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四省市试点手机小额支付业务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CCTIME飞象网
日期:2010-07-08 08:50:01
摘要:中国移动已经确定在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四省市试点手机小额支付业务,技术和业务方案基本完成。今后四省市用户只需和移动签约,即可实现手机支付功能。余额用完后,可以通过营业厅、登录中移动网站或手机银行网充值。
中国移动已经确定在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四省市试点手机小额支付业务,技术和业务方案基本完成。今后四省市用户只需和移动签约,即可实现手机支付功能。余额用完后,可以通过营业厅、登录中移动网站或手机银行网充值。
早在6月,中移动湖南公司与湖南本土商业巨头友谊阿波罗集团就签订了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湖南公司数据部副总经理谢钢曾对外称,移动用户只需到长沙各移动营业厅办理签约手续,开通手机支付业务即可实现手机“刷卡”。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小范围试用者可以在友阿集团下属各卖场“刷手机”购物。
据悉,此次中移动试点的这些带有支付功能的手机可以在长沙乘坐特定线路的公共汽车,在麦当劳买美食,还可以购电影票。如果用户需要,未来甚至可以通过输入密码进行较大额度的消费,比携带现金更加安全。
如果这一模式正式推广,中移动将有可能凭借4亿多手机用户成为超过支付宝、财付通规模的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小额支付服务提供商,这将成为中移动最有前景的商业模式。
攻破SIM卡
手机支付并不是新鲜业务。近几年,各种手机支付技术方案层出不穷。而推动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方案是欧洲的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即近距离通讯技术)手机支付方案。这种方案将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与手机结合,将射频芯片集成到手机主板上,实现手机与POS机或读卡器之间的通讯。
但这种手机支付方案具有天生的缺陷——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必须更换为运营商特制的手机,不仅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较高的成本,更由于为保持透传信号的强度,手机后盖不能使用金属,多用塑料材质。手机的美观性受到限制,用户也不能随意更换自己喜欢的手机类型。
正基于此,这个方案尽管推出时间较早,也只有日本和韩国的一些运营商推广。中国的手机用户习惯频繁更换手机,这种方案显然很难接受。
前一段时间移动、联通都尝试过粘在手机后盖后面的非接触式卡的方案,如广州的羊城通。但由于这些方案与手机本身无关,只是借助手机作为载体将诸如市民卡、交通卡贴在上面,不仅不美观难以得到受众认可,也由于不具备产业化条件等原因,未被电信运营商认可。
据一位知情者透露,现在国内的一些运营商也都在和手机制造厂商洽谈定制NFC手机。
但中移动筹备良久的手机支付业务则突破了以往的NFC手机支付方案,用户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而不需要更换手机,并且用户未来再次更换手机,可继续使用这张SIM卡,仍然保持原有的手机支付功能。
盈利模式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使用的支付SIM卡解决方案是把天线、芯片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统统植入运营商的SIM卡中,所有的支付均经过中国移动的平台完成,这个平台的后端再与银行以及其他SP对接。这样,用户可以用任何一家自己喜欢的银行卡给手机钱包充值。
中移动的SIM卡解决方案中有两种传输距离:近距离的刷卡模式和超过20米的中远距离通讯模式。正是这两种距离的差别,让这个业务具有了更多的商业创新空间。
未来使用手机钱包的用户,使用的是近距离(几厘米)模式。
这种模式被中移动运用的前景将是,除了小额支付外,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机通过电信网登录互联网办理各种票务(如电影票、地铁票、汽车票),随即电子票会到达用户手机卡里。用户进场时可以刷卡验票——让很多离线业务变成在线业务。未来的公交卡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充值点,完全可以用手机来完成充值。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绑定一个银行账户,用户就可以自己划款。
业内人士甚至乐观认为,如果系统更加完善的话,这样的“支付”手机在企业、校园内部可用于门禁、食堂消费,在医院可以用于社保、医保卡或用于各种商户的VIP卡、积分卡等。如果电信运营商与银行能够有实质性合作进展的话,“支付”手机甚至可以成为银行卡、信用卡。届时,人们出行再不必带各种卡片,只需要携带一个带有支付SIM卡的手机。
早在6月,中移动湖南公司与湖南本土商业巨头友谊阿波罗集团就签订了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湖南公司数据部副总经理谢钢曾对外称,移动用户只需到长沙各移动营业厅办理签约手续,开通手机支付业务即可实现手机“刷卡”。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小范围试用者可以在友阿集团下属各卖场“刷手机”购物。
据悉,此次中移动试点的这些带有支付功能的手机可以在长沙乘坐特定线路的公共汽车,在麦当劳买美食,还可以购电影票。如果用户需要,未来甚至可以通过输入密码进行较大额度的消费,比携带现金更加安全。
如果这一模式正式推广,中移动将有可能凭借4亿多手机用户成为超过支付宝、财付通规模的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小额支付服务提供商,这将成为中移动最有前景的商业模式。
攻破SIM卡
手机支付并不是新鲜业务。近几年,各种手机支付技术方案层出不穷。而推动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方案是欧洲的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即近距离通讯技术)手机支付方案。这种方案将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与手机结合,将射频芯片集成到手机主板上,实现手机与POS机或读卡器之间的通讯。
但这种手机支付方案具有天生的缺陷——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必须更换为运营商特制的手机,不仅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较高的成本,更由于为保持透传信号的强度,手机后盖不能使用金属,多用塑料材质。手机的美观性受到限制,用户也不能随意更换自己喜欢的手机类型。
正基于此,这个方案尽管推出时间较早,也只有日本和韩国的一些运营商推广。中国的手机用户习惯频繁更换手机,这种方案显然很难接受。
前一段时间移动、联通都尝试过粘在手机后盖后面的非接触式卡的方案,如广州的羊城通。但由于这些方案与手机本身无关,只是借助手机作为载体将诸如市民卡、交通卡贴在上面,不仅不美观难以得到受众认可,也由于不具备产业化条件等原因,未被电信运营商认可。
据一位知情者透露,现在国内的一些运营商也都在和手机制造厂商洽谈定制NFC手机。
但中移动筹备良久的手机支付业务则突破了以往的NFC手机支付方案,用户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而不需要更换手机,并且用户未来再次更换手机,可继续使用这张SIM卡,仍然保持原有的手机支付功能。
盈利模式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使用的支付SIM卡解决方案是把天线、芯片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统统植入运营商的SIM卡中,所有的支付均经过中国移动的平台完成,这个平台的后端再与银行以及其他SP对接。这样,用户可以用任何一家自己喜欢的银行卡给手机钱包充值。
中移动的SIM卡解决方案中有两种传输距离:近距离的刷卡模式和超过20米的中远距离通讯模式。正是这两种距离的差别,让这个业务具有了更多的商业创新空间。
未来使用手机钱包的用户,使用的是近距离(几厘米)模式。
这种模式被中移动运用的前景将是,除了小额支付外,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机通过电信网登录互联网办理各种票务(如电影票、地铁票、汽车票),随即电子票会到达用户手机卡里。用户进场时可以刷卡验票——让很多离线业务变成在线业务。未来的公交卡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充值点,完全可以用手机来完成充值。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绑定一个银行账户,用户就可以自己划款。
业内人士甚至乐观认为,如果系统更加完善的话,这样的“支付”手机在企业、校园内部可用于门禁、食堂消费,在医院可以用于社保、医保卡或用于各种商户的VIP卡、积分卡等。如果电信运营商与银行能够有实质性合作进展的话,“支付”手机甚至可以成为银行卡、信用卡。届时,人们出行再不必带各种卡片,只需要携带一个带有支付SIM卡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