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设想(2010-2015年)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中国物联网
日期:2010-10-15 10:33:42
摘要: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设想(2010-2015年)
发展目标
到2012年,通过实施"感知杭州4433"工程,在试点示范、核心产业、关键技术以及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将杭州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物联网示范城市,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群;率先将杭州打造成市场化程度高、标准体系领先、产业化应用好、专业化水平强、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强市,以支撑"天堂硅谷"建设,引领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
空间布局
依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企业分布状况,坚持规模化、集聚化、协同化发展原则,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城区及萧山、余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协同发展构成支撑区,其他五县(市)形成拓展区,全力构建覆盖全市、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备的物联网产业网络,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
未来发展领域
⒈核心关键领域根据市场需求大小、行业带动性及产业链关键等因素,高端切入RFID和无线传感网络产业环节,鼓励企业瞄准微处理控制器、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RFID芯片设计与封装、中间件、接口标准化技术等领域,加快形成传感核心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集群。结合现有视频、音频、红外监控设备研制基础,切入监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环节,快速发展智能化、信息化监测元器件产业。
⒉支撑配套领域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纳米新材料等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相关产业,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开发物联网应用所需的支撑技术和产品,打造良好的支撑基础。
⒊服务提供领域
立足已有基础,鼓励商业模式创新,重点突破系统集成、网络应用服务、咨询服务以及物联网技术系统集成等物联网相关高新技术服务业。
⒋潜在关联领域
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重点推进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旅游、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卫生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
突破三大核心关键技术
⒈物联网节点技术
重点推进低成本、低功耗、长寿命、高稳定性、辐射无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感器研发、制造;不断推进多功能、易用、低成本的RFID装置的设计、研制、生产;着力突破基于温度、压力、重量、流量、加速度等传感设备的嵌入式微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满足感知多样性、规模化应用的要求;研究开发各类嵌入式微控制器的数据转换技术,增强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协同、交互能力;破解传感器节点能源供应难题,加快研究太阳能、电磁波、嵌入式微纳发电,增强节点的持续工作能力。
⒉无线通信技术
研发大规模自组网技术、分布式处理、信息安全技术,实现物联网节点之间有效、安全的信息交互与协同处理;研究开发"三网"融合技术,夯实物联网基础网络;研究开发调制方式多样、能适应复杂使用环境的网络通信接入技术,注重开发无线接入设备及其关键元器件;鼓励开发集信息采集(包括二维码、RFID、视频等)、无线连接等功能的便携式智能终端设备。
⒊共性支撑技术
跟踪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提升网络数据处理能力;加紧推进传输接口、网络构架、系统集成以及统一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协议,进一步提高物联网运营效率;加大应用管理、服务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的开发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加大集成电路、RFID芯片设计和系统开发、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的研究力度。
构建三大产业公共平台
⒈物联网网络基础平台
构建"3+1"基础网络平台。引导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积极参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基础网络资源优化整合,构建包括三大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3+1"基础网络平台,进一步增强杭州市物联网网络基础。重点突出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有线与无线网络"天地合一",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融合的先发优势,引导其集中力量尽快构建涵盖最广、成本最低的物联网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资源整合优势,鼓励其在杭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
设立物联网数据交互中心。支持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等物联网主体联合搭建物联网数据交互中心,构建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为物联网相关企业和用户提供数据运算、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系统测试等多项服务,并积极制定接口数据交换标准和物联网产品入网认证标准,支撑物联网各领域应用业务的快速落地运营。
⒉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杭州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杭州家和智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等单位为核心,建立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都具备国内一流水准的杭州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以产业研究院为核心,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整合多方优势资源,积极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开展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发,推进技术产业化以及执行重大试点示范项目,支撑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
引进大院名所设立分支机构。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积极推进杭州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公司的战略合作,抢先引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相关研究机构来杭组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杭州)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合作,积极争取中科院来杭设立射频识别(RFID)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联合在杭高校设立重点实验室。重点支持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射频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开展物联网相关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在杭高校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物联网领域的科研实力,支撑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发展。
⒊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以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围绕物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检测和标准化工作,搭建长三角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积极对接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推进与长三角区域物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化、产品检测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参与跨区域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物联网技术(产品)认证测试中心。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抓紧筹建物联网技术(产品)认证测试中心,为物联网企业提供技术标准认证、系统测试、产品检测等多项服务,提升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政策举措
⒈注重园区建设,推进集聚化发展
重点推进核心园区建设。抓紧编制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园区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结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国内外企业不断向物联网创新产业园集聚,打造涉及研发、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涵盖传感网核心关键技术、节点设备、芯片、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与应用以及相关配套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完整物联网产业体系;通过大力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加强网络运营商与物联网创新产业园、物联网技术示范试验区之间的战略合作,提升网络基础、数据运算和衔接能力,积极培育产业链协同发展和产业应用优势。
支持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抓紧落实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各地产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引导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道路;结合当地信息化建设实情和有关要求,积极鼓励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内企业积极投身当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快速提升物联网企业的商业化应用能力。
⒉加强企业培育,把握产业链关键
加强大企业大集团企业培育,突出龙头带动作用。抓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为大企业大集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引导成长型企业发展成大企业集团;积极培育物联网应用项目系统集成商,推动企业之间开展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助推企业高端切入、延伸产业链,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创新招商选资工作,吸引美国、日本等国际知名物联网企业来杭州市投资合作,提升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层次,扩大国际影响力;搭建"央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条件,积极争取科技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产业化应用经验丰富的央企、国企来杭投资。
加强专业化配套企业培育,完善产业化协作体系。以"瞪羚计划"实施为契机,集中选取一批特色鲜明、创新实力强、业务处于物联网核心领域的中小企业加以重点、持续培育,助推其快速迈上新台阶;以产业战略联盟为载体,通过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分工,形成产业化协作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孵化器和"园中园"建设,努力营造优异的创业创新环境,不断培育具有技术优势和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
⒊完善投融资体系,确保资金支持
推进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认真落实《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对风险投资资本的引导、示范作用,搭建风险资本与优质企业的对接平台,推动社会风险投资资本积极投资杭州市物联网企业;不断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切实提高风险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风险资本投资积极性。
积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物联网领域拟上市企业库,积极配合拟上市企业做好上市融资工作,切实推动物联网企业到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到海外市场上市融资;积极鼓励企业借壳上市,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推荐和协助有条件的物联网企业向国家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
引导银行信贷支持。加强银政企合作,通过政府补贴、担保等多种形式,鼓励银行对重大物联网技术产业化项目、试点示范工程以及为物联网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的平台建设项目予以重点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体系,加大银行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⒋搭建推广平台,推动市场化发展
输出品牌示范应用项目。积极打造品牌试点示范工程,提升全国影响力,积极争取承接国家级示范应用项目,并通过成功项目的推广与复制,打造具备杭州特色和优势的品牌示范项目,助推杭州市物联网产品和技术的市场拓展。
打造产品和技术展示窗口。以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为平台,承办国家级"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使之成为国内重量级的产品和技术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提升杭州市作为物联网产业领先区域的整体形象。
搭建国际性产业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中国(杭州)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吸引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同参与;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积极承办物联网领域的高层次论坛、年会,不断拓宽对外合作交流的渠道。
搭建供需交流机制。以试点示范项目为平台,搭建公共领域的重大应用项目的供需交流机制,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物联网企业的信息对接,引导企业技术开发,推动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
⒌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筹建杭州物联网"官产学研用"战略联盟。由政府推动、核心企业牵头,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网络运营商、中介组织以及核心用户等多方参与的杭州物联网"官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利用联盟的形式,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资源整合作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化推进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应用部门的市场牵引作用,以及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数据支撑作用,相互支撑、有机结合,推动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通过"官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加强与全国各地物联网产业联盟、协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技术标准制定与统一工作。
组建物联网大学联盟,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以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为核心,推进在杭高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软件等多学科领域的深度合作,组建物联网大学联盟;以物联网大学联盟为基础,提升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联合攻关层次,推动大学联盟与物联网企业、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将高校的基础理论培养优势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产业化应用实践优势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大学联盟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人才交流,逐步将物联网大学联盟拓展至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发挥物联网大学联盟对外学术交流的桥头堡作用。
发挥公共平台的支撑作用。鼓励网络运营商积极构建物联网网络设施平台,开拓M2M等物联网业务,推进"三网"融合,满足各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数据接入、处理服务需求,支撑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发展;发挥各类技术创新支撑平台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围绕产业共性问题、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应用问题,开展集中攻关研究;加强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积极为产业化应用产品、系统,数据运算、衔接以及中间件、应用软件提供公共检测、测试服务。
⒍构筑人才高地,强化智力支撑
多渠道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探索人才租赁、团队引进等多样形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创新机制,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合攻关,提升运用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不断吸引国际团队来杭创业、合作交流。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期权等方式激励高层次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落实杭州市关于高级人才的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在创新创业启动资金、工作场所、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优惠等方面创造富有竞争力的条件,为高层次人才在杭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到2012年,通过实施"感知杭州4433"工程,在试点示范、核心产业、关键技术以及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将杭州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物联网示范城市,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群;率先将杭州打造成市场化程度高、标准体系领先、产业化应用好、专业化水平强、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强市,以支撑"天堂硅谷"建设,引领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
空间布局
依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企业分布状况,坚持规模化、集聚化、协同化发展原则,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城区及萧山、余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协同发展构成支撑区,其他五县(市)形成拓展区,全力构建覆盖全市、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备的物联网产业网络,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
未来发展领域
⒈核心关键领域根据市场需求大小、行业带动性及产业链关键等因素,高端切入RFID和无线传感网络产业环节,鼓励企业瞄准微处理控制器、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RFID芯片设计与封装、中间件、接口标准化技术等领域,加快形成传感核心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集群。结合现有视频、音频、红外监控设备研制基础,切入监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环节,快速发展智能化、信息化监测元器件产业。
⒉支撑配套领域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纳米新材料等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相关产业,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开发物联网应用所需的支撑技术和产品,打造良好的支撑基础。
⒊服务提供领域
立足已有基础,鼓励商业模式创新,重点突破系统集成、网络应用服务、咨询服务以及物联网技术系统集成等物联网相关高新技术服务业。
⒋潜在关联领域
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重点推进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旅游、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卫生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
突破三大核心关键技术
⒈物联网节点技术
重点推进低成本、低功耗、长寿命、高稳定性、辐射无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感器研发、制造;不断推进多功能、易用、低成本的RFID装置的设计、研制、生产;着力突破基于温度、压力、重量、流量、加速度等传感设备的嵌入式微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满足感知多样性、规模化应用的要求;研究开发各类嵌入式微控制器的数据转换技术,增强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协同、交互能力;破解传感器节点能源供应难题,加快研究太阳能、电磁波、嵌入式微纳发电,增强节点的持续工作能力。
⒉无线通信技术
研发大规模自组网技术、分布式处理、信息安全技术,实现物联网节点之间有效、安全的信息交互与协同处理;研究开发"三网"融合技术,夯实物联网基础网络;研究开发调制方式多样、能适应复杂使用环境的网络通信接入技术,注重开发无线接入设备及其关键元器件;鼓励开发集信息采集(包括二维码、RFID、视频等)、无线连接等功能的便携式智能终端设备。
⒊共性支撑技术
跟踪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提升网络数据处理能力;加紧推进传输接口、网络构架、系统集成以及统一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协议,进一步提高物联网运营效率;加大应用管理、服务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的开发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加大集成电路、RFID芯片设计和系统开发、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的研究力度。
构建三大产业公共平台
⒈物联网网络基础平台
构建"3+1"基础网络平台。引导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积极参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基础网络资源优化整合,构建包括三大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3+1"基础网络平台,进一步增强杭州市物联网网络基础。重点突出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有线与无线网络"天地合一",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融合的先发优势,引导其集中力量尽快构建涵盖最广、成本最低的物联网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资源整合优势,鼓励其在杭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
设立物联网数据交互中心。支持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等物联网主体联合搭建物联网数据交互中心,构建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为物联网相关企业和用户提供数据运算、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系统测试等多项服务,并积极制定接口数据交换标准和物联网产品入网认证标准,支撑物联网各领域应用业务的快速落地运营。
⒉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杭州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杭州家和智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等单位为核心,建立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都具备国内一流水准的杭州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以产业研究院为核心,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整合多方优势资源,积极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开展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发,推进技术产业化以及执行重大试点示范项目,支撑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
引进大院名所设立分支机构。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积极推进杭州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公司的战略合作,抢先引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相关研究机构来杭组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杭州)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合作,积极争取中科院来杭设立射频识别(RFID)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联合在杭高校设立重点实验室。重点支持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射频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开展物联网相关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在杭高校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物联网领域的科研实力,支撑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发展。
⒊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以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围绕物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检测和标准化工作,搭建长三角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积极对接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推进与长三角区域物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化、产品检测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参与跨区域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物联网技术(产品)认证测试中心。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抓紧筹建物联网技术(产品)认证测试中心,为物联网企业提供技术标准认证、系统测试、产品检测等多项服务,提升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政策举措
⒈注重园区建设,推进集聚化发展
重点推进核心园区建设。抓紧编制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园区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结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国内外企业不断向物联网创新产业园集聚,打造涉及研发、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涵盖传感网核心关键技术、节点设备、芯片、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与应用以及相关配套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完整物联网产业体系;通过大力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加强网络运营商与物联网创新产业园、物联网技术示范试验区之间的战略合作,提升网络基础、数据运算和衔接能力,积极培育产业链协同发展和产业应用优势。
支持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抓紧落实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各地产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引导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道路;结合当地信息化建设实情和有关要求,积极鼓励物联网特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内企业积极投身当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快速提升物联网企业的商业化应用能力。
⒉加强企业培育,把握产业链关键
加强大企业大集团企业培育,突出龙头带动作用。抓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为大企业大集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引导成长型企业发展成大企业集团;积极培育物联网应用项目系统集成商,推动企业之间开展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助推企业高端切入、延伸产业链,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创新招商选资工作,吸引美国、日本等国际知名物联网企业来杭州市投资合作,提升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层次,扩大国际影响力;搭建"央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条件,积极争取科技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产业化应用经验丰富的央企、国企来杭投资。
加强专业化配套企业培育,完善产业化协作体系。以"瞪羚计划"实施为契机,集中选取一批特色鲜明、创新实力强、业务处于物联网核心领域的中小企业加以重点、持续培育,助推其快速迈上新台阶;以产业战略联盟为载体,通过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分工,形成产业化协作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孵化器和"园中园"建设,努力营造优异的创业创新环境,不断培育具有技术优势和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
⒊完善投融资体系,确保资金支持
推进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认真落实《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对风险投资资本的引导、示范作用,搭建风险资本与优质企业的对接平台,推动社会风险投资资本积极投资杭州市物联网企业;不断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切实提高风险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风险资本投资积极性。
积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物联网领域拟上市企业库,积极配合拟上市企业做好上市融资工作,切实推动物联网企业到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到海外市场上市融资;积极鼓励企业借壳上市,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推荐和协助有条件的物联网企业向国家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
引导银行信贷支持。加强银政企合作,通过政府补贴、担保等多种形式,鼓励银行对重大物联网技术产业化项目、试点示范工程以及为物联网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的平台建设项目予以重点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体系,加大银行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⒋搭建推广平台,推动市场化发展
输出品牌示范应用项目。积极打造品牌试点示范工程,提升全国影响力,积极争取承接国家级示范应用项目,并通过成功项目的推广与复制,打造具备杭州特色和优势的品牌示范项目,助推杭州市物联网产品和技术的市场拓展。
打造产品和技术展示窗口。以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为平台,承办国家级"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使之成为国内重量级的产品和技术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提升杭州市作为物联网产业领先区域的整体形象。
搭建国际性产业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中国(杭州)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吸引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同参与;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积极承办物联网领域的高层次论坛、年会,不断拓宽对外合作交流的渠道。
搭建供需交流机制。以试点示范项目为平台,搭建公共领域的重大应用项目的供需交流机制,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物联网企业的信息对接,引导企业技术开发,推动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
⒌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筹建杭州物联网"官产学研用"战略联盟。由政府推动、核心企业牵头,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网络运营商、中介组织以及核心用户等多方参与的杭州物联网"官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利用联盟的形式,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资源整合作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化推进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应用部门的市场牵引作用,以及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数据支撑作用,相互支撑、有机结合,推动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通过"官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加强与全国各地物联网产业联盟、协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技术标准制定与统一工作。
组建物联网大学联盟,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以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为核心,推进在杭高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软件等多学科领域的深度合作,组建物联网大学联盟;以物联网大学联盟为基础,提升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联合攻关层次,推动大学联盟与物联网企业、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将高校的基础理论培养优势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产业化应用实践优势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大学联盟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人才交流,逐步将物联网大学联盟拓展至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发挥物联网大学联盟对外学术交流的桥头堡作用。
发挥公共平台的支撑作用。鼓励网络运营商积极构建物联网网络设施平台,开拓M2M等物联网业务,推进"三网"融合,满足各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数据接入、处理服务需求,支撑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发展;发挥各类技术创新支撑平台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围绕产业共性问题、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应用问题,开展集中攻关研究;加强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积极为产业化应用产品、系统,数据运算、衔接以及中间件、应用软件提供公共检测、测试服务。
⒍构筑人才高地,强化智力支撑
多渠道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探索人才租赁、团队引进等多样形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创新机制,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合攻关,提升运用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不断吸引国际团队来杭创业、合作交流。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期权等方式激励高层次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落实杭州市关于高级人才的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在创新创业启动资金、工作场所、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优惠等方面创造富有竞争力的条件,为高层次人才在杭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