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终结移动支付产业乱局?
作者:刘青山
来源:《国企》
日期:2010-07-21 09:07:33
摘要:这个联盟看起来无所不包,其实并不完美——拥有全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用户群体的中国移动并未参与其中
这个联盟看起来无所不包,其实并不完美——拥有全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用户群体的中国移动并未参与其中
联合与单干
这一天,来上海看世博会的李小洋遇见了一点意外。
“当我拿着手机刷卡进入世博园时,一位大妈以为我没买票,还数落我呢。”衣着时尚的李小洋是上海某视频网站工作人员。他告诉《国企》杂志记者:“我的手机不仅可以直接刷卡进园,而且能在园内刷手机吃饭、买饮料,还能坐地铁!”
自诩时尚达人的李小洋很为他的手机新功能骄傲。但事实上,移动支付并非新生事物。在发达国家,这一消费方式早已司空见惯。比如2008年日本移动支付用户已达4900万,市场规模占移动互联网产业总收入的11%。
即使在中国,移动支付也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在艾瑞咨询分析师胡媛媛看来,涉及到的诸多环节并未理顺,安全问题、终端网点问题、成本问题和相关法律缺失,都在阻碍着行业的进步。“特别是各方技术标准不统一,是移动支付业务最大的障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移动支付这一在国外已渐趋成熟的消费模式并未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所了解。
最近一两年,随着中国3G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以及国家构建物联网设想的付诸实施,移动支付逐渐越来越为大众关注。多家国际研究机构指出,预计到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
“移动支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只要在有通信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用手机进行支付。”诱人的蛋糕在望,各方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背景下,5月12日,中国银联联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18家全国及区域性商业银行,以及多家手机制造商等相关企业和机构,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按照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的解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将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相互沟通、紧密协作的开放平台,将不断吸纳各类社会第三方。
但这个看起来无所不包的联盟并不完美——拥有全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用户群体的中国移动并未参与其中。“因为中国银联、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技术标准较为接近,但中国移动则不同。”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分析道。
与银联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正是中国移动缺席该产业联盟的最好注解。
标准之争
目前,移动支付技术主要有三种派系,分别是NFC、SIM-Pass以及RF-SIM,其技术差异核心在于无线发射频率的差异和手机、SIM卡的集成关系——前两者的频率皆为13.56MHz,而后者为2.4G。
由索尼、诺基亚和飞利浦力推的NFC,需要安装在手机终端内。这意味着用户需要更换具备NFC芯片的手机或者购买单独的NFC卡才能使用,消费者投入较大。但可以直接对接现有的NFC应用环境,比如使用黏性极强的公交、地铁,不需要更换终端机就能使用。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联是NFC技术的支持者。
SIM-Pass则是国内研发的,主要支持者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联。它可与目前NFC设备兼容,用户无须更换手机,缺点是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手机需做适当调整,比如手机需加装天线,后盖不能为金属等等。
中国移动大力推广的RF-SIM技术可以很好地透过电池和金属材质的手机后盖,因此不需对手机做任何改动,只需更换一张SIM卡即可,消费者较易接受。但是,正所谓顾此失彼,RF-SIM的工作频点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需要特制刷卡机才能使用,要推广这一技术,中国移动必须重新铺设终端。另一方面,金融监管认为RFID-SIM存在交易安全风险,因此一直未予以认可。
事实上,中国移动一直在2.4G和13.56M两种标准上都有准备,并都在试点地区投入了实际运用。但显然,中国移动对2.4G标准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因为在电信重组、频谱划分、3G业务推出以后,固有的移动通信竞争格局被打破,中国移动新增用户份额急剧萎缩。但中国移动超过5.2亿的庞大用户数量,为其任何业务都预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加之2.4G标准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可以实现对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掌控的愿望,因此中国移动推广2.4G的积极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移动要有更具想象空间的两到三个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撑,移动支付已被中国移动列入2010年集团KPI,所以中国移动一直是移动支付产业最积极的推动者。”胡媛媛介绍说。
各方联姻求多赢
但是,中国移动的推广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按照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的表述:“中国移动没有金融牌照,只能通过和银行合作才能开展相关的业务。”正是基于这一顾虑,今年3月,中国移动斥资398亿元人民币入股浦发银行——意图很明白,入股浦发的主要目的是移动支付市场。
而银行系统就没有这一困扰。银联和电信、联通共同支持的13.56MHz(即NFC)技术,目前已被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触卡片领域广泛使用。因此,银联也有主导产业发展的愿望与基础,但不具备足够数量终端用户的缺陷,一直是其“阿喀琉斯之踵”。而电信、联通庞大的手机用户基础,弥补了这一缺憾。因此,在王留生看来,银联选择与电信、联通联姻,亦在情理中。
“中国电信是中国移动最有力的挑战者,但客观来讲,CDMA2000并不是最优秀的3G技术。中国电信同样需要凭借一些杀手级应用拓展市场,并通过多线竞争,缓解中国移动在3G拓展上给它带来的压力。而中国联通拥有最好的网络资源,但面对比它更为强势的中国网通,整合难度也是不小。因此在移动支付产业上,其单独发挥的作用有限。”按照胡媛媛的观点,对于电信和联通来说,加入该联盟,应当是其对抗中移动,从移动支付行业分一杯羹的不二选择。
对于联盟成立后的发展,王留生表示乐观。“由于有诸多银行和其他行业企业的通力参与,该联盟将促进更多商户加入,促进终端数量的大幅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方便的消费体验。同时,有利于集中联盟各方的宣传营销力量,让更多人知道移动支付。此外,还可以刺激相关法律法规的加速出台,促进行业标准的尽快统一,规范行业发展。”
能否终结乱局?
另一技术阵营的中国移动似乎也感受到了联盟成立对行业带来的震动。据其内部人士透露,在中国移动内部对RF-SIM推广成本过高一直争议不断。《上海证券报》此前报道说:“一台RFID业务的POS机成本在3000元左右,更换 RFID-SIM卡的单张成本在120元左右。按照中移动希望今年发展1000万用户的目标,光RF-SIM卡的成本就高达上亿元。单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至少要有数万台的RF-POS机才能基本满足目前的消费者。”
因此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准备叫停RF-SIM,转向支持由银联主导的NFC标准。消息传出后,为中国移动RF- SIM业务供货的东信和平、国民技术等上市公司股价无一例外地遭遇大跌。与中国银联合作的上游供应商卫士通则逆市上涨。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移动尚未对此做出正式回应。西南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中国移动确实在推银联主导的NFC方案,但也没有完全叫停RF-SIM方案,“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两者并行推广,择优选用,但我认为最终向移动支付联盟标准靠拢的可能性较大”。
与此相呼应的,是这样两条消息。其一,中国银联移动支付在6月9日落幕的“2010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上,荣获“国家金卡工程2010年度金蚂蚁奖自主创新奖”。业界认为,此次银联获奖的意义,不只是奖项本身那么简单。其二,6月21日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今年9月1日起,支付机构依法接受央行的监督管理,未经央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该予以支持。但有一点应该明确,运营商仅仅是提供通信的手段或平台,而不应该越权管理资金,钱还是应该放在银行手里。因为银行不仅管理专业,而且有专业机构监督其行为。”
在阚凯力看来,由中国银联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国家金融秩序的规范,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他呼吁:“我希望这个联盟能成为移动支付产业乱局的终结者。
联合与单干
这一天,来上海看世博会的李小洋遇见了一点意外。
“当我拿着手机刷卡进入世博园时,一位大妈以为我没买票,还数落我呢。”衣着时尚的李小洋是上海某视频网站工作人员。他告诉《国企》杂志记者:“我的手机不仅可以直接刷卡进园,而且能在园内刷手机吃饭、买饮料,还能坐地铁!”
自诩时尚达人的李小洋很为他的手机新功能骄傲。但事实上,移动支付并非新生事物。在发达国家,这一消费方式早已司空见惯。比如2008年日本移动支付用户已达4900万,市场规模占移动互联网产业总收入的11%。
即使在中国,移动支付也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在艾瑞咨询分析师胡媛媛看来,涉及到的诸多环节并未理顺,安全问题、终端网点问题、成本问题和相关法律缺失,都在阻碍着行业的进步。“特别是各方技术标准不统一,是移动支付业务最大的障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移动支付这一在国外已渐趋成熟的消费模式并未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所了解。
最近一两年,随着中国3G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以及国家构建物联网设想的付诸实施,移动支付逐渐越来越为大众关注。多家国际研究机构指出,预计到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
“移动支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只要在有通信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用手机进行支付。”诱人的蛋糕在望,各方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背景下,5月12日,中国银联联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18家全国及区域性商业银行,以及多家手机制造商等相关企业和机构,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按照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的解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将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相互沟通、紧密协作的开放平台,将不断吸纳各类社会第三方。
但这个看起来无所不包的联盟并不完美——拥有全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用户群体的中国移动并未参与其中。“因为中国银联、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技术标准较为接近,但中国移动则不同。”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分析道。
与银联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正是中国移动缺席该产业联盟的最好注解。
标准之争
目前,移动支付技术主要有三种派系,分别是NFC、SIM-Pass以及RF-SIM,其技术差异核心在于无线发射频率的差异和手机、SIM卡的集成关系——前两者的频率皆为13.56MHz,而后者为2.4G。
由索尼、诺基亚和飞利浦力推的NFC,需要安装在手机终端内。这意味着用户需要更换具备NFC芯片的手机或者购买单独的NFC卡才能使用,消费者投入较大。但可以直接对接现有的NFC应用环境,比如使用黏性极强的公交、地铁,不需要更换终端机就能使用。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联是NFC技术的支持者。
SIM-Pass则是国内研发的,主要支持者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联。它可与目前NFC设备兼容,用户无须更换手机,缺点是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手机需做适当调整,比如手机需加装天线,后盖不能为金属等等。
中国移动大力推广的RF-SIM技术可以很好地透过电池和金属材质的手机后盖,因此不需对手机做任何改动,只需更换一张SIM卡即可,消费者较易接受。但是,正所谓顾此失彼,RF-SIM的工作频点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需要特制刷卡机才能使用,要推广这一技术,中国移动必须重新铺设终端。另一方面,金融监管认为RFID-SIM存在交易安全风险,因此一直未予以认可。
事实上,中国移动一直在2.4G和13.56M两种标准上都有准备,并都在试点地区投入了实际运用。但显然,中国移动对2.4G标准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因为在电信重组、频谱划分、3G业务推出以后,固有的移动通信竞争格局被打破,中国移动新增用户份额急剧萎缩。但中国移动超过5.2亿的庞大用户数量,为其任何业务都预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加之2.4G标准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可以实现对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掌控的愿望,因此中国移动推广2.4G的积极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移动要有更具想象空间的两到三个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撑,移动支付已被中国移动列入2010年集团KPI,所以中国移动一直是移动支付产业最积极的推动者。”胡媛媛介绍说。
各方联姻求多赢
但是,中国移动的推广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按照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的表述:“中国移动没有金融牌照,只能通过和银行合作才能开展相关的业务。”正是基于这一顾虑,今年3月,中国移动斥资398亿元人民币入股浦发银行——意图很明白,入股浦发的主要目的是移动支付市场。
而银行系统就没有这一困扰。银联和电信、联通共同支持的13.56MHz(即NFC)技术,目前已被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触卡片领域广泛使用。因此,银联也有主导产业发展的愿望与基础,但不具备足够数量终端用户的缺陷,一直是其“阿喀琉斯之踵”。而电信、联通庞大的手机用户基础,弥补了这一缺憾。因此,在王留生看来,银联选择与电信、联通联姻,亦在情理中。
“中国电信是中国移动最有力的挑战者,但客观来讲,CDMA2000并不是最优秀的3G技术。中国电信同样需要凭借一些杀手级应用拓展市场,并通过多线竞争,缓解中国移动在3G拓展上给它带来的压力。而中国联通拥有最好的网络资源,但面对比它更为强势的中国网通,整合难度也是不小。因此在移动支付产业上,其单独发挥的作用有限。”按照胡媛媛的观点,对于电信和联通来说,加入该联盟,应当是其对抗中移动,从移动支付行业分一杯羹的不二选择。
对于联盟成立后的发展,王留生表示乐观。“由于有诸多银行和其他行业企业的通力参与,该联盟将促进更多商户加入,促进终端数量的大幅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方便的消费体验。同时,有利于集中联盟各方的宣传营销力量,让更多人知道移动支付。此外,还可以刺激相关法律法规的加速出台,促进行业标准的尽快统一,规范行业发展。”
能否终结乱局?
另一技术阵营的中国移动似乎也感受到了联盟成立对行业带来的震动。据其内部人士透露,在中国移动内部对RF-SIM推广成本过高一直争议不断。《上海证券报》此前报道说:“一台RFID业务的POS机成本在3000元左右,更换 RFID-SIM卡的单张成本在120元左右。按照中移动希望今年发展1000万用户的目标,光RF-SIM卡的成本就高达上亿元。单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至少要有数万台的RF-POS机才能基本满足目前的消费者。”
因此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准备叫停RF-SIM,转向支持由银联主导的NFC标准。消息传出后,为中国移动RF- SIM业务供货的东信和平、国民技术等上市公司股价无一例外地遭遇大跌。与中国银联合作的上游供应商卫士通则逆市上涨。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移动尚未对此做出正式回应。西南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中国移动确实在推银联主导的NFC方案,但也没有完全叫停RF-SIM方案,“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两者并行推广,择优选用,但我认为最终向移动支付联盟标准靠拢的可能性较大”。
与此相呼应的,是这样两条消息。其一,中国银联移动支付在6月9日落幕的“2010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上,荣获“国家金卡工程2010年度金蚂蚁奖自主创新奖”。业界认为,此次银联获奖的意义,不只是奖项本身那么简单。其二,6月21日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今年9月1日起,支付机构依法接受央行的监督管理,未经央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该予以支持。但有一点应该明确,运营商仅仅是提供通信的手段或平台,而不应该越权管理资金,钱还是应该放在银行手里。因为银行不仅管理专业,而且有专业机构监督其行为。”
在阚凯力看来,由中国银联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国家金融秩序的规范,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他呼吁:“我希望这个联盟能成为移动支付产业乱局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