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发展应忌落入“智慧陷阱”
物联网可以“感知”城市、矿山,及至道路和楼宇等各个角落,安全问题因此成为隐忧。图为参观者9月5日在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上模拟操作物联网。 本报记者 王启明/摄
面对物联网时代的来临,跨国公司出概念、定标准、抢地盘,这是市场行为,但也关乎国家安全,中国应忌落入“智慧陷阱” 。
“我们买到的每一块肉都可以追溯它的来源,比如说那个养殖场养殖的,哪一个品系的产品,它的‘父亲’和‘母亲’是谁;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有没有进行按照国家要求的免疫计划,甚至在养殖过程中有没有生过病,用的哪些药以及它吃的那些饲料,这些饲料从哪里来的……”在9月3日到5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上,江苏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系统集成总监黄海兵向参观者解释物联网时代里的“放心肉”。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通过给物体安装传感器和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近观之下,它是那么美好和令人期待,但退后一步审视,它的“无孔不入”也引起了担忧:如果一国不能自主控制本国物联网会怎样?
美国IBM公司的“智慧地球”计划是全球物联网领域的主导和先行者。“目前,IBM已与中国200多个城市签订了大批合作项目,使中国成了其市场和实验场,亟待引起高度关注。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上要首先支持中国的技术标准。”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龚怀进8月底对记者说。
争夺物联网制高点
正是2009年IBM“智慧地球”概念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计划,引起了各国对物联网的高度关注。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总统刚刚宣誓就职,就与美国工商界领袖举行会议。会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建议美国政府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奥巴马对此积极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一个月后,IBM便开始在中国布局物联网,并以“智慧城市”“数字城市”为切入点。IBM为中国定义的“智慧地球”六大推广领域,均是资源丰富、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针对美国的国家战略,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物联网纳入国家战略性计划。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监管、隐私保护、芯片、基础设施保护等在内的14项框架内容;日本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u-Japan”计划,并于在2009年8月将其升级为“i-Japan”战略,将传感网列为其国家重点战略之一,确保日本在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力始终位于全球第一阵营;韩国在2009年10月颁布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也在加紧部署物联网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中国也已将物联网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计划在2011~2015年,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综合来看,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已成为后危机时代主要国家和地区振兴经济、把握未来经济发展命脉的重要抓手。”中国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说。
非针对IBM,但因之而起
据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4月9日出席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期间,在“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中指出,美国试图用它的信息网络技术,小到控制一台计算机、一台发电机,大到控制一个行业,控制各国的经济。
也因为此,有业内人士提出,现阶段为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建议暂缓美国“智慧地球”平台在我国的一些关键领域和区域的应用渗透,特别是在城市交通、电力骨干网、能源和资源系统、公共安全等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其应用带来的危害性后果。
“很多新兴产业背后的概念很华丽,但在不停地更新和进步中,最后吃亏的也许还是我们。”方兴东说,中国信息化建设正陷入新一轮概念炒作中。
方兴东还提出,物物相联的信息要通过云计算技术处理。谁能控制云计算,谁就能控制信息的“主权”,“而云计算的基础则是服务器与存储技术,中国并不是这些领域的技术与市场掌控者。”
“这不是简单的安全问题,而是一个信息主权的问题。”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也对本报记者强调,安全问题并非针对IBM“智慧地球”战略,而是说各个国家未来信息化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IBM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很多理念都是围绕推销IBM自己生产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果某些系统留有‘后门’,对整个社会都将带来危险。”
刘锋举例说,IBM“智慧地球”战略与美国国家战略挂钩,如果顺利介入涉及国家机密信息的领域,中国铁路、公路、电力、水利、油气管道、金融领域的动态信息将很可能被其获取,并可能进而被第三方利用。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编撰的一份报告——《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称,“智慧地球”概念是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后推出的。确实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领域胜过IBM。报告提到,当全世界互联成一个超级系统时,“系统安全性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如果中国在建设“智慧地球”的过程中,不能坚持自主可控原则,国家风险将会凸显。
IBM认为安全关注合理
事实是,IBM目前在中国的“智慧地球”战略推进有条不紊,并已中标多个重大项目工程,比如沈阳、南京、广州和深圳等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
面对质疑,尤其有报道称“工信部重估IBM‘智慧地球’战略安全性”一事,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6月份曾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表示,IBM正在和国内很多研究单位研究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他说:“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会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
此后,IBM相关决策层也曾向媒体表示,“智慧的地球”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也不会影响政府对于关键信息的控制,它能够带来的,“是对数据更好的使用(以我们的客户所决定的方式),让数据更加具有意义”,并帮助预见业务运营的结果。
IBM官方也向各大媒体提供了一份针对“智慧地球”安全性的声明:“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是合理的。”
截至本文发表,IBM方面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表示,对于该问题,不再特意说明。
“感知中国”须符合国情
目前,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毅中指出,对于外国物联网相关的新理念和新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受制于人。
方兴东认为,中国物联网战略要成功,必须要与国情紧密结合。“我们国家提出由物联网带来的美好前景是‘感知中国’。要实现‘感知中国’,盲从IBM所谓‘智慧地球’战略,只会落入‘智慧陷阱’。”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也认为,IBM在华大行布局值得警醒。中国有必要尽快发展独立自主的“感知中国”体系,防止失去物联网发展的主导权,同时避免中国经济、社会的核心信息被跨国巨头掌控。
对此,刘锋认为,“感知中国”目前发展难点不在技术,而是在标准的有效制定和产业化。不过,他对中国自主发展物联网比较乐观,真正达到物物相连的“感知中国”,虽然路途漫长,但是终归会被接受和认可,更会被广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