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中华工控网
日期:2010-10-22 11:59:12
摘要: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微系统所举行。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微系统所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为联合实验室揭牌。上海微系统所党委书记齐鸣、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缪伟忠代表双方签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书。
江绵恒在讲话中强调,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时代特征,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生产资料,信息网络也已成为重要生产工具。“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中科院科技创新与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结合,是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的一项具体举措。
揭牌仪式由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院士主持。来自铁道部,上海市发改委、科委、嘉定区、闸北区和中科院基础局、高技术局、计财局、上海分院、上海微系统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的领导和代表以及部分学术委员会委员12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
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交通保障,高铁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经济正迎来高铁时代。中国的成功也带动了国际上的高铁建设热潮。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轨道交通运输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保障与提升运营效率、运输安全与服务质量成为一个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感与传输技术正是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行所必须的基础信息技术,是运输工具全生命周期的能力保持与优化的先进手段,也是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行业服务品质的重要支撑。我国在传感与传输技术方面已有长期的研究与积累,将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于高铁,有利于保持我国高铁技术的长期国际领先。
近来,上海微系统所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在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领域展开了积极合作,完成了时速350公里的车地无线传输测试,取得了很好效果。在科技部、铁道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双方决定共建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联合实验室,不断努力和创新,创建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技术科研基地。
据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缪伟忠介绍,该实验室依托上海微系统所和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组建,初期整个建设费用达5000万左右。实验室将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整合我国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研究力量,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专注于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技术研究,建设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转化平台,建成体系完整、力量精干、平台先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国家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技术研究的核心力量和研发基地,成为本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轨道交通市场发展前景和轨道交通传感和传输技术发展现状,决定了我国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技术具有广阔的展示与发挥的平台,也是我们组建专业联合实验室的基本出发点。” 张曙光表示。
由王立鼎、王克明、王曦、方家熊、邬江兴、李述汤、邹世昌、熊有伦院士等国内行业学术权威人士组成学术委员会。王曦表示:“实验室将专注于轨道交通传感、传输技术的研究并搭建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平台。”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舒适运行,需要研究专用的传感技术,感知列车的实时状态(速度、位置、横向加速度和应力)并保持对关键部件的重点监测。此外,高铁车地无线传输需要克服高速移动、频繁切换、带状覆盖和电磁干扰等难题,构建大容量、高可信的传输通道,这将是实验室重要研究方向。对列车及其运行环境产生的动态数据建模并分类研究,建立系统集成及工程应用平台,为轨道交通系统提供状态展示、在途预警、实时运用维护,保障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江绵恒指出,中科院应充分利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所提供的广阔发展舞台,进一步发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火车头”作用,与铁道部的“火车头”紧密结合,共同引领带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为提升国家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保持我国高铁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绵恒在讲话中强调,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时代特征,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生产资料,信息网络也已成为重要生产工具。“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中科院科技创新与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结合,是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的一项具体举措。
揭牌仪式由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院士主持。来自铁道部,上海市发改委、科委、嘉定区、闸北区和中科院基础局、高技术局、计财局、上海分院、上海微系统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的领导和代表以及部分学术委员会委员12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
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交通保障,高铁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经济正迎来高铁时代。中国的成功也带动了国际上的高铁建设热潮。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轨道交通运输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保障与提升运营效率、运输安全与服务质量成为一个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感与传输技术正是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行所必须的基础信息技术,是运输工具全生命周期的能力保持与优化的先进手段,也是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行业服务品质的重要支撑。我国在传感与传输技术方面已有长期的研究与积累,将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于高铁,有利于保持我国高铁技术的长期国际领先。
近来,上海微系统所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在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领域展开了积极合作,完成了时速350公里的车地无线传输测试,取得了很好效果。在科技部、铁道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双方决定共建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联合实验室,不断努力和创新,创建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技术科研基地。
据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缪伟忠介绍,该实验室依托上海微系统所和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组建,初期整个建设费用达5000万左右。实验室将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整合我国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研究力量,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专注于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技术研究,建设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转化平台,建成体系完整、力量精干、平台先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国家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技术研究的核心力量和研发基地,成为本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轨道交通市场发展前景和轨道交通传感和传输技术发展现状,决定了我国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技术具有广阔的展示与发挥的平台,也是我们组建专业联合实验室的基本出发点。” 张曙光表示。
由王立鼎、王克明、王曦、方家熊、邬江兴、李述汤、邹世昌、熊有伦院士等国内行业学术权威人士组成学术委员会。王曦表示:“实验室将专注于轨道交通传感、传输技术的研究并搭建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平台。”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舒适运行,需要研究专用的传感技术,感知列车的实时状态(速度、位置、横向加速度和应力)并保持对关键部件的重点监测。此外,高铁车地无线传输需要克服高速移动、频繁切换、带状覆盖和电磁干扰等难题,构建大容量、高可信的传输通道,这将是实验室重要研究方向。对列车及其运行环境产生的动态数据建模并分类研究,建立系统集成及工程应用平台,为轨道交通系统提供状态展示、在途预警、实时运用维护,保障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江绵恒指出,中科院应充分利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所提供的广阔发展舞台,进一步发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火车头”作用,与铁道部的“火车头”紧密结合,共同引领带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为提升国家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保持我国高铁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