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频频跨界合作手机支付 注重差异化竞争成亮点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世华财讯
日期:2010-12-14 13:51:14
摘要:运营商跨界合作发展手机支付脚步越来越快。中移动与浦发银行战略合作协议首次披露手机的汇款业务,中联通则与兴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军移动支付等领域。
运营商跨界合作发展手机支付脚步越来越快。中移动与浦发银行战略合作协议首次披露手机的汇款业务,中联通则与兴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军移动支付等领域。
据通信信息报12月13日报道,运营商近期跨界合作发展手机支付的脚步越来越快,中移动与中联通都动作频频。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移动与浦发银行战略合作协议首次披露手机的汇款业务,面对的是庞大的农民工汇款市场。中联通则与兴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共同推动移动金融产品创新,共同进军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移动商务、增值业务等战略领域。
手机支付是个大市场,也是3G应用的重点突破口。对于运营商来说,手机支付就是一片潜在的蓝海,移动、电信、联通都已加入到这个阵营中。
手机支付异军突起
3G运营一年多来,各种3G应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随着3G带来的网络容量扩大和上网速度提高,以往PC端普及的金融服务会逐渐向手机端转移,而手机支付因其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正成为运营商拓展业务的关注点之一。
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9.74亿元,用户规模达8,250万人。据艾瑞咨询预计,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突破1.5亿人。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加大了与银联机构的合作力度,中国电信基于天翼3G推出“翼支付”业务,让广大用户亲身感受到手机支付的便捷,尤其是在校园推广的“翼机通”业务深受各方好评,此外由旗下的号百公司运营的号百融合支付平台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亿元,全年交易额有望超过13亿元;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月使用用户超过270万;中国联通则通过与各地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将手机支付业务推向地级城市。
国内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三大运营商已纷纷发力,抢占这一前景广泛的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除了电信运营商外,银行、手机厂商、设备商也纷纷介入,手机支付业务异军突起,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亮点的业务之一。
惟有差异化才是突破口
对于手机支付的前景,今年9月工信部电子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献军预测,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手机支付业务在近几年内仍将处于投入期,难以对运营商产生稳定的收入贡献。的确,手机支付现在虽然被炒得火热,但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市场尴尬,目前手机支付更多还是应用在小额支付上,而且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在推广上也有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尤其是在业务应用上。例如,日本的NTT在2004年推出移动支付业务,经过三四年的培育期在07年时使移动支付用户达到2,150万户,达到该公司第三代移动电话用户的44%,市场培育的过程不可避免。
尽管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在各自的核心技术、资源整合、市场经营、用户发展等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掘金手机支付市场的迫切性却如出一辙。三大运营商共同掘金该市场,如果还是走同质化竞争之路,这对用户来说吸引力就大打折扣,如何打造出差异化的业务成运营商能否在竞争中突围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次中移动与浦发银行的合作,中银国际分析师尹劲桦认为,对浦发银行与中移动在手机支付上的合作前景不应抱过高的期望。目前手机支付标准尚未完全明确,银联与联通支持的13.56m标准已经占上风,中国移动主推的2.4G在推广上仍有较大障碍。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该合作方式因为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城市消费者群体而转攻农村市场,力图分羹万亿农村金融市场,这种另辟蹊径的竞争方式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大有好处。
跨界合作关键要实现多赢
根据中国银联统计数据,目前银联国内手机支付定制总量已突破2,000万户,2010年上半年交易笔数突破6,500万笔,交易额突破了230亿元。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潜力的大市场,将对运营商的未来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不小的影响。当然除了运营商与相关金融机构外,手机支付市场已被所有产业链成员看作一场盛宴。
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迈出了手机支付发展的重要一步,但是手机支付产业链上合作者众多,“运营商+金融商”的合作只是打通了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移动支付配套刷卡接受设备的推广、用户培育等问题仍然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合作”依然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头等大事。
正如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指出,各方在推进手机支付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产业价值链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利益共享和合作平衡,最终一起构建成熟的商业合作机制,从而通过综合能力来达到提升手机支付产业话语权的战略目的。因此,无论是标准之争还是利益分成、合作分工等方面,运营商在跨界合作中要更多的推动实现多方共赢才是关键。
手机支付是潜在的蓝海市场,运营商如何拓展是手机支付业务能否真正成为蓝海的关键,无论是在产业链合作上,还是在业务创新、消费市场培养方面,手机支付产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据通信信息报12月13日报道,运营商近期跨界合作发展手机支付的脚步越来越快,中移动与中联通都动作频频。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移动与浦发银行战略合作协议首次披露手机的汇款业务,面对的是庞大的农民工汇款市场。中联通则与兴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共同推动移动金融产品创新,共同进军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移动商务、增值业务等战略领域。
手机支付是个大市场,也是3G应用的重点突破口。对于运营商来说,手机支付就是一片潜在的蓝海,移动、电信、联通都已加入到这个阵营中。
手机支付异军突起
3G运营一年多来,各种3G应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随着3G带来的网络容量扩大和上网速度提高,以往PC端普及的金融服务会逐渐向手机端转移,而手机支付因其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正成为运营商拓展业务的关注点之一。
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9.74亿元,用户规模达8,250万人。据艾瑞咨询预计,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突破1.5亿人。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加大了与银联机构的合作力度,中国电信基于天翼3G推出“翼支付”业务,让广大用户亲身感受到手机支付的便捷,尤其是在校园推广的“翼机通”业务深受各方好评,此外由旗下的号百公司运营的号百融合支付平台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亿元,全年交易额有望超过13亿元;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月使用用户超过270万;中国联通则通过与各地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将手机支付业务推向地级城市。
国内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三大运营商已纷纷发力,抢占这一前景广泛的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除了电信运营商外,银行、手机厂商、设备商也纷纷介入,手机支付业务异军突起,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亮点的业务之一。
惟有差异化才是突破口
对于手机支付的前景,今年9月工信部电子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献军预测,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手机支付业务在近几年内仍将处于投入期,难以对运营商产生稳定的收入贡献。的确,手机支付现在虽然被炒得火热,但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市场尴尬,目前手机支付更多还是应用在小额支付上,而且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在推广上也有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尤其是在业务应用上。例如,日本的NTT在2004年推出移动支付业务,经过三四年的培育期在07年时使移动支付用户达到2,150万户,达到该公司第三代移动电话用户的44%,市场培育的过程不可避免。
尽管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在各自的核心技术、资源整合、市场经营、用户发展等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掘金手机支付市场的迫切性却如出一辙。三大运营商共同掘金该市场,如果还是走同质化竞争之路,这对用户来说吸引力就大打折扣,如何打造出差异化的业务成运营商能否在竞争中突围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次中移动与浦发银行的合作,中银国际分析师尹劲桦认为,对浦发银行与中移动在手机支付上的合作前景不应抱过高的期望。目前手机支付标准尚未完全明确,银联与联通支持的13.56m标准已经占上风,中国移动主推的2.4G在推广上仍有较大障碍。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该合作方式因为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城市消费者群体而转攻农村市场,力图分羹万亿农村金融市场,这种另辟蹊径的竞争方式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大有好处。
跨界合作关键要实现多赢
根据中国银联统计数据,目前银联国内手机支付定制总量已突破2,000万户,2010年上半年交易笔数突破6,500万笔,交易额突破了230亿元。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潜力的大市场,将对运营商的未来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不小的影响。当然除了运营商与相关金融机构外,手机支付市场已被所有产业链成员看作一场盛宴。
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迈出了手机支付发展的重要一步,但是手机支付产业链上合作者众多,“运营商+金融商”的合作只是打通了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移动支付配套刷卡接受设备的推广、用户培育等问题仍然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合作”依然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头等大事。
正如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指出,各方在推进手机支付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产业价值链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利益共享和合作平衡,最终一起构建成熟的商业合作机制,从而通过综合能力来达到提升手机支付产业话语权的战略目的。因此,无论是标准之争还是利益分成、合作分工等方面,运营商在跨界合作中要更多的推动实现多方共赢才是关键。
手机支付是潜在的蓝海市场,运营商如何拓展是手机支付业务能否真正成为蓝海的关键,无论是在产业链合作上,还是在业务创新、消费市场培养方面,手机支付产业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