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物联网暂不可能大规模商用
作者:王辰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期:2009-11-23 09:24:39
摘要:国务院发展中心技术产业部王忠宏在会上表示,物联网商业模式目前暂不能大规模商用
虽然业内专家预测,物联网将在10年内在国内得到普及,但这一普及的过程还要克服大量的困难。
在19日举行的“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上,多位专家认为,目前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体制、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安全和资源等多方面因素。
商业模式仍处初级阶段
国务院发展中心技术产业部王忠宏在会上表示,物联网商业模式目前暂不能大规模商用。
他认为,首先,物联网在体制上相互分割,缺乏资源共享;其次,技术上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抢占;第三,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第四,商业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本较高,不能大规模商用;第五,安全和隐私不能得到保障;第六,地址资源严重缺失。
业内专家介绍,物联网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汇聚,第二个阶段是信息处理,未来的物联网将采用多种传感技术聚合处理信息,最后一个阶段是泛在聚合阶段,这也是物联网最终的目标。但是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厂商只是实现了小范围的应用,比如浦东机场的防入侵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及世博会相关的一些应用。
物联网短期内难刺激经济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刘玮博士也认为,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项困难,未来发展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即行业地位的确定、各项成功产品的示范效应、内部利益的协调等等。物联网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助,需要大企业的投入和坚持。
王忠宏建议,首先,物联网的发展应该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各地纷纷出台发展物联网产业政策的情况下,国家层面应有整体和统一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其次,要统一标准示范推广。坚持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再次,要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行业协会等在内的产业产略联盟,在共性及关键技术的领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品牌。
欧盟网络企业和RFID司物联网总监彼得·福赖斯(Peter Friess)预计,物联网会在2015年到2020年间开始落地,但短期内很难明显看到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不过,物联网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会在未来逐步显现出来,相应的网络服务供应商、连接性供应商,以及很多新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体系、绿色IT,在未来几年中会不断发展。
在19日举行的“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上,多位专家认为,目前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体制、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安全和资源等多方面因素。
商业模式仍处初级阶段
国务院发展中心技术产业部王忠宏在会上表示,物联网商业模式目前暂不能大规模商用。
他认为,首先,物联网在体制上相互分割,缺乏资源共享;其次,技术上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抢占;第三,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第四,商业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本较高,不能大规模商用;第五,安全和隐私不能得到保障;第六,地址资源严重缺失。
业内专家介绍,物联网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汇聚,第二个阶段是信息处理,未来的物联网将采用多种传感技术聚合处理信息,最后一个阶段是泛在聚合阶段,这也是物联网最终的目标。但是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厂商只是实现了小范围的应用,比如浦东机场的防入侵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及世博会相关的一些应用。
物联网短期内难刺激经济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刘玮博士也认为,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项困难,未来发展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即行业地位的确定、各项成功产品的示范效应、内部利益的协调等等。物联网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助,需要大企业的投入和坚持。
王忠宏建议,首先,物联网的发展应该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各地纷纷出台发展物联网产业政策的情况下,国家层面应有整体和统一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其次,要统一标准示范推广。坚持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再次,要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行业协会等在内的产业产略联盟,在共性及关键技术的领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品牌。
欧盟网络企业和RFID司物联网总监彼得·福赖斯(Peter Friess)预计,物联网会在2015年到2020年间开始落地,但短期内很难明显看到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不过,物联网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会在未来逐步显现出来,相应的网络服务供应商、连接性供应商,以及很多新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体系、绿色IT,在未来几年中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