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川重点支持RFID和物联网等9个领域

作者:朱会伦 盛利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期:2009-12-24 09:08:15
摘要: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唐坚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针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四川的发展实际,我们重点支持了36个战略地位重要、特色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关联度强、对当前和今后GDP增长拉动作用大的产业和领域。 RFID和物联网所在的传感网络产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重点支持9个领域之一。
    2008年年初,四川省制定实施了强化科技支撑,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计划,为全省经济止滑回升和灾后恢复重建做出积极贡献。在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态势下,四川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后危机时期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一系列工作,取得一系列成就。对此,记者近日专访了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唐坚。 

    科学研判形势 超前战略谋划 

    记者:请问唐厅长,在后危机时期四川科技支撑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唐坚:战略谋划是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围绕后危机时期四川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认为,科技支撑引领的核心是产业升级转型。 

    从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看,当前四川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8.92∶46.3∶34.78,经济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比例约为8∶2,战略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在农业结构中,传统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现代农业比重较小。在第三产业中,长期民生科技产业拉动居民消费的发展滞后。为此,四川传统工业产业处于调整期,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扩张期,新兴产业处于孕育期,现代农业产业处于攻坚期,民生科技产业处于开发期。 

    从科学布局战略方向看,根据对四川产业发展阶段的判断,后危机时期科技空间将向三个方向拓展:工业发展方面,将形成优势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农业发展方面,在城乡统筹方略指导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拓展;社会发展方面,从单纯注重民生科技事业向开发民生科技产业并举,依靠科技拉动居民消费需求。 

    从自主创新着力重点看,改造传统产业的着力点在于推动产业升级,应侧重于技术及新产品高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做强做大,应侧重于成果转化与产品规模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着力点在于孕育孵化,应侧重于可能形成较大产业规模的亮点;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构建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应侧重于产业链的延伸;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开发民生科技产品,应侧重于消费需求的选择。 

    选择战略领域 确立主攻方向 

    记者:在后危机时期,四川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选择了哪些重大战略领域,确立了哪些主攻方向,将取得哪些成效? 

    唐坚:针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四川的发展实际,我们重点支持了36个战略地位重要、特色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关联度强、对当前和今后GDP增长拉动作用大的产业和领域。 

    一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在机械制造、水电能源、油气化工、饮料食品、汽车制造、钢铁、纺织7大产业领域,从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行业装备水平、推广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制采用先进标准、承接产业转移7个方面着手,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预期“十二五”末,7大重点行业可实现增加值12000亿元(其中,科技贡献约占6000亿元)。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等6大领域,从发展壮大创新产品、攻克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特色园区(基地)、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壮大军民融合优势产业5方面着手,预计到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达到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GDP的比重超过12%。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结合全省比较优势和新兴产业成长规律,采取超前规划、建立种子基金、建设新人才队伍、构筑创新平台、公共政策扶持等综合措施,筛选一批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发展前景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一批战略产品,予以重点突破,并动态调整。预计到 2015年,力争在四川形成5—8个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产值5000亿元以上、增加值400亿元以上的经济规模。 

    从发展趋势和潜力上看,当前重点支持9个领域: 

    新型能源产业:重点是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空气能、煤矿瓦斯气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研发及产业化,预期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 

    高端光电产业:重点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OLED)、光电芯片、新一代光纤通信、激光器件、光刻机投影曝光光学系统、太赫兹技术等,预期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传感网络产业:重点发展射频识别(RFID)和物联网、基于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游戏、手机游戏、3G通讯、IC设计、3C融合、数字媒体等,预期到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LED)、无极灯等绿色照明产品,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循环硫化床锅炉、精洗煤等技术,以及污水、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等处理技术及设备,预期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生命科学产业: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棉花、兰草等生物新品种,发展高效营养品、保健品、健康食品、医疗器械等,培育医疗服务、健身业、健康休闲、康复、老年护理等产业,预期到2015年实现产值1500亿元; 

    创新设计产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设计等,预期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2010年,四川将召开工业创新设计大会,举办首届“红花奖”工业设计国际大赛,推动工业设计商品化、市场化; 

    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特种行业机器人等以及智能化精密机械加工的单元设备、制造系统、柔性生产线等,预期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 

    非动力核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核探测和成像、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装置、放射性设备仪器仪表、同位素及制品、辐照加工、辐照育种、辐照改性材料等,预期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空天科技产业:重点建设以航空及其延伸学科为特色的科技产业园区,开发空间服务系统、亚轨道科学研究火箭。拓展汽车模塑件、军用减振器、液压支架、智能液压控制系统等,预期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四是以现代农业为重点的城乡统筹发展方面,重点围绕动植物新品种、生猪、泡菜、奶业、薯类、家兔、名优茶叶、烟草种植业和中药材种植业9个产业领域,突出构建技术链支撑和延长产业链的主线,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灾后新农村科技建设科技示范等八大工程。预计到“十二五”末,带动GDP增长1000—1200亿元,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400元。 

    五是发展以消费为重点的民生科技事业和产业。围绕群众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民生信息、科普培训5个领域开展重点服务。围绕民生需求大,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广的绿色健康、数字娱乐、低碳生活、民生安全、科技民生小产品5个领域,立足“小产品、大市场”,以小搏大,开发一批民生科技产品,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同时针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特色和需求,开发特色产品,如牧区新型帐篷等实用产品,藏羌绣品等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科技含量的工艺品和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的特色新药品。通过民生科技“5+5”行动,预计到2015年,实现产业增加值600亿元。 

    强化自主创新 落实保障措施 

    记者:刚才,您描述了四川未来几年内科技支撑发展的宏伟蓝图,请问四川将采取哪些强有力措施,保障这些目标顺利实现? 

    唐坚:围绕上述重点产业和领域,我们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统领全局,按照“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科技工作新思路,落实各项保障措施。2009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0%左右,同比占规模以上工业20%左右;利润总额140亿元;新产品产值1300亿元,同比占规模以上工业48%左右;出口交货值320亿元,同比占规模以上工业60%以上。在投资拉动为主导下,科技驱动的支撑作用逐步上升,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1%。 

    一是抓产品龙头。开发1000个效益好、见效快、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围绕有形产品形成价值链,把产业发展目标落实到直接创造价值的市场需求上。2009年6大领域9个战略产品、80个重点产品、200个培育产品,年均增长都在60%以上。以创新的市场表现为考核标准,对已经市场化的90个创新产品省政府予以50—100万元的研究开发补助,着力帮助产品拓市场、创品牌、上规模、成气候。 

    二是抓技术攻关。加大全省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集中优势力量,推进产业发展的10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2009年遴选了“煤基直接还原钒钛磁铁矿新工艺与装备优化研究”等20项重大关键技术,总投入近18亿元,技术突破后预计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00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 2600亿元。 

    三是抓融资桥梁。“投、贷、保、证、补”并举,拓展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2009年各类渠道融资超过200亿元;举办2009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引入风险投资18个亿;举办四川省金融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会,签约金额达79亿元;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项目114个,获得风险投资总额达到4亿元,引导银行贷款9亿元;率先在全国设立了两家科技专营支行,新增贷款9.8 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客户超过50户;与农发行四川分行建立“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双方联合监管”的银科合作新机制,审批通过10户企业科技贷款 15.5亿元;设立15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近30亿元,办理动产浮动抵押融资1.4亿元,16户企业以股权出质方式融资近 6亿元;累计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50余家,成功挂牌上市企业17家;3家企业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居全国第二位;打造盈创动力投融资增值服务平台,正在建设 2.9万平方米的中国西部科技风险投资中心,吸引深创投、德同基金、软银基金等30余家投资和管理机构入驻,入驻机构注册资本金达30亿元,另外还有 100家投资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四川省银行—科技企业对接服务平台”,完成740多家企业、40家银行总行、161家支行的信息入库。 

    四是抓创新体系。产学研军用结合,解决科技成果的源头转化问题。着力构建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省已有国家创新型企业16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06家。据统计的287家创新型企业,过去3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8.98%,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6%,新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7.1%,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4.8%,利润年均增长11.84%。建立覆盖各类产业领域产学研创新联盟92个、各类创新平台300多个。组织近 1000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300余家。加强军地技术合作,促进军工技术向民品扩散转化。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47个重大军转民项目开发顺利,正在抓紧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园。启动《绵阳科技城2011—2015年发展及2020年远景规划》编制工作,打造全国军民融合示范区。打造一流科技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成都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高新园区步伐加快,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为特色的三大产业。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乐山硅材料高端开发与副产物循环利用产业化、攀枝花钒钛新材料等一批特色产业化基地加快发展。 

    五是抓政策服务。四川制定了《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服务企业的创新政策,做到“碰顶不出头”,尽量寻求政策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按企业需求主动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预提留、自主创新产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如,省科技厅会同省级税务部门制定抵扣政策操作办法,科技部门认定后减免,三年来为企业实际减免税收超过12亿元;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制定了《四川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认定自主创新产品431个;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使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按15%的优惠政策,重新认定总数已达到11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