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采用国产超高频RFID智能图书系统的宜昌图书馆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三峡晚报
日期:2010-09-17 10:18:44
摘要:两年前,宜昌市图书馆新馆落成投入使用,它是全国首家采用国产超高频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湖北省地市州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公共图书馆。
    荆楚网消息 (三峡晚报) 类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

  早在明代,夷陵就有“书院之盛,甲于荆湖”的记载。

  到了清代,墨池、尔雅、六一、邱公等书院均有大量库藏,供士人学者研习。清道光13年(1833年),仅墨池书院购置的文理书籍就达2100卷之多。

  两年前,宜昌市图书馆新馆落成投入使用,它是全国首家采用国产超高频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湖北省地市州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公共图书馆。

  据统计,宜昌范围内共有10个公共图书馆、3个高校图书馆。在这些飘荡着书香的场所,人们以安静、从容的姿势阅读经典,在字里行间深深地呼吸着。

  宜昌市图书馆阅览室舒适的阅读环境。

  浓浓书香穿越时空

  西陵区墨池巷10号,曾是尤永银的居住地。

  尤永银今年72岁,1945年他从南津关搬到墨池巷,建起一幢平房,后面围了个院子。“我们的后院正好在洗墨池上面,揭开上面的青石板,就可以看见洗墨池的底石了!”尤永银说,每当老伴晾洗衣服,从前厅穿到后院,都要穿过一片石台,“其实,那个石台就是状元桥的一部分。”

  现在,尤永银的平房以及后院已经夷为平地,房屋所在的墨池巷也整体拆迁完毕。过不了多久,一栋几十层的高楼将拔地而起。而工地上那些工人却并不知道,这里是千年“墨宝”墨池书院遗址。

  现藏于宜昌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的《宜昌府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夷陵知州宗思圣创建“墨池书院”,后多次重修复建,至道光八年(1828年),书院书舍及斋舍达72间,规模宏大,院内有“芹香馆”、“状元桥”等。

  作为古代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主要供人读书、讲学,类似于现在的学校。书院之中,必有藏书,其书舍又相当于如今的图书馆。

  宜昌的古代书院之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墨池书院。当尤老说起洗墨池和状元桥,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岁月流淌时过境迁,昔日扬名一方的墨池书院虽已不见踪影,但浓浓书香穿越时空,在峡江之间缓缓流淌。

  市图书馆四次搬迁

  宜昌市图书馆坐落于长江之滨、万寿桥畔,2008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馆造型现代、新颖、美观,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设计藏书150万册,阅览座位1500个,网络节点10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3000人次,是全省地市州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开馆前,所有的家当都要搬到新馆里。算起来,这是建馆以来第四次大规模搬家。

  第一次搬家是从福绥路搬至古佛寺。

  最初的馆址设在福绥路32号。1956年3月25日,原宜昌市青年阅览室和中苏友协阅览室合并成立市图书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积虽然只有221平方米,但外借处、采编部、普通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和基础辅导室等一应俱全。

  两个月后,借用市文化馆一间约40平方米的平房,开放儿童阅览室;紧接着,又购买了湖堤街43号 (后改为福绥路29号曹家)一栋两层楼房。

  随着时代的发展,馆舍条件仍然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于是在古佛寺建起一间120平方米的平房,连同大殿共887平方米。1965年6月1日,宜昌市图书馆从福绥路搬至古佛寺。

  第二次搬家是从古佛寺搬至光前街。

  1979年,宜昌市图书馆在古佛寺内兴建了一间阅览室,当年10月,将原来的综合阅览室分为社科、科技两个阅览室;次年,宜昌市文化局、图书馆、群艺馆联合修建了一栋5层楼房,至此,宜昌市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816平方米。

  图书馆面积虽然大了,但分散于中山路、解放路等不同地方,不便于统一管理。

  1984年,宜昌市图书馆在光前街启动新馆建设,分别于1985年12月、1987年12月完成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并乔迁新址。2001年,将正门移至解放路,方便了到馆读者,门牌号码也由“光前街2号”变更为“解放路33号”。

  第三次搬家是从解放路搬至博物馆。

  2005年4月,为配合商业步行街建设,宜昌市图书馆迁出解放路,租借市博物馆一楼展览厅用于办公和对外开放。由于租借的面积十分有限,只能开放最基本的图书借阅窗口,馆藏书籍上架供读者借阅的不到一半,其余只能打包堆放。

  高校藏书338万册

  去年10月,周海洋凭借一首满分古体长诗被三峡大学录取,开始大学生活。如今,这位“作文牛人”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泡图书馆”,“我开始谈恋爱了,对象就是这些书。”三峡大学图书馆2楼,是周海洋最爱去的地方之一,那里有很多文史方面的书。“除了在教室里上课,我每天保证在图书馆阅读3小时以上,以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文史类书籍为主。”

  在宜昌地区,三峡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和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等3所高校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338万册。其中,仅三峡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就超过268万余册。

  “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温总理的这句读书体会,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座右铭。每天,有数万名学子在高校图书馆里汲取养分,发愤图强。

  自由穿行于字里行间

  十六化建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刘敏,经常带着10岁的女儿光顾宜昌市图书馆,“我们双休的时候去,在那里一呆就是半天,感觉很好。遇到感兴趣的书,女儿还会借回家继续看。”

  这里的借书手续简单快捷,可以在电脑上自助操作。

  找个安静的角落,寻几本爱看的书,享受难得的惬意与轻松……这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原宜昌刀具厂职工朱继均和老伴经常去古佛寺借书看,“花几毛钱办一个借书证,我们夫妻俩各取所好:我借‘机械工业’之类的书籍,因为当时在刀具厂上班,需要查找一些工作所需的资料,比如换算公式之类;老伴借《红楼梦》、《西游记》之类的文学名著。”

  在老人的印象里,那时借书手续很烦琐——先查看目录,在一张小卡片上填写所需书籍的名称,然后排队等候交给外借部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持卡片进入书库查找,如果书名和内容不相符,只有重新再借。

  朱继均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现在去图书馆借书,既不需要填卡片,也不需要排队了。

  原来,宜昌市图书馆使用超高频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彻底改变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和典藏管理模式,对图书进行快速高效的定位盘点整架、简单快捷的自助借还,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

  图书馆的触角,甚至伸向了社区。截至目前,城区已建成石板溪、艾家嘴、黄龙寺、王家河、赵家湾、隆中路、康庄路等多个社区图书室,让普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读书,让更多的人自由穿行于字里行间。

  附:宜昌市图书馆之最

  全国首家采用国产超高频RFID智能系统:在国内公共图书馆中,首家使用远望谷公司研发的高隐蔽性条形薄膜电子标签,彻底改变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典藏管理模式。

  全省市州规模最大:历经四个五年计划,从1991年开始,图书馆建设就列入了历届政府的议事日程,直到2006年正式启动,是全省市州建筑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全省市州功能最齐全:设有总服务台、报纸期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普通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爱心阅览室(为残疾人服务)、特种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采编中心、网络中心机房、网络信息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及多功能展览厅等,是全省市州功能齐全的图书馆。

  全省唯一盲文打印机:爱心阅览室专为残疾人服务,配备有盲文图书600余册,盲人有声读物775盘。除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可提供语音上网、音频点播、盲文资料打印等。其中,从瑞士进口的盲文打印机,是全省图书馆中唯一一台,输入文字后,可直接打印出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