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紧扣需求 分层推进 让物联网科学化发展

作者:许可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日期:2010-07-19 11:32:16
摘要:物联网作为三网融合之外的另一个行业增长方向和转型突破口,正在从技术、体制标准、规划政策、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合作模式、论坛造势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推进。但物联网到底是什么?作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该如何推动其发展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呢?笔者认为,应分层次来认识,不同的界定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最近物联网的发展又有些新的进展:一是在国家层面上,工信部已经把物联网作为“十二五”的专题规划进行独立研究和部署;二是在地方政府层面上,北京成立了物联网工程中心,深圳开展了各种物联网的特色应用,成都确定了物联网的六大应用领域;三是在企业层面上,中国电信和国家电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智能电网工程,国网电科院的两个通信产品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并希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推广到其他相关行业;四是在行业各种协会的组织下,各种关于物联网发展的峰会、论坛和研讨会紧锣密鼓地开展;五是在合作层面上,两岸成立了产业联盟,包括两岸的主要运营商、设备商和软件芯片制造商,共同推进产业标准和拓展国际市场。 

  物联网作为三网融合之外的另一个行业增长方向和转型突破口,正在从技术、体制标准、规划政策、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合作模式、论坛造势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推进。但物联网到底是什么?作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该如何推动其发展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呢?笔者认为,应分层次来认识,不同的界定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物联网是不断演化的,随着人们认识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也在发生变革。在做大物联网产业时,奉行什么样的技术路线,一定要与需求和市场特征紧密结合。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技术领域,技术演进有S形扩散曲线,到达一定规模和渗透率后会有一个快速提升,而且需要不断地完善技术体系、标准和配套政策。所以我们要动态地看待物联网,它是不断演化的,现在我们谈的物联网和最早谈的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人们认识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也在发生变革。比如中国移动之前利用RFID技术来解决手机支付的传感识别问题,后来逐渐包容银联的NFC制式,因此可以说,市场需求和用户规模是技术选择的最终决定力量。 

  先进技术和适合技术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在做大物联网产业时,奉行什么样的技术路线,一定要与需求和市场特征紧密结合。技术的投入也是我们目前的关键,投入的规模和方式决定了发展的好坏和快慢。而新兴技术投资决策的最大风险就是对未来需求的适配性。在国际市场上,除了少数军工企业之外,绝大多数技术的研发投入是企业的市场化行为;在中国,如果政府把物联网作为一个重点管控发展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技术投资决策评估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要保证重点项目、重点研发实验室、重点基地的资金使用合理、规范和有效率,特别是要管理好实验室产品走向商用化的过程和技术产品产业化的过程。 

  物联网是“两化融合”战略的切入点之一,其真正的大面积需求和商业应用还没有到来,发展过程中切不可贪大求全,应成熟一个行业、发展一个行业。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业务领域,是ICT产业的一次扩展,也是“两化融合”战略的切入点之一,它把实业特别是制造业、通信业和IT服务业进行了有机整合。但是业务的撬动点到底在哪儿,如何切入才能迅速提升业务价值呢?笔者认为,智能行业应用中的定制终端和特殊信息化嵌套应用模块在目前大有可为,是利用各行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项目安排,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有效路径。 

  物联网的发展不可贪大求全,应成熟一个行业、发展一个行业,形成梯次推进的业务体系,实现新技术、新服务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局面。切忌一开始满腔热血,一旦市场遇冷,或者热点转换,就半途而废,现在业内很多人利用物联网炒作概念和题材,展示诱人前景,炮制商业计划,似乎一夜之间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微软或者谷歌神话,我们对此要保持冷静头脑。 

  目前真正的大面积需求和商业应用还没有到来,构建产业体系、完善技术产品、探索商业模式、培育市场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项新业务有它的生命周期,我们需要做的是围绕国情、市场特点、需求规模、支付能力、客户价值、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有节奏的投入和管理,让它实现螺旋式上升。先在国内市场做好,稳固住地位和份额之后,再进一步考虑扩大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物联网作为一个业务领域,也有利润分布的“微笑曲线”,例如采集数据之后的集成性IT服务(如云计算等),是高端利润区,也是价值创造的核心,但是它实现的前提就是大规模的接入覆盖、信息采集和数据集成,而且要有一个时间积累量,我们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物联网的繁荣离不开一个个微观地方市场,特别是各地的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的积极配合,他们是第一批需求主体,也是发展的原动力。 

  物联网是一个新的产业领域,政府是产业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的主导部门,企业是推动发展的主体,客户需求是强大的动力源泉,适度竞争是促进快速成熟的催化剂。我们现在发展和管理一个行业已经有很多很好的经验,而且业界已经基本认识到要从一开始就规范化和体系化,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和短板也基本达成了共识,产业联盟、标准体制、研发基地、专项项目、规划扶持政策都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起作用。 

  物联网发展一定要和地方的主导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其繁荣离不开一个个微观地方市场,特别是各地的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的积极配合,他们是第一批需求主体,也是发展的原动力。但是这也会特别考验地方经济管理能力,以及全国标准化和地方差异化的协调能力。我们要避免全国高度集中管理,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出现,中央、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科研院校、标准组织、投资集团和客户之间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产业系统。政府除了建立领导工作小组之外,还要率先投入部分财政资源,驱动一两个关键行业和示范企业发展,拉动民间投资快速跟上。 

  新兴的战略产业没有投入是不可能大发展的,但是投入要把握方向、规模和节奏。物联网是我们调结构的有效手段,但也要解决好部门利益分配和政策协同的问题。因为物联网涉及的产业门类、主管部门、政府职责众多,必须有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和统一管理。政府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主体企业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与物联网产业配套的财政、税收、工商、产业园区、土地、人才引进、市场规则、服务规范、业务和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申报、科技项目评比等诸多环节应联动起来,避免出现政策上的木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