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食品可追溯查询”成超市摆设

作者:北京商报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9-08-05 10:02:57
摘要:早在2007年,北京地区就开始投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一度被多家大型超市引用。时至两年,记者走访多家内外资超市发现,部分超市可追溯食品已难觅踪影。
  昨日,记者在麦德龙万泉河店生鲜区看到,有机类蔬菜、水果和青岛的牛肉、挪威的三文鱼柳等包装上多了一个特殊标识——麦咨达产品追溯条形码。这些可追溯的有机食品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食品。如500克有机小青菜售价15.99元,比普通青菜高出近8倍。而1盒(1公斤)青岛特级切片法式带骨眼肉售价在 199.99元。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些有可追溯标签的产品目前无法在收银机上显示详细的生产信息,必须通过指定的网站,输入产品追溯码进行查询。记者在指定网站输入一食品追溯码,结果显示出该食品的生产地名称、投入物质、出货地、采收时间等生产配送跟踪信息。

  据了解,该追溯体系对供应商有严格的筛选、培训,其农场规模、物流还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一旦食品出现问题,可以立即追踪到产源地。

食品追溯在内资超市遇冷

  早在2007年,北京地区就开始投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一度被多家大型超市引用。时至两年,记者走访多家内外资超市发现,部分超市可追溯食品已难觅踪影,在沃尔玛等超市,记者看见欧阁、方圆平安有机农庄生产的食品上标有可追溯条形码,但在超市内没有找到追溯条码终端查询机,必须在购买后通过短信、电话或网站查询。据沃尔玛客服人员介绍,这些追溯条码是由供应商提供的,记者随即电话查询一有机茄子的信息,但语音电话里报出的只有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些食品包装上本就有的信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食品追溯体系刚进入北京地区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超市也积极推行。由于这一体系需要加强供应商、物流以及超市的联合管理,且追溯条码、终端机查询投入较大,更面临监控难题。而本土供应商还无法达到这种集约化、产业化的规模,难以承担这一成本。同时高成本的可追溯食品还未得到消费者普遍认可,因此热潮过后,除了供应商支持的部分高端有机食品,食品追溯体系已基本淡出各大超市。

完善体系需要整体配套

  食品追溯体系遇冷的现状也得到了证实。记者在沃尔玛超市随机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这种可追溯食品的安全性表现了极大认可,但不少消费者仍反映,现在超市基地直采、农超对接的生鲜食品安全性也较高,且价格低廉,相较有机生鲜的高价格,多会选择农超对接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推出后,推行食品追溯体系意义重大。不过一套完善的食品可追溯体系不仅需要超市大的系统投入,还需要规模化生产企业、加工企业与超市的紧密配合,记录从产品种植、采摘、配送到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单个的超市全面推广、持续下去还存在很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