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
作者:RFID射频快报综合整理
来源:RFID射频快报
日期:2009-11-16 10:35:47
摘要:2009年11月3日,2009第四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2009年11月3日,2009第四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研讨会按照领域分为四个分论坛,分别是:RFID技术&制造信息化技术融合发展论坛、RFID技术&物流供应链技术与发展论坛、 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和RFID技术、测试与标准论坛。各行业、领域专家、学者、商界精英针对不同领域出现的不同热点和问题组织产、学、研、企共同探讨解决RFID的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继续推动RFID技术应用,分论坛可说是本次会议的升华篇章。 记者发现,在此次分论坛中,参加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的人数相对较多。据了解,当初报名的时候,有80%的人选择了参加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而且这一论坛一直持续到11月5日的早上,可以想见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性和被关注程度。
论坛伊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宝国博士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陈智立分别在本次论坛上做了精彩的致辞。
史其信指出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远距离监控等功能,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关于RFID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即RFID从工具型应用向资源型应用的转变,本次论坛就是要从战略上、战术上和技术上讨论与这个概念相关的问题。
陈宝国阐述了《蓝皮书》的有关精神,指出智能交通领域RFID应用发展要突破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研究、RFID在交通运输推广的一系列应用关键技术,培养同时具有交通运输专业和RFID专业背景的人才,努力取得核心技术的知识自主权。本次论坛必定会促进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推动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模式创新,推进智能交通的结构调整。
陈智立指出,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交通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促进交通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RFID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科技部也做出了一些战略部署和安排。陈智立希望本次论坛能迸发出RFID与智能交通的新的思路、理念和创新的想法,从而使RFID与智能交通更紧密地融合,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带动RFID的发展。
演讲节选
致辞结束之后,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的副主任冀京秋女士做了开篇的演讲报告,题为“RFID产业化发展及战略联盟” 。
冀京秋主要给与会者介绍了国家(上海)RFID产业基地的发展情况、上海RFID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情况。
2006年的8月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一个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基地。当时基地建设有一个总体目标:汇聚RFID研发和产业化的力量,实现RFID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成为国家主导的RFID技术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基地推动的重点是芯片、标签、读写器和中间件等产品,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另外,基地打造了几个为RFID技术及产业发展做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RFID更快的发展。而对于整个上海RFID产业来说,其RFID市场已经形成产业链环境。冀京秋尤其提到了2010年世博会的门票项目,这是继二代身份证之后中国的又一个较大规模的对于RFID产品的应用,其规模达几千万张,销售的预计人数在8000万人次左右。世博会的门票让上海的RFID制造封装企业拿到了一份大的订单,对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整体的应用来说,上海在探讨RFID的应用模式实现从闭环到开环的转变,也就是RFID应用从工具型到资源型的转变,冀京秋希望在车辆的平台上能先走出这一步。最后,她谈到中国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个创新联盟是一个合作形式的联盟,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融合RFID的应用和技术,以RFID的应用技术创新为基础,全面推动中国RFID的发展)来发挥优势,积极合作,共同发展。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史其信教授做了题为“‘车联网’打造智能交通平台”的演讲报告。史其信教授的演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成为服务ITS重要的信息技术;二是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是实现“车联网”的重要技术条件。
ITS(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车-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RFID技术近年来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化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如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场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谈到“车联网”的时候,史其信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车联网” 和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是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经国家科技部认证后列为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中进行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编号为2008BAF31B00)。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开发将推进“车联网”和RFID产业化进程。
最后,史其信教授说到,国家一直将RFID技术应用作为产业化推进,虽然资助了一些项目,也取得了相关的应用效果,但一直没有找到我国实现RFID产业化的方向。公安部组织实施的《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世博会区域性应用研究》项目,对“涉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实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也为智能交通系统关于涉车管理提供车辆信息与应用的数据平台,可在公安、交通、城建等领域实现40多项社会服务功能。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可望成为我国RFID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化的良好契机。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室李海峰博士做了题为“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应用需求分析”的演讲报告。他的演讲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应用研究的背景、发展现状、应用需求分析、问题与建议。
目前,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是2008年世界GDP前3强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运输管理与服务受到更多的关注、运输工具(汽车)增长迅速等等,使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成为必然。在2006年发布的《白皮书》里提到的RFID的优先应用领域里就有交通领域。而《蓝皮书》里也把交通运输领域里的涉车管理服务列在其中,可见其重要性。冀京秋之前提到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联盟以工作小组作为实际项目运作的主体,其中涉车应用工作小组第一个成立并已经先期开展研发工作。
2009年8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征求对《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IC卡和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与信息采集领域的关键技术,也是国家大力引导和推进的信息化新技术,其应用有助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运输和物流企业实现对人、货、车、船等的有效管理,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具有广泛的行业应用前景。谈到交通运输领域RFID的应用案例,目前是以ETC、公交一卡通、铁路车号自动识别、集装箱的管理等较为突出。交通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在未来重点解决的问题为高速公路路径识别、高速公路全国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集装箱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和现代物流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最后,李海峰博士对交通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做了一个总结:交通运输行业必将成为RFID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电子车牌”)技术的提出将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RFID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环境已经基本成熟,应用需求非常迫切。交通运输行业急需应用RFID技术来提高全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相关产品核心技术、应用体系框架、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推动开展涉车工程应用,争取未来中国率先在全世界实现“汽车电子车牌”;积极推动RFID技术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关系的研究。
北京标准信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徐基仁做了题为“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前景分析”的演讲报告。报告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响应市场的呼唤,RFID技术早已进入了智能交通领域;二是ITS对RFID的邀请,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需要RFID技术;三是RFID技术对智能交通的亲密拥抱,RFID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是加入“人与物和谐共舞”的新体系,RFID技术是连接智能交通与“物联网”的桥梁;五是我们应该做什么,在多维度背景下构建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
徐总谈到,《蓝皮书》总结了我国政府关于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发布以来RFID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建议。其中对RFID应用领域作出了规划,将我国RFID应用领域划分为“涉人” “涉物” “涉车”三大领域。“涉车应用”作为了一个专门的领域,并进行了具体应用细节的规划。而“涉车应用”领域的各环节与智能交通系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同时,国家公安部在给科技部对“蓝皮书的征求意见稿”的回函中明确提出:在基本完成二代身份证的发行工作后,公安部今后在RFID技术应用上的重点将转向对车辆身份的识别和管理方面。科技部和公安部在2008 年设立了一个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科技支撑重点专项——“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的区域性应用示范项目” 。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的科学原理就是用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作介质,为被标识汽车建立起以身份特征信息为核心的、终身的、可靠的、唯一对应的“电子镜像” 。依托RFID等系列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一“电子镜像”真实、可靠、完整地映射到应用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上。通过对运行于这一信息平台上的“电子镜像” 的监管服务,支持或实现对活动在实景现场的被标识汽车的物理实体的监管、服务。
徐总在谈到“人与物和谐共舞”的新体系的时候,笔者感到耳目一新。徐总讲这是一个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体系,是人类为迎接“知识文明”的到来而正在构建的创造财富的新体系。这个体系将邀请“物”也平等而能动地参与到人类创造文明的活动中来,通过“人”与“物”在这个体系中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共存共荣,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财富。 “物联网”就是这个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这一新体系的一个代表。
最后,徐总提出可以乘人类“物联网”创新活动的东风,在多维度背景下构建起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将我们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创新活动放置到类似“物联网”这样的多维度背景下来进行,在研究“ITS”与“RFID” 、与“物联网” 、与“互联网”的互动关系中寻求构造智能交通系统的新技术路径。
2009年11月5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浦东张江基地主办了“2009第四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的“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分论坛活动,这是11月4日分论坛的一个延续,胡传平所长、高鹏副所长、刘晓京所长助理、黄银龙主任等出席了此次分论坛活动,来自RFID和智能交通信息化技术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8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会代表在论坛期间观摩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研发成果的演示,演示由北京标准信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徐基仁讲解,与会者围绕RFID技术和智能交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写在最后:在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上发表演讲的嘉宾有12位,RFID射频快报的记者在此选了4位给大家做了介绍。虽然这些演讲嘉宾在演讲时都有时限,但是仍然给与会者提供了大容量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包括RFID及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特点、成果、趋势和展望等等。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智能交通领域对于RFID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目标的进程中,十分需要RFID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在RFID射频快报与VDC共同进行的中国RFID产业与应用调研中显示,运输业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场份额,是目前RFID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领域,对于未来几年内中国的RFID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有88.1%的调研对象认为RFID应用中潜力最大的市场是仓储/运输/物流,因此,RFID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很可能成为继二代证之后最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看到市场,也看到挑战。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的,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里的应用极富挑战性,因为它跟别的领域不同的一点是,交通是移动的,是动态的,比静态的监管和应用更加难以把握。而且现在有些RFID系统也只是在区域性、小范围之内使用,一些具体的技术和应用细节也在不断的探讨之中。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感知交通和感知中国都能一并顺利的实现,从而使交通互联互通,使社会更加和谐。
论坛伊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宝国博士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陈智立分别在本次论坛上做了精彩的致辞。
史其信指出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远距离监控等功能,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关于RFID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即RFID从工具型应用向资源型应用的转变,本次论坛就是要从战略上、战术上和技术上讨论与这个概念相关的问题。
陈宝国阐述了《蓝皮书》的有关精神,指出智能交通领域RFID应用发展要突破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研究、RFID在交通运输推广的一系列应用关键技术,培养同时具有交通运输专业和RFID专业背景的人才,努力取得核心技术的知识自主权。本次论坛必定会促进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推动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模式创新,推进智能交通的结构调整。
陈智立指出,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交通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促进交通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RFID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科技部也做出了一些战略部署和安排。陈智立希望本次论坛能迸发出RFID与智能交通的新的思路、理念和创新的想法,从而使RFID与智能交通更紧密地融合,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带动RFID的发展。
演讲节选
致辞结束之后,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的副主任冀京秋女士做了开篇的演讲报告,题为“RFID产业化发展及战略联盟” 。
冀京秋主要给与会者介绍了国家(上海)RFID产业基地的发展情况、上海RFID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情况。
2006年的8月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一个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基地。当时基地建设有一个总体目标:汇聚RFID研发和产业化的力量,实现RFID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成为国家主导的RFID技术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基地推动的重点是芯片、标签、读写器和中间件等产品,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另外,基地打造了几个为RFID技术及产业发展做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RFID更快的发展。而对于整个上海RFID产业来说,其RFID市场已经形成产业链环境。冀京秋尤其提到了2010年世博会的门票项目,这是继二代身份证之后中国的又一个较大规模的对于RFID产品的应用,其规模达几千万张,销售的预计人数在8000万人次左右。世博会的门票让上海的RFID制造封装企业拿到了一份大的订单,对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整体的应用来说,上海在探讨RFID的应用模式实现从闭环到开环的转变,也就是RFID应用从工具型到资源型的转变,冀京秋希望在车辆的平台上能先走出这一步。最后,她谈到中国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个创新联盟是一个合作形式的联盟,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融合RFID的应用和技术,以RFID的应用技术创新为基础,全面推动中国RFID的发展)来发挥优势,积极合作,共同发展。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史其信教授做了题为“‘车联网’打造智能交通平台”的演讲报告。史其信教授的演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成为服务ITS重要的信息技术;二是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是实现“车联网”的重要技术条件。
ITS(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车-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RFID技术近年来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化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如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场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谈到“车联网”的时候,史其信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车联网” 和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是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经国家科技部认证后列为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中进行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编号为2008BAF31B00)。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开发将推进“车联网”和RFID产业化进程。
最后,史其信教授说到,国家一直将RFID技术应用作为产业化推进,虽然资助了一些项目,也取得了相关的应用效果,但一直没有找到我国实现RFID产业化的方向。公安部组织实施的《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世博会区域性应用研究》项目,对“涉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实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也为智能交通系统关于涉车管理提供车辆信息与应用的数据平台,可在公安、交通、城建等领域实现40多项社会服务功能。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可望成为我国RFID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化的良好契机。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室李海峰博士做了题为“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应用需求分析”的演讲报告。他的演讲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应用研究的背景、发展现状、应用需求分析、问题与建议。
目前,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是2008年世界GDP前3强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运输管理与服务受到更多的关注、运输工具(汽车)增长迅速等等,使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成为必然。在2006年发布的《白皮书》里提到的RFID的优先应用领域里就有交通领域。而《蓝皮书》里也把交通运输领域里的涉车管理服务列在其中,可见其重要性。冀京秋之前提到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联盟以工作小组作为实际项目运作的主体,其中涉车应用工作小组第一个成立并已经先期开展研发工作。
2009年8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征求对《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IC卡和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与信息采集领域的关键技术,也是国家大力引导和推进的信息化新技术,其应用有助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运输和物流企业实现对人、货、车、船等的有效管理,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具有广泛的行业应用前景。谈到交通运输领域RFID的应用案例,目前是以ETC、公交一卡通、铁路车号自动识别、集装箱的管理等较为突出。交通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在未来重点解决的问题为高速公路路径识别、高速公路全国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集装箱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和现代物流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最后,李海峰博士对交通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做了一个总结:交通运输行业必将成为RFID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电子车牌”)技术的提出将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RFID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环境已经基本成熟,应用需求非常迫切。交通运输行业急需应用RFID技术来提高全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相关产品核心技术、应用体系框架、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推动开展涉车工程应用,争取未来中国率先在全世界实现“汽车电子车牌”;积极推动RFID技术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关系的研究。
北京标准信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徐基仁做了题为“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前景分析”的演讲报告。报告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响应市场的呼唤,RFID技术早已进入了智能交通领域;二是ITS对RFID的邀请,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需要RFID技术;三是RFID技术对智能交通的亲密拥抱,RFID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是加入“人与物和谐共舞”的新体系,RFID技术是连接智能交通与“物联网”的桥梁;五是我们应该做什么,在多维度背景下构建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
徐总谈到,《蓝皮书》总结了我国政府关于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发布以来RFID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建议。其中对RFID应用领域作出了规划,将我国RFID应用领域划分为“涉人” “涉物” “涉车”三大领域。“涉车应用”作为了一个专门的领域,并进行了具体应用细节的规划。而“涉车应用”领域的各环节与智能交通系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同时,国家公安部在给科技部对“蓝皮书的征求意见稿”的回函中明确提出:在基本完成二代身份证的发行工作后,公安部今后在RFID技术应用上的重点将转向对车辆身份的识别和管理方面。科技部和公安部在2008 年设立了一个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科技支撑重点专项——“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的区域性应用示范项目” 。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的科学原理就是用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作介质,为被标识汽车建立起以身份特征信息为核心的、终身的、可靠的、唯一对应的“电子镜像” 。依托RFID等系列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一“电子镜像”真实、可靠、完整地映射到应用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上。通过对运行于这一信息平台上的“电子镜像” 的监管服务,支持或实现对活动在实景现场的被标识汽车的物理实体的监管、服务。
徐总在谈到“人与物和谐共舞”的新体系的时候,笔者感到耳目一新。徐总讲这是一个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体系,是人类为迎接“知识文明”的到来而正在构建的创造财富的新体系。这个体系将邀请“物”也平等而能动地参与到人类创造文明的活动中来,通过“人”与“物”在这个体系中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共存共荣,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财富。 “物联网”就是这个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这一新体系的一个代表。
最后,徐总提出可以乘人类“物联网”创新活动的东风,在多维度背景下构建起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将我们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创新活动放置到类似“物联网”这样的多维度背景下来进行,在研究“ITS”与“RFID” 、与“物联网” 、与“互联网”的互动关系中寻求构造智能交通系统的新技术路径。
2009年11月5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浦东张江基地主办了“2009第四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的“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分论坛活动,这是11月4日分论坛的一个延续,胡传平所长、高鹏副所长、刘晓京所长助理、黄银龙主任等出席了此次分论坛活动,来自RFID和智能交通信息化技术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8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会代表在论坛期间观摩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研发成果的演示,演示由北京标准信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徐基仁讲解,与会者围绕RFID技术和智能交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写在最后:在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上发表演讲的嘉宾有12位,RFID射频快报的记者在此选了4位给大家做了介绍。虽然这些演讲嘉宾在演讲时都有时限,但是仍然给与会者提供了大容量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包括RFID及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特点、成果、趋势和展望等等。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智能交通领域对于RFID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目标的进程中,十分需要RFID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在RFID射频快报与VDC共同进行的中国RFID产业与应用调研中显示,运输业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场份额,是目前RFID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领域,对于未来几年内中国的RFID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有88.1%的调研对象认为RFID应用中潜力最大的市场是仓储/运输/物流,因此,RFID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很可能成为继二代证之后最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看到市场,也看到挑战。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的,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里的应用极富挑战性,因为它跟别的领域不同的一点是,交通是移动的,是动态的,比静态的监管和应用更加难以把握。而且现在有些RFID系统也只是在区域性、小范围之内使用,一些具体的技术和应用细节也在不断的探讨之中。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感知交通和感知中国都能一并顺利的实现,从而使交通互联互通,使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