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RFID需求井喷在即 孕育软件业新增点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通信信息报
日期:2010-09-30 13:09:19
摘要:目前软件在RFID应用中比较简单,平均费用不超过整体RFID项目的13%。未来几年,随着大规模物流应用的发展,海量RFID信息处理、传输和安全将对RFID的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软件将是RFID项目支出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在不少应用链中,甚至会超过硬件的费用,也给软件市场带来新蓝海。
     在物联网、3G、三网融合的助推下,RFID(无线射频传感识别技术)将迎来一个全新时代,而软件业也有望再上层楼。 

  2010年海峡两岸信息服务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于2010年9月4日在南京市国际博览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感知城市与物联网”,来自两岸感知城市和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认为,国内RFID市场前景光明,潜力巨大。会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RFID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60亿元,而到2012年有望突破200亿元。RFID巨大市场需求将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RFID需求巨大,助推软件业 

  以条码技术、RFID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门综合的技术,它涉及到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通讯技术、材料科学、微波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许多领域,应用空间广阔,特别是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全社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经济运行效益和物联网概念助推之下,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将会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IDC预计,2005-2010年国内RFID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高达82.4%。其中2008-2010年是RFID产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都是RFID产品广泛应用的契机,而到了2020年我国RFID总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目前业界将RFID及相关产业链分为:芯片制造业、整机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网络与通讯等几个产业环节。 

  专家称,未来RFID数据处理能力将越来越强,对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使用RFID技术的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处理应用RFID技术带来的海量数据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将是未来非常迫切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一个强大软件数据管理平台,它包括后端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正确的分析能力来处理由RFID系统生成的巨量数据。否则,企业可能会被大量的数据淹没而享受不到RFID技术带来的益处。 

  目前软件在RFID应用中比较简单,平均费用不超过整体RFID项目的13%。未来几年,随着大规模物流应用的发展,海量RFID信息处理、传输和安全将对RFID的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软件将是RFID项目支出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在不少应用链中,甚至会超过硬件的费用,也给软件市场带来新蓝海。 

  各方加入战局 

  由于软件/中间件在RFID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外厂商在这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技术研究,以满足未来这方面的巨大需求,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包括中科院自动化所推出了RFID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架构软件和血液、食品、药品可追溯管理中间件;上海交通大学开发了面向商业物流的数据管理与集成中间件平台;东方励格公司的LYNKO-ALE中间件;清华同方的ezRFID中间件,ezONEezFramework基础应用套件等。尽管与国外同行仍存在差距,但国内厂商在软件/中间件领域的积极尝试和积累将有助于推动低成本RFID应用的广泛发展。 

  如今在我国,RFID正成为物联网的主动力,也将带动软件业、芯片、通信和网络等领域的发展,正在由“概念”紧锣密鼓地向“产业”转化,并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RFID的挑战 

  勿庸讳言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在RFID产业的部分环节、应用领域、关键技术、产品标准等还存在着不少差异与差距,做大做强RFID产业、推动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挑战仍不少。 

  一是标准问题。未来需要逐步统一RFID标准,特别是在国内标准和全球标准的对接上,应逐步纳入国际标准体系,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的物联网。 

  二是关键技术的突破。RFID各个环节上关键技术的掌握是非常有必要。我国在RFID标准建设与软件业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应继续加强,利用中科院、软件龙头厂商、一些城市传感中心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做大做强企业,并带动物联网领域的各个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是国内整个产业链还不能充分有效支撑以RFID、传感器、条形码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我们还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物联网的大发展,因此急需培养这方面的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做强嵌入式、智能化软件。未来国内一定要有一批掌握自主的软硬件核心技术及标准的大企业,才能与国际厂商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