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物流圈定推进重点
作者:青岛日报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9-07-08 08:38:10
摘要:《方案》还提出,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运输领域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2009-2012年)》(以下简称《方案》)近日由市政府办公厅下发。按照《方案》目标,到2012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35.14亿元,年均增长10%,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23%,物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1%。
海空陆物流系统三管齐下
根据交通枢纽、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等因素,《方案》提出,重点发展海港、空港、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区域布局。
海港物流系统:以前湾港区为主体,以董家口港区、鳌山湾港区为南北两翼,以黄岛油港、青岛老港为辅助,由港口区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相关物流设施构成。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独特优势,完善前湾港区疏港专用通道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和双向辐射作用。
空港物流系统:以空港为依托,由空港内部货运设施与城阳空港物流园区等相关物流设施构成。以拓展空港国际货运航线作为突破口,加强与国内外空港的航线联系,开展国际及国内区域性航空货运和相关物流服务,着力培育经济腹地空运货源基地,提升青岛航空枢纽货运竞争力,实现空港物流系统建设新突破。
陆路物流系统:以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由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李沧娄山物流园区及相关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构成的公铁联运物流和平度市、莱西市2 个公路物流节点构成。公铁联运物流要形成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主线的铁路集疏运枢纽。公路物流节点要根据产业特点、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优化城区交通,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物流业发展,形成地区性物流中心。
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方案》提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重点项目,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
物流园区:2010年底,完成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整合。2011年底,基本完成城阳综合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李沧娄山物流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建设项目,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仓储、堆场、办公等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2012年四大园区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1990万吨。
物流中心:2010年底,基本完成即墨南泉物流中心、即墨商城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2011年3个中心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 460万吨。2011年底,力争完成胶州三里河农产品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即墨龙泉物流中心和平度新河物流中心规划建设。2012年底,力争完成青岛应急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和即墨田横物流中心规划建设。
配送中心:2010年底,基本完成胶州阜安配送中心、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即墨水产品配送中心、平度半岛配送中心、莱西盐业配送中心和利群商贸配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2011年底,基本完成中泽商贸配送中心、维客商贸配送中心和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2012年9个配送中心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565万吨。
重点项目:2009年底,完成宏桥保税生产资料加工分拨中心、中盐青岛盐业、润泰石化物流等项目建设;2010年底,完成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船东协会物流分拨中心、中韩物流2期、中国物流公司物流中心、金世纪物流等一批项目建设;2011年底,完成青岛物流分拨交易中心、上海宇培物流、中泽连锁配送等一批项目建设;2012年底,完成安博物流、万邦中创物流等一批项目建设。
推进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试点
《方案》提出,组织实施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并通过资源整合和物流业务剥离外包,促进产业物流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借鉴青啤集团与香港招商局集团进行物流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钢铁业、碱业企业实施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试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市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并以大型制造、商贸流通等核心企业为对象,鼓励、指导企业改造物流业务流程,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进工业、商贸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间的供应链构建、供应链一体化链接,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2012年取得初步成效。
启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方案》提出,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形成电子口岸及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启动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青岛电子口岸: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按照省统一部署,整合现有资源,推动电子口岸运营实体筹建工作,提升口岸通关效率。2011年,初步形成以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口岸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园区公共信息系统:建立以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物流政策法规、物流投资项目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物流信息平台。2012年,初步形成城阳综合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和李沧娄山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
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以集政务与商务、政府与企业、设施与运行、服务与保障各类功能齐全的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2009年完成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专项报告,加紧进行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组建信息平台建设实体。2010年完成物流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的规范与标准制定及平台硬件搭建、软件编制,全面启动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两物流企业今年试点“甩挂运输”
根据《方案》,我市将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试点。2009年,选择两家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甩挂运输组织方式试点,并逐步推广应用。2010至2012年每年选择一个物流中心、两家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
《方案》还提出,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运输领域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
海空陆物流系统三管齐下
根据交通枢纽、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等因素,《方案》提出,重点发展海港、空港、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区域布局。
海港物流系统:以前湾港区为主体,以董家口港区、鳌山湾港区为南北两翼,以黄岛油港、青岛老港为辅助,由港口区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相关物流设施构成。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独特优势,完善前湾港区疏港专用通道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和双向辐射作用。
空港物流系统:以空港为依托,由空港内部货运设施与城阳空港物流园区等相关物流设施构成。以拓展空港国际货运航线作为突破口,加强与国内外空港的航线联系,开展国际及国内区域性航空货运和相关物流服务,着力培育经济腹地空运货源基地,提升青岛航空枢纽货运竞争力,实现空港物流系统建设新突破。
陆路物流系统:以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由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李沧娄山物流园区及相关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构成的公铁联运物流和平度市、莱西市2 个公路物流节点构成。公铁联运物流要形成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主线的铁路集疏运枢纽。公路物流节点要根据产业特点、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优化城区交通,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物流业发展,形成地区性物流中心。
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方案》提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重点项目,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
物流园区:2010年底,完成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整合。2011年底,基本完成城阳综合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李沧娄山物流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建设项目,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仓储、堆场、办公等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2012年四大园区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1990万吨。
物流中心:2010年底,基本完成即墨南泉物流中心、即墨商城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2011年3个中心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 460万吨。2011年底,力争完成胶州三里河农产品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即墨龙泉物流中心和平度新河物流中心规划建设。2012年底,力争完成青岛应急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和即墨田横物流中心规划建设。
配送中心:2010年底,基本完成胶州阜安配送中心、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即墨水产品配送中心、平度半岛配送中心、莱西盐业配送中心和利群商贸配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2011年底,基本完成中泽商贸配送中心、维客商贸配送中心和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2012年9个配送中心物流操作总量预计达到565万吨。
重点项目:2009年底,完成宏桥保税生产资料加工分拨中心、中盐青岛盐业、润泰石化物流等项目建设;2010年底,完成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船东协会物流分拨中心、中韩物流2期、中国物流公司物流中心、金世纪物流等一批项目建设;2011年底,完成青岛物流分拨交易中心、上海宇培物流、中泽连锁配送等一批项目建设;2012年底,完成安博物流、万邦中创物流等一批项目建设。
推进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试点
《方案》提出,组织实施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并通过资源整合和物流业务剥离外包,促进产业物流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借鉴青啤集团与香港招商局集团进行物流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钢铁业、碱业企业实施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试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市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并以大型制造、商贸流通等核心企业为对象,鼓励、指导企业改造物流业务流程,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进工业、商贸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间的供应链构建、供应链一体化链接,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2012年取得初步成效。
启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方案》提出,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形成电子口岸及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启动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青岛电子口岸: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按照省统一部署,整合现有资源,推动电子口岸运营实体筹建工作,提升口岸通关效率。2011年,初步形成以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口岸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园区公共信息系统:建立以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物流政策法规、物流投资项目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物流信息平台。2012年,初步形成城阳综合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和李沧娄山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
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以集政务与商务、政府与企业、设施与运行、服务与保障各类功能齐全的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2009年完成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专项报告,加紧进行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组建信息平台建设实体。2010年完成物流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的规范与标准制定及平台硬件搭建、软件编制,全面启动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两物流企业今年试点“甩挂运输”
根据《方案》,我市将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试点。2009年,选择两家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甩挂运输组织方式试点,并逐步推广应用。2010至2012年每年选择一个物流中心、两家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
《方案》还提出,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运输领域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