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奋斗》之张向宁专访:以创新为立身之本
摘要:央视《奋斗》之张向宁专访:以创新为立身之本
北京 2010-03-18(中国商业电讯)--近日,中央电视台知名访谈节目《奋斗》采访了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例如亚信科技董事长丁健、万邦集团董事长姚子忠、智立方集团董事长兼CEO杨石头、慧聪网董事局主席郭凡生等。央视《奋斗》播出的这些名人故事,奋斗事迹鼓舞着也震撼着无数的有志青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天下互联(www.tixa.com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亦是中国万网(www.net.cn )创始人,著名天使投资人张向宁先生,以下是根据节目访谈整理出的内容,讲述了他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优秀企业家的精彩历程。
张向宁于1995年底创立“中国万网”,成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家,并带领公司发展成中国最大的企业服务互联网集团。2000年底张向宁创立天下互联,依托互联网创造新商业价值,先后推出了网络情报、中国商业电讯、窄告网、中国总机、傻目录本地搜索、中国3G行业门户等产品体系和子品牌,在网络定向广告、本地搜索领域、3G领域取得领先优势。作为知名企业家张向宁是成功的“连环创业者”,获得了“中国十大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中国十大新锐传媒人物”、“科技之光优秀建设者”等系列荣誉。
一篇相对论论文获得麻省理工邀请函
张向宁小时候特别喜欢自然科学,初中开始对UFO非常痴迷,订了很多杂志去研究流体力学,甚至自己做了一些很像飞碟的飞行器。张向宁16岁进入大学,基于对自然科学的喜好,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他曾说:“我特别崇拜爱因斯坦, 想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北京师范大学有理论物理系与天文系,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知名,于是我就选择进入了北师大。”
进入大学后,张向宁仍然执着于自己所喜好的科目,在求学期间他就相对论的相关问题写了一篇论文。一次张向宁的父亲把他所写的这篇论文通过一个美国的朋友送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那里,这个教授看了以后非常喜欢,马上就给张向宁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邀请张向宁到麻省理工去读书。
在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函后,张向宁便开始着手办理去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手续,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他的父亲突然得了心肌梗塞,情况非常危险,他记得那一年父亲正好60岁。
张向宁的哥哥当时在清华大学在读五年级,非常忙碌,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能够去照顾父亲,张向宁的妈妈身体也不是很好。因此,张向宁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他想方设法为父亲治病,当父亲的身体情况好转的时候,他却已经与麻省理工学院失之交臂。“确实在照顾父亲的时候我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我父亲现在已经76岁,转眼16年过去了,我想到这一点就会觉得非常满足,因为我做了应该做的,并且认为是正确的事。”张向宁如此回忆那段经历。
事实上,张向宁因为父亲的生病而错过了去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的机会,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然而,随后不久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机会,并且使张向宁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外贸公司的供职经历
张向宁的父亲认识一个公司老板正在招临时翻译,那是一个美籍华人开的五金公司,这个很偶然的机会让张向宁到这个公司去当了个临时翻译。由于在公司中,张向宁与同事、客户相处都很和谐,能力也很强,美籍华人老板非常赏识他,觉得张向宁人不错,英文也好,也挺机灵,于是就决定让他留在公司。张向宁一下子从临时翻译变成了公司的正式员工。
在工作中,张向宁表现出了与“老外”打交道的本领。他自己也说很善于与“老外”打交道,能练就这手本领还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张向宁说:“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会出席一些外事活动,他很喜欢带着我,所以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老外,在这个过程中耳闻目染,慢慢就能够比较自然地跟外国人打交道了。”
张向宁的英文虽然很好,但是他对外贸公司的五金产品的专业术语却一概不知。为了熟悉公司产品与业务,张向宁用了一晚上便把所有术语都记住了。这样的效率十分惊人,有人问张向宁是如何记住这么多繁琐的术语英文单词的,张向宁便这样回答:“我觉得实际上每个人的才智相差不是特别多,关键看你能不能下决心,能不能难为自己。所谓人一生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就是自己。我在高考之前文科学得不好,比如政治,于是每到快要考试的时候我就默默跟自己说,我喜欢政治!我喜欢政治!我喜欢政治!马上我的政治学分就变成全班第一名了。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骗骗自己实际上是在控制自己的心智。”
许多人都对张向宁的英语水平非常钦佩,他身边的人时常向他讨教学习英语的诀窍。张向宁透露了一个秘诀,那就是多唱英语歌曲。这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找到体会另外一种语言感觉的捷径。同时张向宁还强调在采用这种办法之前要首先接受它、喜欢它,这是前提。他曾说:“你要讨厌一个东西就永远都不会成为行家。”
在进入外贸公司后,公司的老板对张向宁的父亲说,你把你的儿子放在我这个公司,我来负责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结果,张向宁当时就听信了这个公司老板的豪言,就这样开始工作了。
不久张向宁便给公司赚了十万美元,而且他当时没有利用这个企业的多少资源,也没有让公司垫付任何资金。他非常高兴,满怀希望地以为公司的老板应该能够分给他10%作为奖励,然而最后张向宁只拿到了一万块钱。十分之一的盼望变成了百分之一的现实,张向宁对这个结果非常失望。但他并没有去找老板谈,因为觉得既然已经是这样,谈也没有太大意思。以后张向宁就离开了这个公司。
正因为这样一个经历,让张向宁暗暗地下定了一个决心,就是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好老板。“如果我做不了一个好老板,我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跟随着我的员工,同时我的事业也不可能做大。”张向宁这样感悟。
从互联网开始另类“爱因斯坦”之旅
从外贸公司出来后,张向宁开始寻找能够取代少年时代成为爱因斯坦梦想的新志向,最终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互联网。
在与张向宁的多次接触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互联网是一个足够伟大的事业,值得我去奋斗、拼搏,我要用我全部的热情、能力投入其中去创造一个伟大的互联网世界。”与互联网的牵手标志着张向宁真正志向的显露。
1995年,张向宁开始投身互联网行业,他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代互联网人,那一年他才二十二、三岁,应该说在第一代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当中,张向宁算是最年轻的。
那时候张向宁跟那些年龄比自己大的人一起去开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种研讨会,没有人把他当做一个企业家,而都把他当成了小孩子或者哪个公司的实习生。
张向宁坦言为此吃了不少亏,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比他大8岁的哥哥拉了过来。张向宁曾说:“应该感谢我的老大哥,当时我的年纪太小,阅历也浅,履历更是不够,别人不买我的账,那我只能去找我哥。最后,我哥不但让我挖到了公司来一起创业,同时我还把我的父亲也挖过来了。所以万网这个公司最开始就形成了我们父子兵三个人的局面,一人三分之一的股份。”
有人曾提出疑问:当一个年轻的企业家开始雇很多比他年龄大的多,甚至是他长辈的人的时候他们应该怎么面对这些员工?张向宁的回答是:每个企业都应当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制度,只要按制度办事就容易多了。同时你还必须要证明你的实力比他强,这样就能够带领他。
在刚刚涉足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张向宁记得当时有一句话叫“仿造”。国际歌中曾经唱到“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产主义就一定会实现”,而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张向宁当时也有这么一个口号:“全世界的计算机联在一起,互联网就一定会实现。”
张向宁看清了互联网发展的大方向,当时的他认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于是张向宁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合。他认为既然互联网如此伟大,那么我们也要把世界上最伟大的事跟它进行结合。在当时的1996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什么呢?就是奥运会要在亚特兰大召开,因此张向宁从96年初就决定要第一次把奥运会搬到互联网上。
这件事张向宁做的不错,当时他推出了一个名字叫《你好中国》的网站,网站的名字很大气,有很多人来访问。于是张向宁当时和《人民日报》还有《中国体育报》进行合作,他们派的记者到亚特兰大,然后这些报社的记者就把从亚特兰大第一线获得的图片、文字等内容都传到这个网站上来。网站的这一举动确实引起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当做完了这件事以后,从财务上看张向宁发现公司的钱基本上快赔光了。于是他开始把通过外贸等其他生意挣的那些钱,全都投进他的互联网公司。
张向宁很清楚,从公司的实际生存角度来讲,是非常在乎盈利的。如果公司再不能找到一个好的盈利模式,那就没法继续干下去了。如果一场伟大的事业以中途夭折告终,那是一件更痛苦的事。一个伟大的事业在行进的过程中,发现它的市场认知度并不高,所以它的现金流回来的非常慢,这个时候是应该继续坚持伟大的道路,还是选择一条更现实的道路呢?张向宁当时便在面临这样的选择。他坦言:“人的一辈子永远活在这样一个漩涡当中,就是理想和现实。没有理想只有现实的话,这个人就没有希望;但是如果只有理想没有现实的话,这个人就会很潦倒。有的时候就得多照顾现实,如果连立足的根本都没有,又如何去发展理想呢?”
就是这个时候,张向宁开始对公司重新定位,要把现实放在更关键的位置。于是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怎么赚钱?实际上这个问题困扰着当时所有早期的互联网公司。
最终张向宁与他的父亲、哥哥一同找到了一条路。张向宁说:“我们发现我们要做的是企业互联网,企业实际上对互联网是有需求的,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盈利能力、满足对外扩张、对外宣传的需要,而且最重要的是企业愿意掏钱。而从个人用户这一群体来盈利是非常困难的,除了游戏这一条路别无他法。后来我们分析了企业的需求后,发现作为企业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丢给别人,企业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一个商标、一个品牌,然后被别人拿走了会觉得很受伤。于是以这个为突破口,万网就迅速地在企业互联网这个市场里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最终把市场做开了。”
万网的客户都是一些比较大型的客户,比如海尔、海信、TCL、长虹、青岛啤酒、同仁堂等,这样的大型企业对自身品牌非常关注,去说服这样的客户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这就涉及到做生意的方式问题。张向宁的方式是:“你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先被客户接受,那么客户接受了以后,对你的信任度就提高了,就从生人变成了熟人;然后通过第一次打交道,你也让对方了解了你这个公司是很正规的、是很有信誉的,那么他就愿意进一步的跟你合作,做更多的事情。”
张向宁领导下的万网通过域名敲开了无数企业的大门,开创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万网的主要的服务内容是把一台电脑分成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小的空间,然后把每一个空间通过技术、通过软件虚拟成一个独立的服务器,这样一来就把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万网在整个中国互联网界,被认为是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心求变 二次创业
2005年的时候万网已经做的非常成功,拥有50万家客户。但是在这个时候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限。张向宁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互联网没有给用户提供真正的、充分的价值。所以中国互联网的泡沫破灭了,网络公司的生存进入了寒冬。
然而张向宁发现,实际上互联网的很多非常关键的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到。虽然万网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司。但张向宁觉得,如果把自己的那些更加深入的想法,装到万网去做的话一旦成功就是很大的成功;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失败。
于是张向宁萌生了一个惊人的想法:离开万网,二次创业。“IDG就经常教育我们,一个企业要避免家族化色彩太浓,这对企业发展是不利的。IDG给我们这个指引是正确的,我们这个公司应该向更正规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要脱离家族化的背景。”张向宁在谈到为何离开万网的时候这样说,“因为我喜欢闯荡,我有承受风险、接受更大挑战的勇气。”为了实现自己的更深层次的想法,张向宁离开了万网,把万网交给了他的老大哥,然后从零做起,创立了一个新的公司,那就是天下互联。
创立天下互联之初,张向宁就把微软、谷歌这样的大公司看成了竞争对手,他坦言:“我从一开始对天下互联的定位,就是和这些大公司一起共舞。想要成为一个最成功的公司,不去挑战那些现在最成功的公司,你怎么可能有机会呢?”
虽然勃勃野心,但是张向宁非常理智。他深知,作为一个新兴公司,如果从正面战场和一个现存的大公司竞争,是非常愚蠢、也是没有任何机会的。那么出路在哪?张向宁认为,必须要比现存的公司看得更远一些,这就是出路。“这非常依赖于企业领导者的眼光,能不能看到三年以后、五年以后,甚至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我能看到而大的公司没看到,这就意味着我可以先入为主,可以比大的公司更早行动,提前占据新的战场。到了那个时候,我就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等我把这个战场成功占领下来之后,我就从一个攻击者的角色,转变成了边攻击边防守的角色,我就必须要考虑,如何能够保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这就是张向宁的求变策略,天下互联正是在张向宁这种创新求变策略指引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张向宁的奋斗经历中,能够看到一个年轻企业家关于企业的思考、人生的思考,我们能够发现,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有时候也会因为现实而做出调整。但这一点都不影响这个人成为一个伟大梦想的实践者。梦想永远在前方,它总是在吸引着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创造一个成功的企业。
张向宁于1995年底创立“中国万网”,成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家,并带领公司发展成中国最大的企业服务互联网集团。2000年底张向宁创立天下互联,依托互联网创造新商业价值,先后推出了网络情报、中国商业电讯、窄告网、中国总机、傻目录本地搜索、中国3G行业门户等产品体系和子品牌,在网络定向广告、本地搜索领域、3G领域取得领先优势。作为知名企业家张向宁是成功的“连环创业者”,获得了“中国十大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中国十大新锐传媒人物”、“科技之光优秀建设者”等系列荣誉。
一篇相对论论文获得麻省理工邀请函
张向宁小时候特别喜欢自然科学,初中开始对UFO非常痴迷,订了很多杂志去研究流体力学,甚至自己做了一些很像飞碟的飞行器。张向宁16岁进入大学,基于对自然科学的喜好,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他曾说:“我特别崇拜爱因斯坦, 想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北京师范大学有理论物理系与天文系,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知名,于是我就选择进入了北师大。”
进入大学后,张向宁仍然执着于自己所喜好的科目,在求学期间他就相对论的相关问题写了一篇论文。一次张向宁的父亲把他所写的这篇论文通过一个美国的朋友送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那里,这个教授看了以后非常喜欢,马上就给张向宁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邀请张向宁到麻省理工去读书。
在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函后,张向宁便开始着手办理去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手续,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他的父亲突然得了心肌梗塞,情况非常危险,他记得那一年父亲正好60岁。
张向宁的哥哥当时在清华大学在读五年级,非常忙碌,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能够去照顾父亲,张向宁的妈妈身体也不是很好。因此,张向宁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他想方设法为父亲治病,当父亲的身体情况好转的时候,他却已经与麻省理工学院失之交臂。“确实在照顾父亲的时候我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我父亲现在已经76岁,转眼16年过去了,我想到这一点就会觉得非常满足,因为我做了应该做的,并且认为是正确的事。”张向宁如此回忆那段经历。
事实上,张向宁因为父亲的生病而错过了去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的机会,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然而,随后不久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机会,并且使张向宁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外贸公司的供职经历
张向宁的父亲认识一个公司老板正在招临时翻译,那是一个美籍华人开的五金公司,这个很偶然的机会让张向宁到这个公司去当了个临时翻译。由于在公司中,张向宁与同事、客户相处都很和谐,能力也很强,美籍华人老板非常赏识他,觉得张向宁人不错,英文也好,也挺机灵,于是就决定让他留在公司。张向宁一下子从临时翻译变成了公司的正式员工。
在工作中,张向宁表现出了与“老外”打交道的本领。他自己也说很善于与“老外”打交道,能练就这手本领还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张向宁说:“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会出席一些外事活动,他很喜欢带着我,所以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老外,在这个过程中耳闻目染,慢慢就能够比较自然地跟外国人打交道了。”
张向宁的英文虽然很好,但是他对外贸公司的五金产品的专业术语却一概不知。为了熟悉公司产品与业务,张向宁用了一晚上便把所有术语都记住了。这样的效率十分惊人,有人问张向宁是如何记住这么多繁琐的术语英文单词的,张向宁便这样回答:“我觉得实际上每个人的才智相差不是特别多,关键看你能不能下决心,能不能难为自己。所谓人一生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就是自己。我在高考之前文科学得不好,比如政治,于是每到快要考试的时候我就默默跟自己说,我喜欢政治!我喜欢政治!我喜欢政治!马上我的政治学分就变成全班第一名了。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骗骗自己实际上是在控制自己的心智。”
许多人都对张向宁的英语水平非常钦佩,他身边的人时常向他讨教学习英语的诀窍。张向宁透露了一个秘诀,那就是多唱英语歌曲。这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找到体会另外一种语言感觉的捷径。同时张向宁还强调在采用这种办法之前要首先接受它、喜欢它,这是前提。他曾说:“你要讨厌一个东西就永远都不会成为行家。”
在进入外贸公司后,公司的老板对张向宁的父亲说,你把你的儿子放在我这个公司,我来负责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结果,张向宁当时就听信了这个公司老板的豪言,就这样开始工作了。
不久张向宁便给公司赚了十万美元,而且他当时没有利用这个企业的多少资源,也没有让公司垫付任何资金。他非常高兴,满怀希望地以为公司的老板应该能够分给他10%作为奖励,然而最后张向宁只拿到了一万块钱。十分之一的盼望变成了百分之一的现实,张向宁对这个结果非常失望。但他并没有去找老板谈,因为觉得既然已经是这样,谈也没有太大意思。以后张向宁就离开了这个公司。
正因为这样一个经历,让张向宁暗暗地下定了一个决心,就是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好老板。“如果我做不了一个好老板,我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跟随着我的员工,同时我的事业也不可能做大。”张向宁这样感悟。
从互联网开始另类“爱因斯坦”之旅
从外贸公司出来后,张向宁开始寻找能够取代少年时代成为爱因斯坦梦想的新志向,最终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互联网。
在与张向宁的多次接触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互联网是一个足够伟大的事业,值得我去奋斗、拼搏,我要用我全部的热情、能力投入其中去创造一个伟大的互联网世界。”与互联网的牵手标志着张向宁真正志向的显露。
1995年,张向宁开始投身互联网行业,他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代互联网人,那一年他才二十二、三岁,应该说在第一代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当中,张向宁算是最年轻的。
那时候张向宁跟那些年龄比自己大的人一起去开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种研讨会,没有人把他当做一个企业家,而都把他当成了小孩子或者哪个公司的实习生。
张向宁坦言为此吃了不少亏,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比他大8岁的哥哥拉了过来。张向宁曾说:“应该感谢我的老大哥,当时我的年纪太小,阅历也浅,履历更是不够,别人不买我的账,那我只能去找我哥。最后,我哥不但让我挖到了公司来一起创业,同时我还把我的父亲也挖过来了。所以万网这个公司最开始就形成了我们父子兵三个人的局面,一人三分之一的股份。”
有人曾提出疑问:当一个年轻的企业家开始雇很多比他年龄大的多,甚至是他长辈的人的时候他们应该怎么面对这些员工?张向宁的回答是:每个企业都应当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制度,只要按制度办事就容易多了。同时你还必须要证明你的实力比他强,这样就能够带领他。
在刚刚涉足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张向宁记得当时有一句话叫“仿造”。国际歌中曾经唱到“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产主义就一定会实现”,而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张向宁当时也有这么一个口号:“全世界的计算机联在一起,互联网就一定会实现。”
张向宁看清了互联网发展的大方向,当时的他认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于是张向宁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合。他认为既然互联网如此伟大,那么我们也要把世界上最伟大的事跟它进行结合。在当时的1996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什么呢?就是奥运会要在亚特兰大召开,因此张向宁从96年初就决定要第一次把奥运会搬到互联网上。
这件事张向宁做的不错,当时他推出了一个名字叫《你好中国》的网站,网站的名字很大气,有很多人来访问。于是张向宁当时和《人民日报》还有《中国体育报》进行合作,他们派的记者到亚特兰大,然后这些报社的记者就把从亚特兰大第一线获得的图片、文字等内容都传到这个网站上来。网站的这一举动确实引起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当做完了这件事以后,从财务上看张向宁发现公司的钱基本上快赔光了。于是他开始把通过外贸等其他生意挣的那些钱,全都投进他的互联网公司。
张向宁很清楚,从公司的实际生存角度来讲,是非常在乎盈利的。如果公司再不能找到一个好的盈利模式,那就没法继续干下去了。如果一场伟大的事业以中途夭折告终,那是一件更痛苦的事。一个伟大的事业在行进的过程中,发现它的市场认知度并不高,所以它的现金流回来的非常慢,这个时候是应该继续坚持伟大的道路,还是选择一条更现实的道路呢?张向宁当时便在面临这样的选择。他坦言:“人的一辈子永远活在这样一个漩涡当中,就是理想和现实。没有理想只有现实的话,这个人就没有希望;但是如果只有理想没有现实的话,这个人就会很潦倒。有的时候就得多照顾现实,如果连立足的根本都没有,又如何去发展理想呢?”
就是这个时候,张向宁开始对公司重新定位,要把现实放在更关键的位置。于是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怎么赚钱?实际上这个问题困扰着当时所有早期的互联网公司。
最终张向宁与他的父亲、哥哥一同找到了一条路。张向宁说:“我们发现我们要做的是企业互联网,企业实际上对互联网是有需求的,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盈利能力、满足对外扩张、对外宣传的需要,而且最重要的是企业愿意掏钱。而从个人用户这一群体来盈利是非常困难的,除了游戏这一条路别无他法。后来我们分析了企业的需求后,发现作为企业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丢给别人,企业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一个商标、一个品牌,然后被别人拿走了会觉得很受伤。于是以这个为突破口,万网就迅速地在企业互联网这个市场里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最终把市场做开了。”
万网的客户都是一些比较大型的客户,比如海尔、海信、TCL、长虹、青岛啤酒、同仁堂等,这样的大型企业对自身品牌非常关注,去说服这样的客户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这就涉及到做生意的方式问题。张向宁的方式是:“你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先被客户接受,那么客户接受了以后,对你的信任度就提高了,就从生人变成了熟人;然后通过第一次打交道,你也让对方了解了你这个公司是很正规的、是很有信誉的,那么他就愿意进一步的跟你合作,做更多的事情。”
张向宁领导下的万网通过域名敲开了无数企业的大门,开创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万网的主要的服务内容是把一台电脑分成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小的空间,然后把每一个空间通过技术、通过软件虚拟成一个独立的服务器,这样一来就把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万网在整个中国互联网界,被认为是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心求变 二次创业
2005年的时候万网已经做的非常成功,拥有50万家客户。但是在这个时候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限。张向宁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互联网没有给用户提供真正的、充分的价值。所以中国互联网的泡沫破灭了,网络公司的生存进入了寒冬。
然而张向宁发现,实际上互联网的很多非常关键的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到。虽然万网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司。但张向宁觉得,如果把自己的那些更加深入的想法,装到万网去做的话一旦成功就是很大的成功;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失败。
于是张向宁萌生了一个惊人的想法:离开万网,二次创业。“IDG就经常教育我们,一个企业要避免家族化色彩太浓,这对企业发展是不利的。IDG给我们这个指引是正确的,我们这个公司应该向更正规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要脱离家族化的背景。”张向宁在谈到为何离开万网的时候这样说,“因为我喜欢闯荡,我有承受风险、接受更大挑战的勇气。”为了实现自己的更深层次的想法,张向宁离开了万网,把万网交给了他的老大哥,然后从零做起,创立了一个新的公司,那就是天下互联。
创立天下互联之初,张向宁就把微软、谷歌这样的大公司看成了竞争对手,他坦言:“我从一开始对天下互联的定位,就是和这些大公司一起共舞。想要成为一个最成功的公司,不去挑战那些现在最成功的公司,你怎么可能有机会呢?”
虽然勃勃野心,但是张向宁非常理智。他深知,作为一个新兴公司,如果从正面战场和一个现存的大公司竞争,是非常愚蠢、也是没有任何机会的。那么出路在哪?张向宁认为,必须要比现存的公司看得更远一些,这就是出路。“这非常依赖于企业领导者的眼光,能不能看到三年以后、五年以后,甚至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我能看到而大的公司没看到,这就意味着我可以先入为主,可以比大的公司更早行动,提前占据新的战场。到了那个时候,我就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等我把这个战场成功占领下来之后,我就从一个攻击者的角色,转变成了边攻击边防守的角色,我就必须要考虑,如何能够保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这就是张向宁的求变策略,天下互联正是在张向宁这种创新求变策略指引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张向宁的奋斗经历中,能够看到一个年轻企业家关于企业的思考、人生的思考,我们能够发现,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有时候也会因为现实而做出调整。但这一点都不影响这个人成为一个伟大梦想的实践者。梦想永远在前方,它总是在吸引着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创造一个成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