的技术标准,互相兼容、无缝链接。如果某些强势运营商一味的要求一家独大,无法形成有序的竞争。
2010年是中国手机支付的发展元年,今年和明年将会有爆发式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手机厂家以及银行若能携手探索手机支付业务,提升用户体验的空间远不止此,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移动支付的庞大蛋糕越来越清晰,相信最终相关各方会携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