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智能能源网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IOTer
日期:2010-08-25 10:08:09
摘要:关于智能能源网的研究是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项目负责人武建东已经受邀制定国际智能能源网络标准与规范。建设智能能源网,需要推动营建智能燃气网、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网、智能热力网、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管理和智能交互架构管理等8个子网络建设。
使用电脑上网时不再突然闪断、暑天家中不会突然断电、热力供应不再忽冷忽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自动化手段去综合考虑舒适度和电价两方面因素,对家用电器和温度进行合理的调节。
当外企员工黄宇峰从国家发改委中国智能能源网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出来的时候,眼前浮现了上述的一幕。虽然他现在还买不起房,但他已经开始憧憬自己房子里的“能源2.0”。
与黄宇峰怀有同样梦想的是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如何规划智能能源网考验着他们的智慧。
2010年8月6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主办的中国智能能源网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国家发改委举行。国经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下称“研究组”)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建设智能能源网将把我国能效至少提高15%。”
这一关于智能能源网的研究是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项目负责人武建东已经受邀制定国际智能能源网络标准与规范。
与会的国际智能电网联盟主席圭特·巴特尔(Guido Bartels)透露说:“作为推动新一轮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使用和服务的平台,我们将智能能源概念称之为类似因特网的‘能源网’或‘能源2.0’。”
此前,也即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与国经中心签订了“十二五”智能能源规划课题研究合同。目前已有10家国内外机构、200多位行业专家和协作人员参与了该课题研究。
今年7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作为委托方的代表,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电力[1.72 0.59%]企业联合会等机构的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并通过了《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模式及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成果。
至此,我国智能能源网的理论体系、发展模式和实施方案,轮廓清晰。然而,智能电网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包含智能电网、目前可操作性极低的智能能源网又被提出,不得不让人拭目以待。
智能能源网包括8个子网
智能能源网更准确地说是互动能源网(Interactive Smart Grids),它同智能电网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单网架的改革方案,注重以电力系统为主的智能化改革;而智能能源网的改革方案是基于综合网架,这个方案认为不同能源网架间需要实现更高效率的智能配置、智能交换。
从单网架向综合网架升级,研究组专家认为:“按照综合网架理论推动智能能源建设,实现不同能源的智能配置和优化重组,可以实现比单向运转的能源体系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研究组估算,倘若全球主要经济体系推进智能能源网建设,以2009年全球能源消费近110亿吨油当量而论,大约全球每年可节省近10多亿吨标准油。
建设智能能源网,需要推动营建智能燃气网、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网、智能热力网、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管理和智能交互架构管理等8个子网络建设,实现分行业、多产业的能源智能化,并实现能源产业双网或多网的互动配置、能源总网架优化管理。
“智能能源网将电力、水务、热力、燃气、数据、有线电视等资源捆绑整合,推动互动能源体系的集成改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评价说。
智能电力和燃气网络是突破口
智能能源网的未来纵然很美,然而,8个子网络中每一个都是复杂的系统,如智能交通就需要将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当下,应从哪里着手?
在研究组专家看来,应把智能电力和燃气网络作为智能能源网建设的突破口。“燃气网资产的控制权一般由地方政府掌握,有利于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能源改革格局。燃气网也可以作为终端能源主要供应者进行燃气发电,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机制可以通过气化提高效率。”
但是即便是在研究组看来容易实施的这些突破口,其现实可操作性也尚未可知。分析人士认为,即便技术上可行,燃气网由地方政府掌握,电力网由大型国企控制,都会让智能燃气网和智能电网变得遥不可及,前者需要协调的是地方政府利益,而后者则需要一个强大的谈判实体才能撬动大型国企的改革意愿。
浦东智能能源网规划与实施示范区——上海张江高科[9.99 -0.70%]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小龙则认为,除了需要一系列技术变革与突破,还需要突破政策瓶颈,需要全方位支持体系的突破。
研究组乐观地预计,建设智能能源网将把我国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以去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而论,全国每年可节省至少近4亿吨标煤。同时,发展智能能源网还能带动诸多能源支持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包括微电网、纳米能源产品、传感器、储能、海量数据优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
张江实践尚在理论层面
郑新立介绍说,研究组已开始在唐山市和上海浦东论证智能能源网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浦东的规划与实施示范区选在张江高科技园区。
刘小龙透露,在课题的研究当中,已对园区的能源结构、消费现状与需求作了分析,希望在示范区内以绿色低碳技术、非生态消耗性技术为重点,尝试新能源、分布能源等微网系统的接入并网,通过传感终端与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实现各能源管网的调峰、储能等功能,探索实现能源网的智能、互动架构。
刘小龙预计,通过区域性智能能源网的阶段性建设,引入新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在部分能源管线间实现智能化互动化,就可以实现园区“十二五”期末总耗能降低15%,减少碳排放81.25万吨。
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提出建成智能能源网产业链和配套产业基地。在传统能源改造方面,预计“十二五”期末,相关产业新增产值300亿元,园区总营收达到2800亿元。
不过,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相关人士透露说,张江示范区的实践,“还在理论研究阶段,没有实体项目。”
“能源2.0”,梦想就在前方。然而,梦想虽然美好,但中国还需要再等待多久?
当外企员工黄宇峰从国家发改委中国智能能源网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出来的时候,眼前浮现了上述的一幕。虽然他现在还买不起房,但他已经开始憧憬自己房子里的“能源2.0”。
与黄宇峰怀有同样梦想的是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如何规划智能能源网考验着他们的智慧。
2010年8月6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主办的中国智能能源网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国家发改委举行。国经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下称“研究组”)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建设智能能源网将把我国能效至少提高15%。”
这一关于智能能源网的研究是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项目负责人武建东已经受邀制定国际智能能源网络标准与规范。
与会的国际智能电网联盟主席圭特·巴特尔(Guido Bartels)透露说:“作为推动新一轮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使用和服务的平台,我们将智能能源概念称之为类似因特网的‘能源网’或‘能源2.0’。”
此前,也即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与国经中心签订了“十二五”智能能源规划课题研究合同。目前已有10家国内外机构、200多位行业专家和协作人员参与了该课题研究。
今年7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作为委托方的代表,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电力[1.72 0.59%]企业联合会等机构的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并通过了《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模式及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成果。
至此,我国智能能源网的理论体系、发展模式和实施方案,轮廓清晰。然而,智能电网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包含智能电网、目前可操作性极低的智能能源网又被提出,不得不让人拭目以待。
智能能源网包括8个子网
智能能源网更准确地说是互动能源网(Interactive Smart Grids),它同智能电网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单网架的改革方案,注重以电力系统为主的智能化改革;而智能能源网的改革方案是基于综合网架,这个方案认为不同能源网架间需要实现更高效率的智能配置、智能交换。
从单网架向综合网架升级,研究组专家认为:“按照综合网架理论推动智能能源建设,实现不同能源的智能配置和优化重组,可以实现比单向运转的能源体系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研究组估算,倘若全球主要经济体系推进智能能源网建设,以2009年全球能源消费近110亿吨油当量而论,大约全球每年可节省近10多亿吨标准油。
建设智能能源网,需要推动营建智能燃气网、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网、智能热力网、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管理和智能交互架构管理等8个子网络建设,实现分行业、多产业的能源智能化,并实现能源产业双网或多网的互动配置、能源总网架优化管理。
“智能能源网将电力、水务、热力、燃气、数据、有线电视等资源捆绑整合,推动互动能源体系的集成改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评价说。
智能电力和燃气网络是突破口
智能能源网的未来纵然很美,然而,8个子网络中每一个都是复杂的系统,如智能交通就需要将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当下,应从哪里着手?
在研究组专家看来,应把智能电力和燃气网络作为智能能源网建设的突破口。“燃气网资产的控制权一般由地方政府掌握,有利于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能源改革格局。燃气网也可以作为终端能源主要供应者进行燃气发电,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机制可以通过气化提高效率。”
但是即便是在研究组看来容易实施的这些突破口,其现实可操作性也尚未可知。分析人士认为,即便技术上可行,燃气网由地方政府掌握,电力网由大型国企控制,都会让智能燃气网和智能电网变得遥不可及,前者需要协调的是地方政府利益,而后者则需要一个强大的谈判实体才能撬动大型国企的改革意愿。
浦东智能能源网规划与实施示范区——上海张江高科[9.99 -0.70%]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小龙则认为,除了需要一系列技术变革与突破,还需要突破政策瓶颈,需要全方位支持体系的突破。
研究组乐观地预计,建设智能能源网将把我国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以去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而论,全国每年可节省至少近4亿吨标煤。同时,发展智能能源网还能带动诸多能源支持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包括微电网、纳米能源产品、传感器、储能、海量数据优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
张江实践尚在理论层面
郑新立介绍说,研究组已开始在唐山市和上海浦东论证智能能源网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浦东的规划与实施示范区选在张江高科技园区。
刘小龙透露,在课题的研究当中,已对园区的能源结构、消费现状与需求作了分析,希望在示范区内以绿色低碳技术、非生态消耗性技术为重点,尝试新能源、分布能源等微网系统的接入并网,通过传感终端与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实现各能源管网的调峰、储能等功能,探索实现能源网的智能、互动架构。
刘小龙预计,通过区域性智能能源网的阶段性建设,引入新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在部分能源管线间实现智能化互动化,就可以实现园区“十二五”期末总耗能降低15%,减少碳排放81.25万吨。
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提出建成智能能源网产业链和配套产业基地。在传统能源改造方面,预计“十二五”期末,相关产业新增产值300亿元,园区总营收达到2800亿元。
不过,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相关人士透露说,张江示范区的实践,“还在理论研究阶段,没有实体项目。”
“能源2.0”,梦想就在前方。然而,梦想虽然美好,但中国还需要再等待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