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发展物联网:"争上游"还是"做下游"

作者:姜澎
来源:东方网
日期:2010-02-22 08:43:08
摘要:一些专家郑重提醒:现阶段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加快自主研发,而不能急着把资源过多投向应用领域。过早催熟市场,结果很可能又是“花钱买炮仗给别人放”
  发展物联网 “争上游”还是“做下游”  

  一些专家郑重提醒:现阶段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加快自主研发,而不能急着把资源过多投向应用领域。过早催熟市场,结果很可能又是“花钱买炮仗给别人放”  

  物联网在中国是个新事物,去年下半年之前,大多数人还没听说过这个词;但是热得很快,甚至有人宣称“中国已准备实质性启动物联网应用”。这引起了不少专家的警觉,他们发出忠告:中国发展物联网,“争上游”还是“做下游”是个必须清醒认识的战略问题;眼下我们应该在物联网的“上游”即研发和制造领域积极布局,在自主技术取得突破、产品具备竞争力之前,不能把资源过多投向“下游” 的应用领域。  

  理由很简单:在发达国家,物联网技术已经历了1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市场推广应用阶段;他们都对中国这个大市场虎视眈眈。如果我们急着大量投资于应用领域,那么正好给他国的物联网技术和产品提供偌大市场和丰厚利润。  

  别忘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所谓物联网,就是利用传感器、射频标签和智能网络,在种种物品间建立联系,实现人对物或物对物的互动。它的核心是:每件物品都可以被追踪、通信和控制。物联网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早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就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其后两年,这个概念被产业界接受。  

  发达国家的不少企业,自此一直在研发物联网的一系列相关技术,至今已比较成熟,不过市场应用的局面尚未打开。在日本,一些大学和企业经过多年联合研究,拥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目前正在推广。欧盟制订了发展路线图,预计到 2020年前后能逐渐发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物联网,并开始大规模应用。而在注重技术创新的一些北欧国家,非公益性的物联网目前虽已试验应用,但还限于很小的范围。  

  回顾历史,国外企业总是提前准备好新技术,一旦市场成熟,就一项一项推出。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信息产业的专家介绍,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企业全力发展IT技术,同时积极利用机会反复宣传“技术新潮流”以培育市场,最终,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成了全球IT技术的主要输出者和大赢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些欧洲国家又集中力量搞新能源技术研发,持续10多年,而后在欧盟的积极鼓吹下,这些国家如今成了新能源技术的主要输出国。  

  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教授闵昊指出,我们发展物联网的战略,应该借鉴上一轮发展新能源的经验和教训——现在国内新能源的应用性产品已出现产能过剩,但我们并未拥有核心技术。  

  现阶段基本靠政府推动和投入  

  不论在哪个国家,物联网目前都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商业化应用及赢利模式,大规模商用还显得遥远。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立荣教授介绍,目前它的应用基本要靠政府推动和投入。  

  他举了个例子。物联网技术目前最实际的应用之一,是追踪产品从生产到包装、运输、上货架,最终到达顾客手中的全过程。比如运输途中因为温度变化导致了产品变质,甚至司机踩了一下急刹车造成包装破损,这些意外细节都可利用物联网技术了解到,而这只需在产品外包装上加一个小小的“智能标签”。不过这个能够满足低功耗、无线通信、高灵敏度等特性要求的“智能标签”,现在的价格是 35元。因此“智能标签”技术虽然几年前就已在欧洲问世,但生产企业、运输企业、分销商都不接受——成本太高。结果研发出这一技术的企业由于找不到市场而倒闭。


  几年后,保险公司发现这一技术可以帮忙弄清相关保险业务中的风险,“智能标签”开始使用;随后食品商发现,使用这一技术可以直接减少食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损耗,有助于赢利,正在考虑之时,恰逢政府立法,要求追踪食品源头和供应链,确保食品安全,“智能标签”终于得以推广应用。

  据介绍,目前物联网技术主要由政府采购,用于交通管理、老年护理、健康医疗、市政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政府的推动和投入促进着物联网的发展。郑立荣教授认为,中国的一大优势正在于政府的推动力量,因此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正如专家们所说,政府先要制定符合国家利益的现实可行的战略。

  必须主攻“上游”善用市场优势

  令专家们着急的是,眼下国内的物联网发展,由于体制原因存在资源难以共享、力量难以整合等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以及智能通信等核心技术上,话语权有限。国务院发展中心技术产业部的王忠宏多次呼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加快物联网技术研发,而不是加快推广应用。

  郑立荣教授也认为,目前不适合在“下游”进行大量政府投资。中国近些年对于新技术的接受速度非常快,因此中国的市场扩容也往往最快。如果在物联网的“下游”,也就是对物联网技术的“用户”大规模投资,肯定将迅速出现一个由政府催生的巨大市场,而结果又会是不少企业出于短期利益,争着抢着大量进口国外现成的技术和设备,从而阻碍国内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进程和物联网产业的全面发展。

  专家们认为,既然中国的优势是巨大的应用市场,而这个市场倚重政府力量,那么,如果规划、运作合理,我们就能把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初始阶段,政府应该重点布局“上游”,发展关键技术、器件;“下游”的应用领域则可提出需求,给“上游”出课题、下订单,联手攻关。
  “这次,我们一定要努力占领全球的技术制高点!”这是专家们反反复复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