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信部肖华解读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来源:比特网论坛
日期:2009-05-05 08:31:11
摘要:日前,国务院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任务和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危机,尽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发挥着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的作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对产业发展造成很大压力。日前,国务院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任务和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危机,尽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 

  进一步增强对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一)电子信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电子信息产业具备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好以及产业关联度强等重要特征,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2001年-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以上。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5%。 

  (二)电子信息产业是拉动出口的强大动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彩电、手机等主要产品占全球产量40%以上,其中60%以上出口。我国电子信息产品2001年-2007年出口年均增长36.6%。2008年出口额达5217.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9.7%,拉动全国出口增长17.2个百分点中的5.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稳定出口、优化外贸结构的主要力量。 

  (三)电子信息产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 

  电子信息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多,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知识密集型产业。2001年-2008年新增就业超过500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350万人,2008年新增就业约55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1/20。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对促进就业贡献日益突出。 

  (四)电子信息产业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社会,信息已经同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一起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作为一种知识载体,是可以重复利用的生产要素,能够产生递增收益,拓展增长源泉,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典型的低能耗、低污染行业,2007年我国电子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国民经济平均水平的1/7,为工业平均水平的1/15。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质上就是将可重复使用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资源经加工处理后,以便于复制、使用的方式用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通过改进传统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能够减少重复探索的资源消耗,保证优秀经验的传递,显著提高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五)电子信息产业是改善民生及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人类的活动突破了对传统交通、通信手段的依赖,拓展了发展空间和交往空间。种类繁多的电子信息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目前,手机、彩电、计算机等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城镇居民的必需品,农村消费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电话用户9.82亿户,互联网网民2.98亿人,网络与用户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手机普及率达48.5%,城镇居民彩电和计算机拥有率分别达150%和6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强大的生产能力为满足人民的消费升级需要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我国农村消费电子产品普及率依然较低,增长潜力巨大。电子产品和相关信息服务对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作用。 

  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好规划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应对危机、保持增长、促进转型的行动计划方案和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的依据,其主要精神,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概括。 

  (一)贯彻一条主线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是规划制定贯彻始终的主导思想。保增长是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持电子信息产业的稳步增长,特别是要保持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占据比例较大的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家电及通信类产品的增长。扩内需是根本途径,就是通过投资拉动、政策扶持、鼓励消费等手段,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空间,以应对国际市场的萎缩。从长远看,这也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需要。调结构是核心任务,就是要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区域结构、人才结构以及贸易结构等等。 

  促发展是最终目的,就是要突破核心技术,壮大核心基础产业,培养一批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的最终发展。 

  选择这样一条主线,是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更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应对挑战、解决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实现两个基本目标 

  遵循规划主线,重点考虑了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受危机影响的严峻环境,通过规划各项政策的落实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未来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实现两大目标:第一,促增长、保稳定取得显著成效;第二,调结构、谋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三)明确三大重点任务 

  要实现“促增长、保稳定”与“调结构、谋转型”的两大发展目标,就是要找到保持产业稳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主要靠哪些产业门类。仔细分析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各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增长就是要实现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调结构就是要通过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动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发展就是要抓住网络建设的内需市场机遇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需要的国家战略,努力培育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新的增长点。 

  1.保稳定: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等骨干产业的稳定增长 

  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行业,具有1.5万亿元以上产业规模;视听产业加工制造规模大、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显著。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对外出口、解决就业人数总和均占全行业60%左右,是实现稳定增长的关键领域。当前三大产业的转型发展都面临较大的挑战,急需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实现由台式机向笔记本电脑的转变,实现传统元器件向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的转变,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只有不断完善产业体系,保持出口稳定,拓展城乡市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才能实现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视听等骨干行业的平稳发展。 

  2.调结构:突破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广泛、门类众多,加强核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能面面俱到,而要突出重点和关键。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与基础,又面临着发展的瓶颈。这些产业投资强度大、技术难度高、附加值高,引领着信息技术的变革,直接决定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是决定整个产业走向的关键。核心基础产业发展影响全球产业的竞争格局,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分工地位。可以说,核心基础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并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产业。 

  当前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机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酝酿新的突破,只要集中优势力量,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机遇,立足自主创新,强化国际合作,统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就一定能够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和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促发展: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外向型产业,60%左右的产品出口国外,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子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对产业稳定增长带来严重影响。实现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的带动作用,加快推广应用我国自主产品和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通信设备、应用电子、信息服务业等领域以新应用和新需求带动产业的新增长,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四)概括了产业作出的四大主要贡献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面临一些暂时的困难,但电子信息产业所具有的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高、产业关联度强等基本特征都没有改变。未来一个时期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步伐仍将不断加快,经过技术突破和结构调整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回到增长的轨道上来,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作出四大主要贡献,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及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 

  (五)分析了产业面对的五大突出挑战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面临的困难巨大。产业增幅明显放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外资投入大幅减少、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面临较大困难、新形势下产业内部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这些将继续困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六)明确实施六项重大工程 

  今后3年,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在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和市场配置资源很难完成、必须突出国家意志才能取得实效的关键领域,国家要加大引导性资金投入,实施重大工程,系统应用牵引,突破产业瓶颈,打造完整产业链,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规划围绕设定的任务和目标,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计算机和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实施六项重大工程。在重大工程项目选择上我们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对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和市场手段资源配置很难完成,需要国家重点支持。二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国内外潜在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市场前瞻性和技术先进性。三是项目前期条件成熟,能切实起到带动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作用。六大工程选择和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1.集成电路升级 

  工程主要是为改变国内集成电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小而散的局面,支持骨干企业改造升级,尽快建成具备规模效益和先进技术水平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通过项目实施,加强芯片与整机的互动,支持骨干整机企业和芯片企业重组,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配合科技重大专项,大力加强关键芯片设计,扩大产品应用领域。优化资源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系统完善的专业技术服务链。立足于国内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以设计为龙头、制造为核心、关键设备等配套产业为基础的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 

  2.平板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 

  工程主要是为改变大尺寸面板基本依靠国外进口、产业配套能力弱、彩电工业迫切需要转型的局面,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项目选择上将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建设若干条大尺寸TFT-LCD、PDP面板生产线,形成面板大规模生产能力。超前布局、抢占产业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支持国内骨干企业联合研发OLED工艺技术,建设试验线。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上游产品配套能力,支持骨干彩电企业开展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和技术改造,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形成自主生产平板显示器件、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彩电工业新体系。 

  3.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 

  工程主要是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建设为契机,加强设备制造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互动,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以规模应用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实现TD-SCDMA规模化商用。项目选择上主要支持特殊行业应用,推动后续演进技术升级,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带动国产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芯片、关键元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TD-SCDMA产业链。 

  4.数字影视推广 

  工程主要是为适应数字电视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特点,抓住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型的机遇,通过地面数字电视的全国覆盖带动作用,加快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项目选择上主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及专利池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标准,支持相关系统设备、终端产品、软件技术和内容服务的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5.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 

  工程主要是为适应台式机向笔记本电脑转移的趋势需要,积极、稳妥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应用和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上主要考虑支持骨干企业笔记本电脑研发中心建设和关键部件产业化,构建笔记本电脑设计、生产、检测体系。支持骨干企业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以及关键配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基于自主CPU的计算机产业化,加大在教育、农村信息化等领域推广应用力度。通过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和政务外网向下一代网过渡,带动相关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6.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 

  工程主要是为推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相对自主的应用市场,完善产业发展支撑环境。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政府国产软件促进计划,拓展国内市场。开展软件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支持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和软件外包服务平台,完善产业积聚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工业以及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支持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国产软件集成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基础软件厂商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推动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数字内容加工处理、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支持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实施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工程。 

  (七)落实七项保障措施 

  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当前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内资企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小,缺乏共建产业价值链的能力,产业振兴和转型将面临很大困难。从当前应急来看,保产业平稳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开拓国内市场、解决企业国内订单的问题。而产品与技术创新、调整企业结构和完善产业政策环境问题是保障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提出的七项保障措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很强,下面作简单分析: 

  1.落实内需带动 

  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市场低迷、出口不振的现实情况下,产业振兴需要更多借助于内需带动。扩大内需的政策一方面是解决企业订单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调整市场结构的问题,改变过分依靠国际市场的局面,提高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培育自主品牌。规划提出两个层次的政策措施:一是积极开拓显在市场。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家电下乡、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其他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空间。二是培育潜在市场。通过政府国产软件促进计划,拓展国产软件产业发展市场空间。通过培育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与照明市场,也将给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照明产业提供新的市场空间。为保障电子信息产品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规划也提出建立国家资金支持的重大工程配套保障协调机制。 

  2.加大国家投入 

  电子信息产业高风险、高投入特征明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跨国企业纷纷消减投资,国内企业投资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及社会共同投资、共担风险的机制。规划提出加大国家投入的各项措施,发挥好引导作用,进一步带动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向电子信息产业投入。规划提出,国家新增投资将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通过设立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专项,加大引导性资金投入,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等六项重大工程,加强对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通过加大国家投入,引导各方面资金共同支持产业发展,能够有效突破关键核心产业的技术和规模瓶颈,夯实发展基础,为保护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力平稳渡过危机提供保障。 

  3.加强政策扶持 

  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可分为三类:一是落实和完善已有产业政策,保持政策延续性,主要包括继续实施18号文明确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并适当延长液晶等新型显示器件优惠政策,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等;二是研究出台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研究出台进一步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适时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录和标准,研究出台光伏发电和半导体照明推广应用的鼓励政策,以及扶持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三是抓紧出台应对危机的特殊政策,如支持优势企业国内并购重组和向海外参股兼并,加大出口退税等,这些政策分散于规划保障措施的各个条目中。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产业政策,可以给产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整个产业带来普惠效益,有助于在困难时期增强产业发展的信心。我们认为,通过落实对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出台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克服危机影响的新的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是整个规划最核心的内容。 

  4.完善投融资环境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驱动是这些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同国外完善的投融资环境相比,国内的投融资渠道还不畅通,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生存压力不断加大。规划提出四方面的政策措施:第一,加强信贷支持;第二,发展风险投资;第三,稳定与扩大外企在华投资;第四,优化产业聚集环境。 

  5.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 

  当前是我国开展企业并购整合的关键时期。一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实力明显提升,但企业小而散的局面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很多国内企业生存困难,企业整合的门槛已经降低。三是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外跨国企业、特别是一些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为国内企业整合国际资源提供了机遇。规划提出了一些措施支持企业整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扶持一批骨干企业,主要包括:第一,推动重点领域国内企业整合。在集成电路、软件、通信等重点领域,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国内资源。第二,推动国内企业开展国际资源整合。支持企业“走出去”兼并或参股拥有先进技术、知名品牌、核心专利、人才团队和营销渠道的海外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鼓励金融机构对电子信息企业重组给予支持。 

  6.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高,60%以上的产品依靠出口。保持出口的稳定,是实现产业平稳发展的关键。为此,规划提出几方面的支持措施:第一,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第二,强化出口信贷对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支持;第三,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分散出口风险;第四,支持自主标准技术向海外市场拓展;第五,推动软件外包发展。可以看出,规划所提出的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措施,并不是局限于产品出口,而是通过政策支持,推动产品、服务和技术相互保障的综合性措施。 

  7.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是企业应对危机的利器,也是解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系列矛盾的根本。规划主要从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完善关键领域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协同创新、加快自主标准产业化进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危机的冲击下,这一问题更显突出。切实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各项措施,为克服危机影响,夯实产业技术基础,促进产业由大变强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落实规划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时决策部署,要求国家发改委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规划的各项措施,并与落实规划各项措施相关的国务院各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工作机制,协调政策、资金等各方面资源投入到产业振兴之中,以形成相互支持、配合的工作合力。落实规划,同样也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地方产业主管部门要围绕规划确定的方向和任务,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与中央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努力争取地方省市区政府的支持,协调和引导地方各部门资源投入,扶持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切实维护重点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能力。只有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对产业形成有效引导和支持,把规划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落实规划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规划首要任务是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产业稳定增长,同时也强调要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立足当前,要求我们必须抓紧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启动有关重点项目,通过出手的“快、准、狠”,遏止产业下滑趋势。同时,我们还需要兼顾到应急的措施与产业发展的长期要求是否一致,是否有利于增强产业的核心能力,是否符合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这个长远任务。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握政策和投资导向。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投资方向;严格管理,按建设程序选准、选好项目;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新投资的有效合理使用,严把市场准入关,重点支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项目,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投资。 

  三是落实规划要注意抓住危机中出现的新机遇。从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发展低潮期都是新技术和新生力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难得的机遇,如一些曾经是各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企业价值大幅缩水。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承接国外技术转移,通过参股或并购这些具有核心技术或市场渠道优势的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等带来机遇,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弥补我们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我国产业和企业竞争实力,抢占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先机。另外,由于危机造成外需不足,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内需市场,扩大内需各项措施的落实也能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创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产业增长方式向内外并重的新模式转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灵活和有效的措施抓住和把握好这些机遇,那么就有可能变“危”为“机”,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四是落实规划要紧紧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核心。要把技术改造放在突出位置。突出技术改造并不是简单地扩大产能,而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当前是实施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应当抓住原材料和设备价格下降的机会,加快技术改造,为下一轮周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优化企业结构,重点推动集成电路、软件、通信、新型显示器件等行业的兼并重组,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提高产业集中度。要精心组织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科技重大专项,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集中力量突破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等产业关键技术。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以RFID(射频识别)、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及检测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