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实现物联网 中国面临更大的挑战
作者:于丽娜
来源:EEWORLD
日期:2010-01-18 08:40:10
摘要:采访ADI公司射频网络通信部业务拓展经理JustinLittlefield先生
2009年物联网在中国起航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据预测,物联网的建立将会带来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和万亿以上传感器需求,是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引擎。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物联网发展成为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确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但在目前国内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方面仍需实现更多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推进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得到改革、创新与发展。据预测,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在2009年可能已突破1000亿元产值,2010年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2010年物联网产业链将会依次登场,这些潜在的蓝筹新势力,是否真的会改变世界,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地球村?同时又有专家预测,物联网运营商与RFID发展空间最大,原因又是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将会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对此,EEWORLD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ADI公司射频网络通信部业务拓展经理JustinLittlefield先生。
记者:2009年物联网被炒得很热,如果深入探讨的话,您认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与“智慧的地球”和“感知中国”的提出有何关联?
JustinLittlefield: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新称呼其实只是概念的形式化,这种概念将许多个人及企业设想的生活方式的整合了起来。过去,这类系统最大的障碍一直是成本效益的可行性。随着技术发展物联网逐渐得以成熟,这些概念也越来越具有可行性。这些 “智能设备”(洗衣机、热水器等)的最初期驱动力之一是节能。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能看到能源价格上涨或者至少波动频繁。种种因素的结合让人重新燃起对实现物联网的兴趣。
随着对节能及最终服务价格的关注,在物联网及“智能地球”之间的侧重上最终产生了协同点。
记者:目前好像炒得最热的技术就是RFID和智能卡,其他物联网的技术好像被提及的较少,原因是什么?仅凭这两个技术,能否支撑起物联网整个产业?
JustinLittlefield:虽然理论上从头开始规划会非常完美,但通常并不这样做。而更普遍的方式是逐步采纳这些技术,在消费者需求和实现成本允许的条件下,逐步成为“主流”。
当前有很多现存的创新技术可以轻松地集成进物联网中。RFID及智能卡只是两个可以被使用的传感器及收发器概念。然而,一个全面实现的物联网将必然会考虑如何将这些技术发展得更实用且大众化(如温度计)、更先进(如GPS)。
记者:在分食“物联网”产业这块“蛋糕”的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而RFID行业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JustinLittlefield:非常有必要明确我们今天所说的RFID的定义。
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RFID是一种用来帮助我们追踪目标移动及位置的技术。我们所见到的实际应用有:商店仓储管理、行李物流及运输监控。如果我们将这项技术扩展到包含各种各样的智能卡,我们会发现它会被用作身份识别、采购及许多其它的领域。如此一来,毫不夸张的说RFID的应用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无论RFID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以及共享了怎样的信息,隐私、安全与实际可行性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记者: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中国才刚刚起步,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需要怎样去做?
JustinLittlefield:中国拥有成为物联网领先者的巨大机遇。能快速开发或修整您的基础设施的好处是:这些新型及先进的技术的集成相对轻松。另外,中国在详尽规划的项目的实施上具有优势,一旦做出决策,这些技术可以更顺利地部署。
今天我们看到许多相同的因素驱动着中国物联网,与我们在世界其他地方所看到的一样。某些问题,如能源管理,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均能耗的提高,这在中国更是关键。这应该给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基础,只要它能控制成本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现实使用性的技术性。
简而言之,中国应该抓住发展物联网的机遇。对任何国家说,等待其他国家来决定什么最合适物联网都是很糟糕的事情。而中国具有机会来真正定义一个考虑周全的技术整合的物联网,不仅让中国乃至世界都可受益。
记者:在2010年,相信物联网还将是大家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您觉得将会有哪些方面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的战略部署是怎样的?
JustinLittlefield:2010年的物联网将可能取得一些发展。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新的标准在中国推出,如过去几个月中推出的无线电能计量表标准,这将为物联网奠定一些基础。未来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物联网是一个多层次的事物,如果只存在某些一层次,就根本没有什么物联网的意义,不过就是一个智能设备而已。因此,我们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不到一个完全实现的物联网,要说物联网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更多的将是个人主观判断。
ADI公司持续地在高性能IC解决方案上进行了投入,这些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各种符合物联网概念的应用。适合物联网技术的先进产品例如我们的短距离收发器。这些产品具有业界最高的灵敏度、低功耗特性,采用这些器件可以设计出稳定可靠的设备,可以轻松有效地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工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投入将持续不断。
记者:您觉得物联网在中国还将会遇到哪些困难与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些不利因素?
JustinLittlefield:技术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因此很难对于某个地域进行评估。可以很确切地说,在当前中国所有关注的事情,同样也为北美、欧洲所关注,反之亦然。尽管如此,由于中国本土企业能很好地理解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和特点,因此他们占据了中国国内很大一部分市场。 ADI公司在产品定义和定义打包解决方案上与本地企业密切配合,以迎合这些需求。像上市时间以及提高性价比这样的挑战性问题将持续存在。ADI将及时、持续地与我们的客户做出决定,选择哪些市场或者加强哪些市场。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据预测,物联网的建立将会带来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和万亿以上传感器需求,是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引擎。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物联网发展成为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确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但在目前国内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方面仍需实现更多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推进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得到改革、创新与发展。据预测,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在2009年可能已突破1000亿元产值,2010年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2010年物联网产业链将会依次登场,这些潜在的蓝筹新势力,是否真的会改变世界,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地球村?同时又有专家预测,物联网运营商与RFID发展空间最大,原因又是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将会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对此,EEWORLD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ADI公司射频网络通信部业务拓展经理JustinLittlefield先生。
记者:2009年物联网被炒得很热,如果深入探讨的话,您认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与“智慧的地球”和“感知中国”的提出有何关联?
JustinLittlefield: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新称呼其实只是概念的形式化,这种概念将许多个人及企业设想的生活方式的整合了起来。过去,这类系统最大的障碍一直是成本效益的可行性。随着技术发展物联网逐渐得以成熟,这些概念也越来越具有可行性。这些 “智能设备”(洗衣机、热水器等)的最初期驱动力之一是节能。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能看到能源价格上涨或者至少波动频繁。种种因素的结合让人重新燃起对实现物联网的兴趣。
随着对节能及最终服务价格的关注,在物联网及“智能地球”之间的侧重上最终产生了协同点。
记者:目前好像炒得最热的技术就是RFID和智能卡,其他物联网的技术好像被提及的较少,原因是什么?仅凭这两个技术,能否支撑起物联网整个产业?
JustinLittlefield:虽然理论上从头开始规划会非常完美,但通常并不这样做。而更普遍的方式是逐步采纳这些技术,在消费者需求和实现成本允许的条件下,逐步成为“主流”。
当前有很多现存的创新技术可以轻松地集成进物联网中。RFID及智能卡只是两个可以被使用的传感器及收发器概念。然而,一个全面实现的物联网将必然会考虑如何将这些技术发展得更实用且大众化(如温度计)、更先进(如GPS)。
记者:在分食“物联网”产业这块“蛋糕”的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而RFID行业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JustinLittlefield:非常有必要明确我们今天所说的RFID的定义。
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RFID是一种用来帮助我们追踪目标移动及位置的技术。我们所见到的实际应用有:商店仓储管理、行李物流及运输监控。如果我们将这项技术扩展到包含各种各样的智能卡,我们会发现它会被用作身份识别、采购及许多其它的领域。如此一来,毫不夸张的说RFID的应用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无论RFID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以及共享了怎样的信息,隐私、安全与实际可行性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记者: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中国才刚刚起步,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需要怎样去做?
JustinLittlefield:中国拥有成为物联网领先者的巨大机遇。能快速开发或修整您的基础设施的好处是:这些新型及先进的技术的集成相对轻松。另外,中国在详尽规划的项目的实施上具有优势,一旦做出决策,这些技术可以更顺利地部署。
今天我们看到许多相同的因素驱动着中国物联网,与我们在世界其他地方所看到的一样。某些问题,如能源管理,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均能耗的提高,这在中国更是关键。这应该给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基础,只要它能控制成本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现实使用性的技术性。
简而言之,中国应该抓住发展物联网的机遇。对任何国家说,等待其他国家来决定什么最合适物联网都是很糟糕的事情。而中国具有机会来真正定义一个考虑周全的技术整合的物联网,不仅让中国乃至世界都可受益。
记者:在2010年,相信物联网还将是大家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您觉得将会有哪些方面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的战略部署是怎样的?
JustinLittlefield:2010年的物联网将可能取得一些发展。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新的标准在中国推出,如过去几个月中推出的无线电能计量表标准,这将为物联网奠定一些基础。未来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物联网是一个多层次的事物,如果只存在某些一层次,就根本没有什么物联网的意义,不过就是一个智能设备而已。因此,我们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不到一个完全实现的物联网,要说物联网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更多的将是个人主观判断。
ADI公司持续地在高性能IC解决方案上进行了投入,这些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各种符合物联网概念的应用。适合物联网技术的先进产品例如我们的短距离收发器。这些产品具有业界最高的灵敏度、低功耗特性,采用这些器件可以设计出稳定可靠的设备,可以轻松有效地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工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投入将持续不断。
记者:您觉得物联网在中国还将会遇到哪些困难与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些不利因素?
JustinLittlefield:技术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因此很难对于某个地域进行评估。可以很确切地说,在当前中国所有关注的事情,同样也为北美、欧洲所关注,反之亦然。尽管如此,由于中国本土企业能很好地理解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和特点,因此他们占据了中国国内很大一部分市场。 ADI公司在产品定义和定义打包解决方案上与本地企业密切配合,以迎合这些需求。像上市时间以及提高性价比这样的挑战性问题将持续存在。ADI将及时、持续地与我们的客户做出决定,选择哪些市场或者加强哪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