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调查文章  >  正文

2011将成为手机支付爆发元年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搜狐IT |
日期:2010-10-15 08:57:15
摘要:手机支付,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这个载体作为支付工具。而为了实现用手机来“付款”,目前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都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共同搭建完善的手机支付渠道。
      手机支付,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这个载体作为支付工具。而为了实现用手机来“付款”,目前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都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共同搭建完善的手机支付渠道。计世资讯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年度交易规模达到5800亿元,手机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之一,随着3G移动通信应用在2010年逐步扩大,将进一步推动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

  手机支付产业链日趋完善

   手机支付产业链主要包括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业务提供商、终端和设备提供商、商家和用户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手机支付也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目前手机支付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模式多元化趋势目前还很难改变,目前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各类厂商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尤其是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的合作是手机支付发展的的主要障碍。2010年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也标志着手机支付产业链的合作将日趋完善,中国手机支付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手机支付发展重在应用

   计世资讯研究表明,手机作为支付工具的需求日益显现,手机支付市场要做大,自然首先需要丰富的手机支付应用,即要解决“手机支付能买什么”。而网购交易量上升也必然拉动手机支付总额的增长,应用与支付总额呈现螺旋上升的势头。

   正因如此,手机支付应用也成了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抢占市场的焦点。银行借助其强大的金融渠道体系,在“手机银行”中实现了包括手机话费查询及缴纳、银行卡余额查询、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而移动运营商也开始发展线下消费商户,实现用“手机钱包”支付小额消费、票务费用等应用。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也逐步把互联网上的成熟消费模式移植到手机终端上。

  手机支付产业逐步进入成熟期

   手机支付产业发展经过以下几个周期:

   2002~2004年:处于业务导入期,手机支付业务一直发展很缓慢,由于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尚未解决、产业链不成熟、用户使用习惯欠缺,处于缓慢的业务导入期。

   2005年~2006年:处于地域扩展期。随着福彩购买、手机话费交纳、公共事业费交纳等业务商业模式的成熟,从2005年开始,上述业务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在各地扩展的速度很快。用户使用习惯得到培养,其应用的地区快速增多,已经进入地域快速扩展的快车道,但市场规模仍然有限,业务种类单一,处于地域扩展期。然而,由于业务种类有限、用户群规模有限,移动支付的整体市场规模并不大。

   2007~2009年:处于规模扩张期。基于较好的用户使用习惯和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手机支付的业务种类迅速丰富、消费者使用的比例逐渐升高、进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拐点,处于规模扩张期。

   2010年以后:处于产业成熟期。手机支付业务渗透率(移动支付用户数/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20%,提供的业务种类丰富,用户使用习惯成熟稳定,进入产业成熟期。

   随着手机支付产业逐步进入成熟期,为进一步推进手机支付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包括电信运营商,银联以及其他相关方案提供商必须逐步营造开放合作的共赢产业环境,在手机支付业务的安全性、产业链构建、用户需求挖掘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2011年将成为手机支付爆发元年

   根据计世资讯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随着3G、4G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手机现场支付的RFID技术(包括NFC技术和SIMpass技术等)的不断创新以及金融业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提升,2010年手机支付用户有望突破1.5亿,2011年达到2.5亿户,2011年将成为手机支付爆发元年。用户粘性的提升和支付业务的发展将使手机支付市场收入规模快速提升,预计2010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35亿元,2011年市场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