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无水港:“让港口真实提前”
作者:经济观察报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9-07-03 08:48:04
摘要:国际港口物流应用技术发展方向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未来重点应用技术包括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标识技术(RFID)、自动导引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System)技术、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
为应对危机,中国推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物流与信息产业位列其中。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发展物流和信息产业,不难看出国家对于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视,这也为中国物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基于多年行业经验,根据国外物流发展经验和我国自身特点,将高科技信息化技术与物流服务体系融合,创新推出“虚拟无水港”。哪么什么是“虚拟无水港”,背景如何,笔者采访到了康树春先生及相关业界资深人士。
王思元/ 文
开拓腹地 港口可以“无水”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和运输惯例的调整,使现代港口正朝着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发展,如何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将是港口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无水港——一种建在内陆地区但具有和沿海港口基本相似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应运而生。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常德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水港就是把码头搬到内地,这个办法非常有效,符合我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整个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例如,青岛港就从1995年开始就走向了内地,这几年共在内地建设了15个办事处,最远的到新疆。给青岛港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增长提供了很大支持作用。
而同样通过无水港获利的还有连云港集团,该集团副总裁丁绍华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初,集装箱运输出现了港口开通运营22年以来增幅的首次递减,同比下降了10%。为寻求集装箱运输的突破,我们加大陇海沿线内贸货源的开发力度,在宁夏、郑州、洛阳、陕西、青海开设“无水港”,通过一些列措施,港口集装箱运量已出现明显地恢复性增长。”
对港口而言,“无水港”有力地拓展港口经济腹地,使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成为沿海港口拓展货源的重要跳板,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同时,无水港也成为内陆地区进出货物的陆路物流中转基地,更缩短了内陆城市与国际市场的距离,提高了其对外开放水平。
目前,天津、青岛、大连、营口、宁波、深圳、厦门、连云港等港口相继把触角伸向内陆,积极建设“无水港”。不过无水港作为物流节点,其建设投入较大,并且地域限制明显。因此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周边经济和港口企业,也是无水港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物流不“畅” 呼唤信息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2.56万亿美元,中等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2835万标准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航运大国,但距离贸易强国和航运强国还有相当差距。目前中国物流总体成本占到整个GDP的18.1%,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在9%左右,仅物流成本一项就比发达国家高出了一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单一物流成本反而低于发达国家,无论是仓储、陆运、还是劳动力成本。
我国物流运输成本高的主要症结在哪里?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认为,现代物流与传统的运输概念不一样。“传统运输”,是货物位移,从甲地运到乙地,通过装卸、搬运和运输来完成;“现代物流”是以运输为基础,加上供应链管理理念,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全过程科学合理安排,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装卸、搬运、仓储环节,尽量减少空驶,降低成本,达到货畅其流。以此判断,我国综合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产业配置不科学外,运输节点复杂、服务滞后、没有形成信息一体化是其关键问题。
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港口的国际化、信息化、电子化建设是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介绍说,2009年3月,中国国际海运网组建代表团赴欧洲和国外其他地区进行了考察。欧美发达国家的港口物流发展已经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成为连接内陆经济和国际间的枢纽。港口与贯穿内陆地区的公路、铁路、内河和空港合理衔接,既为地方市场又为内陆市场服务,拓展港口腹地,形成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实现集装箱安全快捷的集结和疏散。
虚拟时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捆绑”
上海港集团副总裁包起帆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是整个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我们最近搞的集装箱全程实时在线系统,这在促进整个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和效率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国外港口对于自身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一些国际上优秀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都较好的实现了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的集成,整合了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港口、海关等行业的服务,实现了在线贸易、在线电子数据传输、货物跟踪、在线报关、在线货物操作等功能。这些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了新型的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减少了物流服务的操作环节,节省物流成本,提升了港口和物流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港口物流应用技术发展方向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未来重点应用技术包括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标识技术(RFID)、自动导引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System)技术、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国际港口借助这些技术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的第四代港口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
“虚拟无水港:让港口提前延伸”
在由中国国际海运网主办的2008年第三届全球海运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地600多位海运物流经理人以“新新模式”为主题,针对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协会主席方贺丽女士说:“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做的不是减员、减产,而是降低成本。市场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物流服务,货物既定7月15日送达,不可以7月14日,也不可能7月16日,因为货物7月14日到达,客户会额外支出仓储费用和银行的费用,如果7月16日到达,工厂可能出现停产危险。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以港口为中心建立现代综合物流体系,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准确把控运输的整个过程”。方贺丽女士的讲话代表市场的需要,也道出了市场的未来。港口经济是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演绎出虚拟无水港的新新模式。
“信息技术的最高境界是:开启虚拟,大千协同”。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一语道出了信息时代的要求。他带领团队,基于6年的航运电子商务经验,经过大量的港航第一线调研,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意见,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首次推出“虚拟无水港”概念:“虚拟无水港是将有水港口的设施、功能和服务以及口岸系列配套服务虚拟并集成到电子平台,通过电子网络,延伸到腹地交通枢纽城市(即无水港),与无水港服务进行对接,协同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部门提前完成货物出口操作并通过科技手段保障出口货物装运安全的现代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系统。”
虚拟无水港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惠及的行业和机构包括国际贸易、货代物流、航运公司、港口、海关、三检、国家决策机构等。
对此,康树春介绍说,国际贸易行业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货物运输的门到门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并且可以快速获得提单,提高结汇速度,提高贸易资金周转率。货代物流群体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在线货物承揽,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在线报关、报检,在线投保等业务操作,实时掌握业务进度,提升货代物流业务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航运企业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运力的科学调配,实现其集装箱的科学调配,并且可以很好的掌握货源分布,较好的拓展自身服务网络体系。港口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内陆货源的承揽,降低港口集疏港的压力,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并且借助科学数据分析功能指导港口科学决策。海关和三检机构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货物的实时监控,提升通关商检效率,有效防止走私等情况。政府决策机构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来实现运输资源的科学调配,并且较好的掌握各地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多行业的良性信息化互动,实现提升中国整体物流运转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中国企业和信息竞争力,发展国家内陆经济。并且系统提供海量数据信息可以作为政府决策和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提升预见性,实现和谐发展。
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基于多年行业经验,根据国外物流发展经验和我国自身特点,将高科技信息化技术与物流服务体系融合,创新推出“虚拟无水港”。哪么什么是“虚拟无水港”,背景如何,笔者采访到了康树春先生及相关业界资深人士。
王思元/ 文
开拓腹地 港口可以“无水”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和运输惯例的调整,使现代港口正朝着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发展,如何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将是港口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无水港——一种建在内陆地区但具有和沿海港口基本相似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应运而生。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常德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水港就是把码头搬到内地,这个办法非常有效,符合我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整个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例如,青岛港就从1995年开始就走向了内地,这几年共在内地建设了15个办事处,最远的到新疆。给青岛港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增长提供了很大支持作用。
而同样通过无水港获利的还有连云港集团,该集团副总裁丁绍华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初,集装箱运输出现了港口开通运营22年以来增幅的首次递减,同比下降了10%。为寻求集装箱运输的突破,我们加大陇海沿线内贸货源的开发力度,在宁夏、郑州、洛阳、陕西、青海开设“无水港”,通过一些列措施,港口集装箱运量已出现明显地恢复性增长。”
对港口而言,“无水港”有力地拓展港口经济腹地,使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成为沿海港口拓展货源的重要跳板,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同时,无水港也成为内陆地区进出货物的陆路物流中转基地,更缩短了内陆城市与国际市场的距离,提高了其对外开放水平。
目前,天津、青岛、大连、营口、宁波、深圳、厦门、连云港等港口相继把触角伸向内陆,积极建设“无水港”。不过无水港作为物流节点,其建设投入较大,并且地域限制明显。因此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周边经济和港口企业,也是无水港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物流不“畅” 呼唤信息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2.56万亿美元,中等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2835万标准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航运大国,但距离贸易强国和航运强国还有相当差距。目前中国物流总体成本占到整个GDP的18.1%,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在9%左右,仅物流成本一项就比发达国家高出了一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单一物流成本反而低于发达国家,无论是仓储、陆运、还是劳动力成本。
我国物流运输成本高的主要症结在哪里?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认为,现代物流与传统的运输概念不一样。“传统运输”,是货物位移,从甲地运到乙地,通过装卸、搬运和运输来完成;“现代物流”是以运输为基础,加上供应链管理理念,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全过程科学合理安排,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装卸、搬运、仓储环节,尽量减少空驶,降低成本,达到货畅其流。以此判断,我国综合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产业配置不科学外,运输节点复杂、服务滞后、没有形成信息一体化是其关键问题。
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港口的国际化、信息化、电子化建设是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介绍说,2009年3月,中国国际海运网组建代表团赴欧洲和国外其他地区进行了考察。欧美发达国家的港口物流发展已经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成为连接内陆经济和国际间的枢纽。港口与贯穿内陆地区的公路、铁路、内河和空港合理衔接,既为地方市场又为内陆市场服务,拓展港口腹地,形成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实现集装箱安全快捷的集结和疏散。
虚拟时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捆绑”
上海港集团副总裁包起帆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是整个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我们最近搞的集装箱全程实时在线系统,这在促进整个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和效率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国外港口对于自身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一些国际上优秀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都较好的实现了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的集成,整合了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港口、海关等行业的服务,实现了在线贸易、在线电子数据传输、货物跟踪、在线报关、在线货物操作等功能。这些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了新型的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减少了物流服务的操作环节,节省物流成本,提升了港口和物流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港口物流应用技术发展方向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未来重点应用技术包括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标识技术(RFID)、自动导引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System)技术、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国际港口借助这些技术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的第四代港口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
“虚拟无水港:让港口提前延伸”
在由中国国际海运网主办的2008年第三届全球海运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地600多位海运物流经理人以“新新模式”为主题,针对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协会主席方贺丽女士说:“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做的不是减员、减产,而是降低成本。市场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物流服务,货物既定7月15日送达,不可以7月14日,也不可能7月16日,因为货物7月14日到达,客户会额外支出仓储费用和银行的费用,如果7月16日到达,工厂可能出现停产危险。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以港口为中心建立现代综合物流体系,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准确把控运输的整个过程”。方贺丽女士的讲话代表市场的需要,也道出了市场的未来。港口经济是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演绎出虚拟无水港的新新模式。
“信息技术的最高境界是:开启虚拟,大千协同”。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一语道出了信息时代的要求。他带领团队,基于6年的航运电子商务经验,经过大量的港航第一线调研,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意见,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首次推出“虚拟无水港”概念:“虚拟无水港是将有水港口的设施、功能和服务以及口岸系列配套服务虚拟并集成到电子平台,通过电子网络,延伸到腹地交通枢纽城市(即无水港),与无水港服务进行对接,协同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部门提前完成货物出口操作并通过科技手段保障出口货物装运安全的现代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系统。”
虚拟无水港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惠及的行业和机构包括国际贸易、货代物流、航运公司、港口、海关、三检、国家决策机构等。
对此,康树春介绍说,国际贸易行业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货物运输的门到门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并且可以快速获得提单,提高结汇速度,提高贸易资金周转率。货代物流群体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在线货物承揽,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在线报关、报检,在线投保等业务操作,实时掌握业务进度,提升货代物流业务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航运企业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运力的科学调配,实现其集装箱的科学调配,并且可以很好的掌握货源分布,较好的拓展自身服务网络体系。港口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内陆货源的承揽,降低港口集疏港的压力,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并且借助科学数据分析功能指导港口科学决策。海关和三检机构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实现货物的实时监控,提升通关商检效率,有效防止走私等情况。政府决策机构可以借助虚拟无水港来实现运输资源的科学调配,并且较好的掌握各地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多行业的良性信息化互动,实现提升中国整体物流运转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中国企业和信息竞争力,发展国家内陆经济。并且系统提供海量数据信息可以作为政府决策和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提升预见性,实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