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启动RFID畜牧溯源体系平台 50万头良种牛将贴标
新疆牲畜电子耳标试点总结暨推广会现场
自治区畜牧厅党组书记张志恒讲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从今年开始启动畜牧业综合平台建设,选择奶牛、生猪、牛羊肉屠宰加工先行推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牲畜可追溯体系,力争3至5年时间比较系统的搭建完成平台建设。这是记者9月17日从新疆牲畜电子耳标试点总结暨推广会上获悉的。
会上,工作人员介绍和演示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畜牧溯源体系产品、“牛博士”管理平台等,让与会代表直观地看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所带来的快捷和高效以及产生的良好管理效益。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自治区畜牧厅就在呼图壁种牛场进行RFID动物标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并将逐步推广。
RFID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的简称,通过RFID动物标识(电子耳标)/二维码二合一识读器等终端设备,可实时监管牲畜从出生、养殖到屠宰的全过程(含生产信息和执法信息),为建立牲畜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实现牲畜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畜牧产品从“牧场——餐桌”全程溯源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产品安全在技术手段上打下坚实基础和提供可靠保障。
工作人员介绍和演示RFID(射频识别技术)畜牧溯源体系产品
首批50万头生活在天山南北的良种牛,将在今年底之前陆续佩戴“身份证”上岗,以便当地畜牧和检疫部门通过这种固定在牛耳上的电子设备,对它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监管。
经过两年试点,从今年起,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建设的“牲畜自动识别系统”开始在新疆大规模推广,首批50万头良种牛将被纳入这一监管体系。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介绍,“牲畜自动识别系统”可详细地记录每头牲畜的出生时间、身体状况甚至交易情况等信息,实现对牲畜从出生、养殖到屠宰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管,从而推动新疆畜产品从牧场到餐桌全过程溯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