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勾勒物联网发展地图
作者: 张懿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0-04-28 08:42:17
摘要:一张世博会门票,不仅意味着一次进入世博园感受全球文明的机会,同时也是一张体验“物联网社会”的入场券。物联网技术已在上海世博园区生根发芽,同时展现上海在该领域的实力和志向。昨天,本市正式颁布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0-2012)》,首次对这一战略产业进行全盘规划。
一张世博会门票,不仅意味着一次进入世博园感受全球文明的机会,同时也是一张体验“物联网社会”的入场券。物联网技术已在上海世博园区生根发芽,同时展现上海在该领域的实力和志向。昨天,本市正式颁布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0-2012)》,首次对这一战略产业进行全盘规划。根据这份文件,上海将力争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的重镇;物联网技术很可能以超出常人预料的速度,进入城市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马陆葡萄要“物联网”了
世博门票看似一张纸,对光观察,能隐约看见内嵌着细细的金属天线。可以说,世博门票就是一张智能标签,天线能无线发送数据,使门票能与特定设备“对话”——让进出闸机开启,统计客流,让预约机为你安排行程,或让组织者知道园内的人群分布。
要了解上海未来的“物联网发展地图”,不妨先离开世博园,去市郊的葡萄园看看。据最新消息,嘉定马陆葡萄可能很快要“物联网”了。葡萄园将着手试点,利用各种传感器,实时感知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等,并将测得的数据无线发送给计算机,然后按需进行自动通风、滴灌、控温、补光等操作。“物联网”的葡萄,生产过程更科学,效率更高,口感也应该会更出色。
事实上,世博园主要区域所在的浦东、以及马陆葡萄园所在的嘉定,正是上海“物联网地图”上的两大亮点。《行动方案》明确指出,未来3年,上海将大力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软硬件和服务企业,形成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在与市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初步实现物联网应用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其中,嘉定、浦东等将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
上海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十五”起,市政府相关研发投入累计6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本市承担相关国家科技专项,总经费逾亿元。同时,上海是国内的集成电路、通信设备、信息家电等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产业化的坚实基础。而在应用端,上海机场、特奥会大型活动等场合,物联网安防技术都曾发挥重要作用。
10年投入,世博会可以说是上海过去物联网研发和推广的一次“中考”和集中示范。除了门票,传感器在园区内构成一道“电子围栏”,以防范非法入侵;在世博巴士上,物联网可以实时定位、查询轨迹;园内的电网、变电站因为物联网而变得智能,减少能量波动。甚至是最不起眼的窨井盖也被联网了,一旦井盖发生位置变动,主控系统能及时报警,防止窨井成“陷阱”。
科幻故事其实并不遥远
从世博园到葡萄园,不难看出,物联网对上海而言绝不是一个概念。而根据上海的最新规划,未来几年,本市将以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着重在十个方面推进物联网的示范。如果将这“十个方面”整合起来,听起来让人期待:
早上出门,马路上埋设的线圈、摄像头等,可以感知车流情况,据此,电脑能为你画出一条最通畅的上班线路。进入公司,楼宇内的传感器精确控制着办公空间的温度、湿度,让工作环境更舒适、也更节能。午餐时,餐厅的食材保证新鲜、安全,因为它的整个生产、物流过程都被智能标签监控。下班回家,智能门禁系统能根据面孔判断是否开门(如果有人闯入,门禁还会通知公安系统)。对老人来说,随时携带的传感器监控着体温、心率、血压等,并与社区卫生中心实时联网,确保医务人员能及时处理意外……
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些科幻?但实际上,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在上海的物联网产业规划中找到确切依据,并有望在3年行动方案“到期”后初步化为现实。
平心而论,上海物联网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总体上,该技术在全球仍刚起步。这是一个值得追赶的领域、不容错失的机会。上海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本市将把物联网产业发展纳入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范畴并加以推进,加大资金支持,建立公共平台,突破前沿技术,引进高端人才。
欧洲权威机构曾预测,物联网的发展未来将经历三个阶段:2010-2015 年实现物与物互联;2015-2020年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实现全智能化。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先去世博园,看看襁褓中的物联网,也许十年后,今天的世博体验将牵引出另一种别样的“物联网回味”。
马陆葡萄要“物联网”了
世博门票看似一张纸,对光观察,能隐约看见内嵌着细细的金属天线。可以说,世博门票就是一张智能标签,天线能无线发送数据,使门票能与特定设备“对话”——让进出闸机开启,统计客流,让预约机为你安排行程,或让组织者知道园内的人群分布。
要了解上海未来的“物联网发展地图”,不妨先离开世博园,去市郊的葡萄园看看。据最新消息,嘉定马陆葡萄可能很快要“物联网”了。葡萄园将着手试点,利用各种传感器,实时感知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等,并将测得的数据无线发送给计算机,然后按需进行自动通风、滴灌、控温、补光等操作。“物联网”的葡萄,生产过程更科学,效率更高,口感也应该会更出色。
事实上,世博园主要区域所在的浦东、以及马陆葡萄园所在的嘉定,正是上海“物联网地图”上的两大亮点。《行动方案》明确指出,未来3年,上海将大力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软硬件和服务企业,形成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在与市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初步实现物联网应用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其中,嘉定、浦东等将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
上海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十五”起,市政府相关研发投入累计6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本市承担相关国家科技专项,总经费逾亿元。同时,上海是国内的集成电路、通信设备、信息家电等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产业化的坚实基础。而在应用端,上海机场、特奥会大型活动等场合,物联网安防技术都曾发挥重要作用。
10年投入,世博会可以说是上海过去物联网研发和推广的一次“中考”和集中示范。除了门票,传感器在园区内构成一道“电子围栏”,以防范非法入侵;在世博巴士上,物联网可以实时定位、查询轨迹;园内的电网、变电站因为物联网而变得智能,减少能量波动。甚至是最不起眼的窨井盖也被联网了,一旦井盖发生位置变动,主控系统能及时报警,防止窨井成“陷阱”。
科幻故事其实并不遥远
从世博园到葡萄园,不难看出,物联网对上海而言绝不是一个概念。而根据上海的最新规划,未来几年,本市将以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着重在十个方面推进物联网的示范。如果将这“十个方面”整合起来,听起来让人期待:
早上出门,马路上埋设的线圈、摄像头等,可以感知车流情况,据此,电脑能为你画出一条最通畅的上班线路。进入公司,楼宇内的传感器精确控制着办公空间的温度、湿度,让工作环境更舒适、也更节能。午餐时,餐厅的食材保证新鲜、安全,因为它的整个生产、物流过程都被智能标签监控。下班回家,智能门禁系统能根据面孔判断是否开门(如果有人闯入,门禁还会通知公安系统)。对老人来说,随时携带的传感器监控着体温、心率、血压等,并与社区卫生中心实时联网,确保医务人员能及时处理意外……
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些科幻?但实际上,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在上海的物联网产业规划中找到确切依据,并有望在3年行动方案“到期”后初步化为现实。
平心而论,上海物联网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总体上,该技术在全球仍刚起步。这是一个值得追赶的领域、不容错失的机会。上海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本市将把物联网产业发展纳入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范畴并加以推进,加大资金支持,建立公共平台,突破前沿技术,引进高端人才。
欧洲权威机构曾预测,物联网的发展未来将经历三个阶段:2010-2015 年实现物与物互联;2015-2020年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实现全智能化。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先去世博园,看看襁褓中的物联网,也许十年后,今天的世博体验将牵引出另一种别样的“物联网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