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首个散养模式下猪只个体二维码标识及溯源体系建立

作者:北京日报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9-05-14 08:53:15
摘要:标识编码由15位数字组成,将动物出生、免疫注射、检疫、屠宰等信息关联,这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每头猪在出生后也会有一个标识一直跟着它。所谓特制,是因为采用的二维码制不是市场上常用的二维码制,用一般通用的条码阅读器是不能识别的。只有装载特定解码程序和摄像头的智能PDA才能识别。
  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近年来全球重大动物疫情频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畜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专家表示,标识溯源技术才能保障餐桌上的“放心肉” 

  今后,散养的猪也可在第一时间查出身份证。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我国首个“散养模式下猪只个体标识及溯源体系”已建立,该研究集成了现代信息采集技术与通讯技术,提出了我国猪肉质量溯源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当您在市场买到一块猪肉,可以通过条码标识查出猪肉的养殖场、屠宰场、饲料添加剂、疫苗及兽药的种类、数量与使用时间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重要信息。 

  课题研究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熊本海表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溯源系统的建立”,是从根本上保障畜类产品安全进入百姓餐桌的好方法。因为可追溯性,甚至比以往的名牌产品更能使消费者放心。 

  散养户更要建立电子档案 

  对饲养加工销售追踪溯源 

  熊本海说,我国是养猪生产大国,猪为六畜之首,猪肉产品是国民主要消费的动物蛋白源,对猪和猪肉产品的可追溯是防控猪的重大突发性疾病传播、进行全球性产品交易、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率、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的重大举措。我国的畜禽养殖模式相对较为落后,出栏5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仅占 43%,散养的猪数量仍是主体,因此,散养户更要建立养殖电子档案。 

  他说,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是指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实现在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最大限度地缩小疫病污染范围。 

  特殊二维码耳标智能PDA识别 

  可知养殖信息及饲料添加剂 

  “溯源体系”管理下的猪,耳朵戴上特制的二维码耳标,一个硬币大的白色圆形塑料牌上,记录的信息却不少。 

  “标识编码由15位数字组成,将动物出生、免疫注射、检疫、屠宰等信息关联,”熊本海说,“这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每头猪在出生后也会有一个标识一直跟着它。” 

  熊本海介绍,所谓特制,是因为采用的二维码制不是市场上常用的二维码制,用一般通用的条码阅读器是不能识别的。只有装载特定解码程序和摄像头的智能PDA才能识别。 

  新系统设计了包括免疫事件、饲料事件、兽药事件、监测事件等生猪养殖档案的数据标准。通过开发的移动智能系统,由养殖户采集主要的养殖过程数据,尤其是与猪肉质量安全有关的各种投入品的数据,如饲料添加剂等。采集数据的真实性由兽药监管部门派驻的官方兽医进行监督,并负责通过GPRS向远程溯源中央数据库上传,与生猪出栏后的屠宰检疫数据及标识、分割数据对接,实现整个猪肉生产链的物质流与信息流的跟踪。 

  屠宰过程数字化信息对应 

  将增加肉品货架寿命等指标 

  养殖过程的数据得到了很好的收集和监督,但是进入到屠宰场后,当畜类产品从一个整体分割成个体后,这样的标识怎样发挥作用呢?“重要的是建立屠宰猪只个体与其派生的胴体之间严格的关联。”熊本海说,生猪屠宰后,一般情况下,劈分为两片胴体,胴体冷藏并出库到零售点或超市销售。使用PDA来识读进入屠宰线上的猪耳标号,读出的识别数据首先存放在屠宰场内部服务器中。 

  熊本海说:“二维条形码的数码信息都是和服务器中猪只的耳标信息相对应的。标签上打印的二维条码,便于阅读器快速阅读。胴体的编码主要反映屠宰场编号、屠宰日期和顺序号,对于同一屠宰场,其编号也是不会重复的。” 

  除了信息对应的保障外,实验点的生猪屠宰流程还包括宰前检查和宰后检疫,该过程包含6个检疫环节,即对头、皮肤、内脏、肠道旋毛虫、胴体和复检等。如果宰后检验通过,最后的程序则是给出厂的胴体刺戳和提供有关的官方证书。 

  熊本海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溯源系统下一步将拓展产品在冷链生产上、加工运输上的更多质量信息,如肉品的系水力、货架寿命等指标。” 

 78%的国家制定畜禽标识法规 

 目前全世界有78%的国家制定了畜禽标识相关法规,69%的国家有可追溯管理的法律规定。 

  自从1986年英国发生疯牛病以来,欧盟率先进行了肉牛和犊牛的可追溯性研究,欧盟各国均建立了牛及牛肉标识追溯系统。 

  加拿大将实施畜禽标识管理作为“品牌加拿大”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08年实现对全国80%畜禽产品的可追溯管理。 

  美国2003年制定全国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并于2009年在全国强制实施,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在48小时内追踪到相关动物信息。 

  日本国会于2006年6月制定《牛肉生产履历法》,并确定建立国家动物溯源信息系统,规定在日本国内生产的动物出生后,必须设定识别号码,由家畜改良中心集中管理每一头的号码、出生年月日、品种、移动记录等信息。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也建立了动物个体标识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