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入股浦发剑指银联 意在未来手机银行
王建宙曾言中国移动“最缺少的就是金融和传媒牌照”,如今,这位董事长已经用两次入股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经过近一个月的传言,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在3月11日正式公告:浦发银行向中国移动子公司广东移动定向增发约22.075亿股普通股。以18.03元人民币的发行价计算,中国移动共需斥资398亿。增发完成之后,中国移动将持有浦发银行20%股份。王建宙称,中国移动还与浦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展开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深入合作。
此前,因为新闻集团的退出,中国移动也曾斥资12.78亿港币收购凤凰卫视19.9%的股份。这次收购被广泛认为是现金充裕的中国移动协助完成“国家任务”的标志,因此,中国移动与浦发的交易也引起了人们类似的猜测。
作为一家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近年一直面临资本金不足的困境,2009年还曾一度因此被银监会暂停新增网点与新业务。2009年下半年浦发银行曾增发150亿人民币纾缓资金困境,但只能解燃眉之急。
新年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抛出数百亿不等的再融资方案,对市场造成冲击,分析人士称,浦发银行的再融资计划难度颇大。
这样的猜测首先来自同行和媒体。中国电信的一位中层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中国移动的这次操作从商业而言意义不大,更像是一次政治行为。”《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也分析认为中国移动作为央企,承担了自己的政治责任。中国移动在香港交易所的股价一周之内下跌了约6%。
这些猜测也在中国移动内部传递,由于入股的决策过程与逻辑在中国移动内部也是极为重要的秘密,一位广东移动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广东移动并未参与实际决策,而是“上面直接给总经理徐龙打了个电话,安排了相关事宜”。
该人士表示,中国移动很可能被要求做了一次救援行动,但王建宙也并非全然不情愿,因为控股银行已经被证明是推动手机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有效办法。
广东移动内部的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透露,中国移动一直在寻找良好的投资机会(跟主营业务关联),因为其手头的现金储备有2000亿人民币之多;而手机支付只是其做移动金融业务的切入点之一,中国移动最终想做的是手机银行或者手机全金融业务。由于TD网络在应用方面存在缺陷,它打算通过多方面的移动增值开发来弥补—这些开发将来都可以和4G网络及物联网对接。
而做好这些事情的第一步则是手机支付。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蓝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年度交易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绝大部分时候,这些第三方交易仍然必须以一台电脑为媒介,而现在不论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抑或联通,都希望人们能够将支付行为转移到手机上。
一个证据是:中国移动已经开始为手机支付的系统研发招聘人手。3月3日,各大招聘网站都发布了中国移动招聘手机支付工程师的帖子。中国移动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的手机客户端研发经验,并表示工作地点在北京、上海与长沙(其自主的支付平台cmpay研发基地),这也表明此次入股并非仅仅为银行救急,而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布局。
广东移动公司总经理徐龙介绍说,手机支付业务是中国移动集团2010年重点推广的核心业务。中国移动集团甚至已将手机支付业务列入2010年集团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体系。
手机支付业务同样也是银联与电信运营商们纷纷觊觎的业务,借助3G体系在中国正式推广,手机支付很可能成为金融领域的下一个淘金谷。
银联在银行资源上拥有领先优势,并早已开始了相关试点。3月16日,银联发布公告称其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将试点区域扩大到上海、深圳等六省市。
而银联和中国移动所推动的手机支付有着本质的区别,银联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银行网络资源,将手机支付变成另一个“手机银行”,相当于多了一个支付渠道,通过手机联系到银行账户。但在这样的体系下,中国移动能够获得的也许只是流量费。而中国移动的野心却不止于此,它要的是自己作为提供商品的平台,甚至是卖家之一,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王轶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银联推广手机支付业务难度要大于移动电信运营商。原因在于银联本身资金规模小,难以负荷手机卡的改造与存量POS机终端的升级;另外,由于银联推广的手机支付与银行现有的信用卡等业务存在利益冲突,银行支持的力度并不大。
出于同样的目的,此前各家电信运营商与银行合作进行的手机支付试点,在业务推广上也并不成功。
而控股一家银行则曲线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移动不仅能够控制银行方对于手机支付业务的支持力度,甚至能够从银行所获得的收益中分得一杯羹。
因此,据《财经》杂志报道,中国移动曾与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就入股事宜展开谈判,这其中包括招商银行与渤海银行等。最终,与前者的谈判难度过大,而后者并非全国性商业银行,无法满足王建宙的需要。
分析人士称,成为浦发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成为可以接受的选择,这是一家拥有全国性银行牌照、但是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较为薄弱的银行,并且正急需资金注入,为此可能愿意放弃一部分利益。
浦发银行的个人业务薄弱,使得其在开展主要针对个人的手机支付业务时,不会与中国移动的利益产生过大冲突。而中国移动的超过5亿个手机用户对于浦发银行而言,意味着一个可观的个人客户资源,可以借以改善自己的资产结构,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
广东移动新闻主管江承金对《第一财经周刊》介绍,基于手机端的移动应用试点早已开始。2008年3月10日,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批准广州市作为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广东移动就开始了地铁非接触支付应用、手机订报、手机船票、数字电视缴纳、珠江夜游、交通违章罚款缴纳、社保卡电子申请、医保账单等移动支付应用。
2009年12月,中国移动与富士康公司开展了基于手机钱包应用的合作,在深圳富士康园区内发展包括>>手机钱包、企业一卡通在内的RFID-SIM卡业务。借鉴香港久负盛名的八达通,广东移动与深圳通公司合作,推进深圳通在RFID-SIM卡中的应用,通过将深圳通账户写入RFID-SIM卡,为客户提供覆盖深圳公交、地铁及数百家便利店的统一小额支付服务。
手机深圳通的客户体验优于八达通,主要在于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实现手机深圳通的空中充值、查询等服务,更加便于客户使用。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技术研发阶段,预计2010年上半年推出。
通过入股浦发银行,中国移动有望将试点迅速转为正式。因为借道银行系统,电信运营商从事手机支付业务的政策限制将被绕过。
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正式颁布之前,所有的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均存在政策风险。“《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对手机支付的影响更加大,对淘宝这类的网站才会有所限制。”中国电信有关人士表示。这也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一度高调声称“随时准备将支付宝贡献给国家”的原因。
而与浦发银行合作,中国移动就不必冒自己建立支付清算平台的风险,甚至可以将自己仅当作信息交换平台,将清算业务完全放在浦发银行。
这样的模式将有助于王建宙实现自己的目标:尽管后发,但是超越银联成为手机支付行业的主导者,而非与人平分收获。
这样的期望是有先例可循的,日本是全球最早提供3G 业务的国家,其在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日本手机支付占信用卡市场的20%至30%。日本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首要推动者是NTT DoCoMo,目前,NTT DoCoMo中至少有40%的移动用户在使用手机支付功能。2005年4月,NTT DoCoMo以100亿日元(约7.55亿人民币)购买了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随后双方联合推出ID借记卡移动支付业务。一年之后,NTT DoCoMo又以10亿日元获得瑞穗金融集团关联企业UCCard 18%的股权,将其拉入到移动支付的平台。目前,NTT DoCoMo已经在欧洲24个国家与15家运营商合作推广其手机支付业务。
浦发银行虽没有三井住友与瑞穗的规模,但它的优势在于中国移动有望获得其信用卡业务的更大话语权。浦发银行的另一家股东花旗银行帮助浦发建立了信用卡中心,如今花旗在中国的考量重心已经不在浦发银行,而中国移动的介入,无疑为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找到了一个新概念。
据广东移动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为了吸引用户关注,目前他们所开展的手机支付业务将主要从便民服务入手,最近还铺设了一些二维码扫描终端和读卡终端,这都是为未来开展更广泛的移动增值服务做准备。
在乐观的估计之下,这将是一个能够看到成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