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提高手机支付安全性应加强资源整合

作者:林琳
来源:通信信息报
日期:2010-01-05 11:21:47
摘要:访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凯老师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手机支付安全,运营商应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力合作;二是有效整合与金融机构的优势资源。

  据易观国际报告称,今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0.4%。在国外,手机支付已经成为欧洲和日韩主流的电子商务支付方式。国内三家运营商对于移动支付非常重视,手机支付业务已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地了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的服务情况,记者采访了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凯老师。

    记者:目前,运营商越发重视手机支付市场,请您分析一下运营商掘金手机支付市场对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以及3G数据业务的发展意义几何?

    王凯:2009年,手机支付掀起了新一轮的竞争热潮。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纷纷进入这片热土跑马圈地,都希望占据有利的位置。在具有美好前景的巨大市场面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纷纷抢滩手机支付业务,且都已进入了试商用阶段。这对电信运营商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和发展3G数据业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促进3G数据业务的大规模应用。除了短信和彩信这两个传统的业务外,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业务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娱乐业务如音乐、游戏、手机电视等,另一块则是融合业务,而融合业务则是3G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3G技术的深入应用,手机的通讯、上网、交易和支付功能逐渐得到展现,从而加速了金融支付行业和通信服务行业的交叉融合。这一方面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现代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大大丰富了3G数据业务的内容,使其大规模应用成为一种可能。

    第二,逐步优化和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的产业环境。3G时代的手机支付业务大力开展,将使移动电子商务的参与方利用各自的网络资源、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在移动商城、多渠道支付、物流配送、支付凭证确认等领域开展支付创新合作。另外,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将创造产业链合作伙伴高受益性,这能够让运营商、金融机构、终端生产商、设备制造商等产业链各方有动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各自利益,充分发挥产业链合力,从而共同优化和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环境。

   第三,为移动电子商务和3G数据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3G时代,越来越多的增值应用都需要搭载一个良好的行业平台,一方面帮助运营商拓展更多的行业应用,另一方面运营商也需要通过行业应用来扩展和绑定客户,以此实现增加客户、减少客户流失和推广行业增值应用。搭建手机支付平台、实现手机支付便是一个很好的实现行业应用拓展的办法。因为手机支付能够涉及各个行业、便于切入市场,从而为移动电子商务和3G数据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请您分析一下,3G时代,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呈现哪些新特点?此外,运营商在提升手机支付安全性与普及度方面应该重点解决好哪些问题?

    王凯:艾瑞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大约为19.74亿元,用户规模则约为825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突破1.5亿人。从事实的情况看,用户对手机远程支付的接受度并不高。原因有很多,其中安全性和普及度是用户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的重要感知,而安全性是重中之重。其实,手机支付比网上支付安全多了。就手机终端的特点而言,手机内存小、可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功能也较简单,天然具备抗病毒的强大免疫力,而且手机的私密性也使得不法分子获取个人账户和密码资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网银大盗往往也难以对手机支付用户下手。

    那为什么国内40%的消费者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只有低于15%的手机用户完全信任手机支付呢?这要先看看整个手机支付过程中涉及到的参与者。其中包括:消费用户、商户用户、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金融机构。消费用户和商户用户是系统的服务对象,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支持,金融机构提供银行相关服务,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提供支付平台服务,通过各方的结合以实现业务。从这个过程看,有以下几个因素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一是身份识别的缺乏。当手机仅仅当作通信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很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其重要程度就大大提高了。设备丢失、密码被攻破、病毒发作等问题都会造成重大损失。3G手机银行通过绑定手机号和银行账号,在进行交易时使用电子银行口令卡进行身份认证。虽然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各大银行在相关技术认证和单笔、日限额上都进行了严控,但这种安全性的大小问题用户还是有疑虑的。

    二是信用体系的缺失。信用环境营造一直都是我国的政策难题。其难度在于,要将工业化未完成的信用任务,与信息化的虚拟任务一同完成。其实,手机支付的信用问题,可能出在网上、网下信用环境不完善这两类前期遗留问题上。由于实体空间的信用环境问题并没解决,这无疑会牵连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手机支付的信用环境,所以用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有所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对于运营商而言,在提升手机支付安全性与普及度方面应该积极处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对用户来说,运营商是无线网络服务提供商,而对支付和资金的安全考虑,则更多寄托于银行。因此,金融行业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手机支付中来,对坚定消费者信心,提高手机支付的普及度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有效整合与金融机构的优势资源。运营商要积极地与金融机构进行优势资源有效整合。运营商通过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安全技术与服务支持,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和跨银行安全体系为信用基础,为手机支付用户提供资金流转通道和交易平台,同时,将这个通道和交易平台与运营商的无线通讯网络服务对接,使用户可直接享用安全级别更高的信息交互环境。

    记者:手机支付对推进物联网建设有何特殊意义?

    王凯:移动通信网络与传感网络的有效结合,将是中国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机遇。就其关键技术而言,大体上有三类:一是客观世界的感知与识别的技术;二是网络的连接和传输技术;三是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而手机支付则是基于这些技术的典型的物联网应用业务。手机支付业务的大力发展无疑对推进物联网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降低物联网应用的门槛。物联网的概念由来已久,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也基本攻克,但是物联网应用普及率却不尽如人意。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有可能突破应用规模化障碍,驱动物联网产业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对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形成系统的、一致的认识,参与各方有动力来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联网应用的门槛。

    第二,提高物联网应用的安全性能。物联网应用中涉及用户的个人信息,特别是金融方面的信息。手机支付、智能电网、M2M水务系统等应用业务都包含着大量的个人信息和行业信息,所以用户对物联网的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 

    第三,促进了物联网应用各方的深度合作。手机支付业务本身就是运营商与消费者、商户、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金融机构通力合作的结果,也是通信服务业与金融业融合的结果。手机支付的过程必将会对物联网应用中的合作方式、合作中的协调机制、主导关系、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持续不断地摸索,从而不断促进物联网应用各方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