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日本RFID射频识别标签的市场及技术动向

作者:纪骏德协理
来源:台湾NEC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2009-05-22 08:53:05
摘要:日本国内RFID系统目前主要仍然集中在HF(13.56MHz)、UHF(952~954MHz)、微波(2.45GHz被动式)等3个频段。

   2008年日本RFID市场较2007年增加13%,达到549亿日元。由于2008后半年开始受到全球景气衰退之影响,2009年市场可能暂时呈现停滞之状态。不过,各个领域仍然缓慢但持续进行RFID的导入,随着景气之恢复及导入之加速,预计到2014年时RFID的市场将是2008年的4倍,达到 172亿日元。 

    日本国内RFID系统目前主要仍然集中在HF(13.56MHz)、UHF(952~954MHz)、微波(2.45GHz被动式)等3个频段。 

    投入于HF频段的企业很多,也最为普及。例如耗材管理、制造业或物流业的零件管理、制程管理、各种租赁品管理,办公室文书或资产管理、图书馆藏书管理等都可适用。 

    UHF则是在这1、2年当中,由于标准化及产品化之进展,也开始各种实验测试或正式导入。由于具有通讯距离远及可同时读取多笔的特性,预期未来市场将会更大,预估将以能发挥UHF特性的物流业、供应链、人/车管理等用途为主要市场。 
    至于微波频段,RFID供货商大约集中在少数几家,应用上除了服饰业、租赁品、病历、医疗废弃物管理外,如演唱会、展览会门票等也可以使用。其它在住宅火灾警报设备维护管理方面,日立制作所的”μ-Chip”<*注>也开始被采用。
 
    RFID标签 

    2008年标签市场上,起步较早的HF标签数量大约占68.2%。UHF标签也因为导入实绩有所进展而占了23.5%。微波频段则以日立制作所的”μ-Chip”为主逐渐形成市场。 

    虽然实际导入RFID之案例渐增,但是RFID的优点在许多领域或用途上并未显现,以致其普及化的步调仍然缓慢。2008后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风暴,RFID的应用发展将会受到某些程度的影响。不过,保守估计到2010年景气回复后将进入RFID之成长期,同时随着用途及卷标贴付对象之扩大,目前广泛应用之标签重复使用状况预测将改为一次使用,也因此带动RFID市场急速扩大。
 
    RFID硬件 

    RFID读取器(Reader/Writer)的状况也和标签一样,由起步较早的HF读取器带动市场。UHF读取器虽然在市场上也有相当多的产品,但是由于无线电波干扰的问题及通讯距离控制之难度,以及对于医疗设备如心律调整器之影响疑虑等因素,让UHF读取器之市场成长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而仅呈现微幅之成长。虽然无法期待在约年后就能急速成长,但可预期的是UHF读取器将会和HF读取器共同带动市场。 

    读取器的外型可分为“固定式”、“手持式”、“内建式”三种,其中”内建式”读取器所占比率将会最高,主要应用在无法设置固定式读取器之环境、或是以简易型读取器的形式应用于制造业之工厂环境。 

    “RFID印制机”(RFID PRINTER)是在RFID卷标上同时打印文字及录码(Encode)之设备。由于在RFID应用上并非绝对必要,因此在市场上无法像标签或读取器一样的成长。RFID印制机主要有: 

    1.印制用完即丢的”RFID贴标(RFID Label)”的”贴标打印机”(RFID Label Printer) 
    2.印制可重复抺写卡片(RFID Rewriteable Card)”的”卡片打印机”(RFID Card Printer) 
    3.印制可重复抺写标签纸(RFID Rewriteable Sheet)”的”标签纸打印机”(RFID Sheet Printer) 
    在一些运用”广告牌”(KANBAN)来作制程管理的制造业工厂对于卷标纸打印机(RFID Sheet Printer)的需求相当高。
    日本RFID应用动向 

    随着RFID应用之普及,日本RFID使用的频段涵盖LF(135KHz以下)、HF(13.56MHz)、UHF(433MHz、860~960MHz)、微波(2.45GHz),并依各频段之特性进行活用。 

    在UHF频段上,日本一直到2006年才立法确定频段范围为952.2MHz~954.8MHz。随后也开始进行相关之应用实证实验。 

    规模较大的一项实验是由EPCGlobal所发起并由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赞助的国际供应链RFID应用实验。此计划于2007年2月完成第一阶段于香港与日本间之物流实验;接着在2007年底到2008年2月进行第二阶段实验,包括2个物流途径,一个是透过空运将物品由中国上海运到美国威斯康新州;另一途径则是透过海运将物品由中国上海运送到美国加州洛杉机。后者是由日本NEC所主导执行。此验证计划也在RFID应用推动办公室电子报于2008 年5月加以报导。 

    此实验主要测试内容包括: 
    1.平台之间(卷标/RFID中介软件/EPCIS/应用系统)的相互连结性(Interoperability)。 
    2.物流公司(logistics companies)及货主(cargo owners)的EPCIS系统之间相互连结性。 
    3.于实际环境当中验证EPCglobal TLSIAG(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Services Industry Action Group)的需求。 

    实验结果完成以下确认: 
    1.应用EPC global TLSIAG的规范,可以让物流公司与货主的EPCIS系统能够成功的连结,也让物流从起点到终点变得可视化(Visualized)。同时,当货物通过供应链当中的某些定点时,警示讯息会发送给货主及运送业者,让他们可以实时掌握状况。 
    2.确认EPC global TLSIAG规格,同时,跨厂商、跨平台环境之相互连结性也获得验证。此计划之EPC global Network架构如下: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1、EPCglobalTLS第二阶段实验中的EPCglobalNetwork架构

    图档来源:NEC SolutionForce(注记:Web OTX RFID Manager Information Service
为NEC发展之EPCIS,Web OTC RFID Manager Enterprise为NEC发展之ALE) 

    接着在2008年底经产省也主导另一项于日本与荷兰之间的国际物流可视化验证计划。 

    此计划将在日本东京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置21处读取点,并在货柜、栈板、纸箱贴付标签。其中,货柜使用433MHz的主动式标签,其它则使用EPCglobal标准之UHF标签。 

    应用情境架构如下图: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2、日本与荷兰之间的国际物流可视化验证计划中的应用情境架构

    此计划预期效果: 

    1.除了出货端及进货端仓库之外,中途阶段的特定地点也可以看到货物的状况(中途库存可视化)。 
    2.数据库的物流信息与企业内部系统所掌握的”商流信息”之连结强化。 
    3.供应链合作厂商在有关运送之信息共享的促进及掌握预定状况与实际状况之差异并提升SCM规画的精确度。 

   日本国内主要RFID厂商动向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NEC) 
    NEC在RFID方面涵盖卷标、读取器之制造销售及中介软件(Middleware)、系统整合、咨询顾问服务之全方位业务。其中在UHF频段读取器是以OEM美国Impinj读取器为主。 

    NEC在东京都成立”RFID创新中心(RFID Innovation Center)”将RFID之各种应用情境以实物环境进行展示,除了提供给对RFID有兴趣但尚未予解RFID应用的客户进行实际观摩外,也提供给已决定导入RFID的客户进行接近实体环境之测试,NEC也会提供相关之咨询服务,如标签贴付方式及读取器架设位置、方向等。 

    日立制作所(HITACHI) 

    HITACHI是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在2005年推动”HIBIKI”计划之主要执行公司。在RFID领域最主要也是以HIBIKI计划之”μ-Chip”而闻名。 

    μ-Chip除了HIBIKI计划产品(UHF)之外,HITACHI也发展微波频段(2.45GHz)之小型化μ-Chip。 

    在RFID应用上以供应链领域(SCM)及产品履历为主,另外也推广至家电、出版业及制造业。 

    OMRON 

    OMRON早期即投入在工厂自动化领域,当时应用都是以条形码为主。随着RFID兴起,OMRON也发展相关之标签、读取器。从HF到UHF,OMRON的标签及读取器在RFID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在RFID应用方面,OMRON仍持续关注工厂自动化领域,并开始扩展到其它领域。 

    RICOH(理光) 

    RICOH在RFID领域较有名之产品即为前面提及之”可重复抺写标签纸”。RICOH也将其推展至工厂制程管理、图书馆应用及食品履历等。 

    有关其它日本RFID厂商之动向,可参考资策会MIC所发表的“2007年日本RFID厂商发展策略”。 

    日本RFID SOLUTION业务之市场应用领域别预测 

    由早期导入应用之制造业领域开始,物流、流通、零售、服务等领域也随后逐渐增加导入之案例。 

    预计到2014年为止,在物流、流通、零售、服务等领域之市场分布比率将会提高。随着在各领域之用途及需求面之扩大,企业间或跨业之运用、甚至国际间之”全球供应链(Global Supply Chain)”合作运用也将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