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通向更智能的未来
世博园检票口,掏出手机在专用设备上潇洒一挥,便可完成检票程序,这是诠释物联网应用最生动的案例。世博会手机票的制作是在全球首次把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与移动SIM卡相结合的结果。
事实上,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园内,各种各样的世博设计集中展现了 “低碳、节能、创新、融合”的技术理念和发展方向,而世博园里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背后,更是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物联网故事。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具有三个特点: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
日前,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牵头在沪举办了 “绿色世博,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论坛”,论坛上,来自苏浙沪各大设计院、集成商、建筑电气行业知名企业等150多名专家、技术人员围绕物联网相关技术主题和节能建筑电气设计理念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分享了世博会中让建筑更节能的物联网。
下一个 “万亿数量级”的产业热点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 《未来之路》一书中就提及物联网,不过当时这个新概念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 (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 “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报告还预测,物联网的建立将带来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 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 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万亿以上的传感器需求。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第一次计算模式是主机终端模式,第二次是微机网络模式,第三次是互联网,第四次就是物联网。
2009年,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 “国家视野”。 3月,温家宝总理在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 “物联世界,感知中国”战略,并指出 “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物联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11月,温家宝总理又发表题为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把物联网列为国家五大信息产业战略之一。
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有资料表明,中国物联网产业链2009年可能已突破1000亿元产值, 2010年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2015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到7500亿元。而在2020年前,中国规划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
物联网无疑是全球下一个 “万亿数量级”的产业热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誜1。
物物连接的玄妙变化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物联网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有专家认为,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物联网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能够彼此 “交流”。
作为物联网技术领域的领跑者,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博士则这样描述物联网:物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也可以说,物联网的产生是嵌入式系统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更多的嵌入式智能终端产品有了联网的需求,催生了物联网。方之熙举例说: “高速铁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铁路的建设一直到铁路的管理和铁路沿线的轨道桥梁的维护,铁路车站的管理、监控、调度,这一系列的信息收集都是物联网的应用范畴,也都能通过嵌入式系统予以实现。
物联网融入各个产业,必然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而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建筑与建筑之间的 “物物连接”存在很多的玄机。
据统计,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建筑节能与系统解决方案来实现超过50%的二氧化碳节能增效排放,实现节能30%,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电气行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至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目前我国约有400亿平方米建筑存量,需节能改造;同时每年竣工房屋建筑约20亿平方米,预计至2020年新增房屋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全球工业、建筑等耗费70%的能源、资源。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的现状下, “节能”已经成为建筑电气行业关注的焦点。
建筑将会变得更 “聪明”
“物联网以精细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也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论坛上,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副总工林海雄在题为 《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智能化设计中三个应用案例》的演讲中指出:物联网一定是由各个行业的应用驱动的。物联网应该成为一个服务网,它将会实现物品和与这个物品相关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融合,在业务流程中直接提供功能服务,在服务层次进行复杂合作。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物联网应用的样板案例。比如说,北京朝阳区将修建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园,这是国内首个物联网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将在未来3年内建成,园区最大的看点就是无人驾驶的公交系统,市民在园区可乘坐无人驾驶的节能环保公交车,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红绿灯能够自动感应到公交车驶近,从而迅速变灯。东莞市也在市区社会停车场的车位上安装了无线传感器,车辆只要停在车位上,系统就能感知,并把信息通过专门的客服电话或手机客户端传递给用户,这样,人们驾车出门前就可提前了解哪里有空车位,甚至获得预约服务。另一方面,用户泊车后,系统也可以根据停车时长精确收费。物联网在手机支付业务方面也有应用,现在在南京等地刷天翼手机可以坐公交、地铁,这方面的应用今后还会引发消费模式的变革。
林海雄还介绍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近期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城市亮化建设中出现了照明器材被盗现象,不仅破坏城市形象,也令国家财产受损。由于此类偷盗事件持续时间短,且大多发生在夜间,因此目前还难以有效遏制。针对这一问题,该院通过电力回路检测和视频复核技术来进行偷盗行为的触发式监控,以达到有效管理、有效取证的目的。再比如,大开间办公区域的建筑环境群控系统也属于物联网范畴,通过对办公区温度、照明等环境条件的控制调节,可有效减少设备空转、减少资源浪费,在满足办公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实现低碳节能的目标。
林海雄还指出,当前,物联网的发展在业务、安全、标准、应用等四个层面面临问题。比如,物联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病毒和黑客的活动空间,因此会带来病毒、可信度以及隐私等问题。此外,物联网尚无完善的标准体系,协议标准的缺失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大潮来袭,一个智能的未来正在眼前展开。我们要做的就是跨越障碍,迈向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