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版图雏形初现 寻求行业应用是关键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10-01-07 08:50:05
摘要:2009年年底,中国移动投资66亿元建设的南方基地在广州正式运营,物联网将作为其六大业务之一被提升到战略地位。
2009年年底,中国移动投资66亿元建设的南方基地在广州正式运营,物联网将作为其六大业务之一被提升到战略地位。
加上之前成立的中国物联网研发中心,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即将成立的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中国的物联网版图雏形初现。
但有专家提醒,“产业基地”、“产业联盟”的落地并不代表物联网已经走出“概念”阶段。相反,应该更加重视“概念”,在此阶段把整个产业链捋清楚,以免将来“走偏”。
“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并行
在位于广州天河软件园的中国移动南方基地,记者观察到整个基地还处于建设阶段,包括周围的入驻企业和设施环境都还没有到位。软件园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国移动南方基地计划从2010年开始引入企业进驻。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前期工作。
中国移动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南方基地确立了“115”的产业带动计划,即1个基地、10个国际级技术研发中心、500家信息服务企业。而中国移动也会围绕着物联网产业链,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基地。
随着南方基地的介入,物联网产业比较大的联盟达到三家。这其中,中关村(000931)物联网产业联盟和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由产业链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有些类似于IBM创造的物联网“美国模式”;而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则由国家牵头,包含了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这是典型的“中国模式”。
“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孰优孰劣?已没有讨论的必要。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告诉记者,美国可以通过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去整合整条产业链,而中国因为缺乏类似规模企业,所以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不得不通过国家力量来推动。
但分别以清华同方和中国移动为核心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南方基地并不相悖于国家战略。清华同方的工作人员称,大企业可以推动大项目,利用大项目来带动产业链某个环节或某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一条捷径。
“感”是手段 “知” 是目的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被定义为“感知中国”。所谓的“感知”,就是利用传感器去获取大量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和处理得出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感”是手段,“知”才是目的。
在“感”这个层次,成本和规模相互制约。高成本导致规模化程度较低,规模小反过来又拉升成本。
有媒体称,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虚拟世界。而物联网则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所有有价值物体的感知和互联。所以,物联网的信息源要远远超过互联网,这就使搜集到的海量信息中必定存在很多“糟粕”。
有业内人士称,应该先把“感”做好了,再去打磨“知”。但根据叶甜春提供的数据,全中国的电线杆每一小时收集一次数据,仅仅是通信费用就要达到几亿元人民币。而这些数据中有很多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数据处理方面需要跟传感网建设同步。
通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特别强调管理平台的搭建。他表示,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分门别类,并且有指向性地传输。”
“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但是它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见效。”项立刚认为,除了国家推动,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和可能来建设这个平台。
行业应用是关键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但在物联网时代,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要摆正方向,避免成为“物联网制造大国”。
按照目前的情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应该从行业需求出发,强调应用。易观国际分析师沈锂鸣认为,物联网发展必须以行业用户的需求为主要推动力,在用户现有信息化应用中找到切入点,并以当前信息化水平为基础。
项立刚表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所以,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同时,通过一些应用的示范作用,使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自然会把自己的业务与物联网联系起来。
业内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物联网应用以“传感”为主,真正的“感知”并不多。所以,国家应该通过物联网研发中心,制定不同行业的标准和解决方案,而前提工作是要充分接触企业用户,研究物联网与企业的结合点,不能只讲求传感技术的研发。
2010年1月4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揭牌,同时,包括市民中心、机场安检等在内的三个项目签约。有媒体称,加上之前的太湖水监测、四川地震灾区监测等项目的建成,中国的物联网建设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开始在民用市场落地。
加上之前成立的中国物联网研发中心,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即将成立的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中国的物联网版图雏形初现。
但有专家提醒,“产业基地”、“产业联盟”的落地并不代表物联网已经走出“概念”阶段。相反,应该更加重视“概念”,在此阶段把整个产业链捋清楚,以免将来“走偏”。
“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并行
在位于广州天河软件园的中国移动南方基地,记者观察到整个基地还处于建设阶段,包括周围的入驻企业和设施环境都还没有到位。软件园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国移动南方基地计划从2010年开始引入企业进驻。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前期工作。
中国移动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南方基地确立了“115”的产业带动计划,即1个基地、10个国际级技术研发中心、500家信息服务企业。而中国移动也会围绕着物联网产业链,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基地。
随着南方基地的介入,物联网产业比较大的联盟达到三家。这其中,中关村(000931)物联网产业联盟和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由产业链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有些类似于IBM创造的物联网“美国模式”;而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则由国家牵头,包含了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这是典型的“中国模式”。
“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孰优孰劣?已没有讨论的必要。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告诉记者,美国可以通过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去整合整条产业链,而中国因为缺乏类似规模企业,所以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不得不通过国家力量来推动。
但分别以清华同方和中国移动为核心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南方基地并不相悖于国家战略。清华同方的工作人员称,大企业可以推动大项目,利用大项目来带动产业链某个环节或某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一条捷径。
“感”是手段 “知” 是目的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被定义为“感知中国”。所谓的“感知”,就是利用传感器去获取大量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和处理得出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感”是手段,“知”才是目的。
在“感”这个层次,成本和规模相互制约。高成本导致规模化程度较低,规模小反过来又拉升成本。
有媒体称,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虚拟世界。而物联网则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所有有价值物体的感知和互联。所以,物联网的信息源要远远超过互联网,这就使搜集到的海量信息中必定存在很多“糟粕”。
有业内人士称,应该先把“感”做好了,再去打磨“知”。但根据叶甜春提供的数据,全中国的电线杆每一小时收集一次数据,仅仅是通信费用就要达到几亿元人民币。而这些数据中有很多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数据处理方面需要跟传感网建设同步。
通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特别强调管理平台的搭建。他表示,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分门别类,并且有指向性地传输。”
“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但是它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见效。”项立刚认为,除了国家推动,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和可能来建设这个平台。
行业应用是关键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但在物联网时代,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要摆正方向,避免成为“物联网制造大国”。
按照目前的情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应该从行业需求出发,强调应用。易观国际分析师沈锂鸣认为,物联网发展必须以行业用户的需求为主要推动力,在用户现有信息化应用中找到切入点,并以当前信息化水平为基础。
项立刚表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所以,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同时,通过一些应用的示范作用,使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自然会把自己的业务与物联网联系起来。
业内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物联网应用以“传感”为主,真正的“感知”并不多。所以,国家应该通过物联网研发中心,制定不同行业的标准和解决方案,而前提工作是要充分接触企业用户,研究物联网与企业的结合点,不能只讲求传感技术的研发。
2010年1月4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揭牌,同时,包括市民中心、机场安检等在内的三个项目签约。有媒体称,加上之前的太湖水监测、四川地震灾区监测等项目的建成,中国的物联网建设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开始在民用市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