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市场
作者:杨娜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日期:2009-10-26 08:55:41
摘要:记者专访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ITGroup总工程师(CTO)周洪波博士及数字华夏(北京)营销传播机构首席顾问姜培峰。
本报记者 杨娜报道
几个月时间,物联网概念红遍大江南北,成为社会和产业界热切关注的词汇。通过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等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应用也早已在很多行业中有广泛使用。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多数专家对此技术的推广抱审慎态度,甚至认为目前不过是概念炒作,真正产业化尚须时日。对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了同方股份(15.79,0.37,2.40%)有限公司ITGroup总工程师(CTO)周洪波博士及数字华夏(北京)营销传播机构首席顾问姜培峰。
《中国产经新闻》: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它不只是个技术手段,“应用”才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但是,多数专家对此技术的推广抱审慎态度,甚至认为目前不过是概念炒作,真正产业化尚须时日。您对此有何看法?
周洪波:看你如何定义“物联网”概念,其实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早已经开始,有很多已经实现的应用都可以算是物联网/M2M应用,例如:气象数据收集,消防联网,物流防伪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空气质量检测,车辆在线监测,地铁综合管理系统等等。目前这些应用基本上都是分散运行在各部门的“内网”系统中。例如,各地建立的环保监测系统,随着“物联网”理念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将来这些系统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全国联网,由国家统一搭建管理,以“月租”的SaaS营运商的方式运作,避免低级、重复建设。
姜培峰:核心是应用,只要能够应用起来,技术、市场、人才都会因此而集中,因此而加速,所以我倒认为,虽然限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社会环境,但只要能够应用的环节尽快使用起来就是最关键的。比如,全球移动定位系统已经不仅被车、物流等广泛使用,海尔的UHOME家电业已经有了初步的物联网的感觉,只有不断地被应用,才可能长久发展。
《中国产经新闻》:面对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您认为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克服困难和障碍,从而使物联网的产业化运用得以良性发展?
周洪波:“物联网”和“互联网”一样,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影响目前还难以预测。这也是物联网的概念被各国领导人重视的原因,目前企业应配合国家,确定几个具体的行业杀手应用,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楼宇等领域的全国性连网管理,再具体一点,例如把全国的政府大楼统一联网,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找好切入点和突破点,是物联网产业化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
姜培峰:在中国,应该实现产学研全面联动,研究发面尽快与国际技术接轨,产业方面尽快先动起来。研以致用很关键,中国家电电子起初并没有掌握太多的关键核心技术,但能够在满足需求方面比对手更快,所以成长起很多自己的国际品牌,这个方面值得物联网学习。没有必要也可能我们还不具备强大的资金研发实力,在核心技术的突破上我们可以多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
《中国产经新闻》:大量无谓的信息处理,正在消耗看似取之不尽的计算能力,消耗大量的电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未来的物联网,还将为现有的互联网“制造”更多的信息。而如果不及时规划好、控制好信息的采集和流向,甚至会演变成更大的灾难。您认为该如何应对这一新的信息“污染”和“能耗”问题?
周洪波:正是这些“机器自动生成(制造)的信息”的出现催生了“物联网”,“物联网”概念的出现也正是为了在技术和业务以及政府监管层面更好地规范化、标准化这个产业,结合绿色计算和云计算技术,应对信息“污染”和“能耗”的问题。
姜培峰:有点杞人忧天了。正如很多人担心汽车多了没路一样,这是个本末倒置的问题,有点因噎废食,我的感觉对一个新生事物,多看其正面作用,让它顺利快速成长是关键。
《中国产经新闻》:对于这一新兴技术,您认为国家从战略层面在推进标准、产业协同和应用孵化和有策略地选择在某些特定领域的集中突破(如智能交通、物流、食品安全监督等)等方面该如何逐步丰富物联网内涵?
周洪波:在智能交通、物流、食品安全监督等方面,其实已经用“物联网”技术做了很多工作(同方的ezM2M软件平台及系列产品从2003年开始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业务),只是以前不叫“物联网”而已。
这样的系统一般都运行在内网或专网上,需要在互联互通,统一规划,安全保障,营运维护等方面得到提升,目前,“物联网”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日益受到重视,如果国家能够提前规划,注重全局性,可以减少或避免以往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在物联网系统中再次重演,物联网的内涵将得到不断丰富。
姜培峰:国家的这些集中突破其实就是在丰富着物联网的内涵,当特定的领域都不特定了,物联网的春天就到了。
几个月时间,物联网概念红遍大江南北,成为社会和产业界热切关注的词汇。通过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等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应用也早已在很多行业中有广泛使用。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多数专家对此技术的推广抱审慎态度,甚至认为目前不过是概念炒作,真正产业化尚须时日。对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了同方股份(15.79,0.37,2.40%)有限公司ITGroup总工程师(CTO)周洪波博士及数字华夏(北京)营销传播机构首席顾问姜培峰。
《中国产经新闻》: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它不只是个技术手段,“应用”才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但是,多数专家对此技术的推广抱审慎态度,甚至认为目前不过是概念炒作,真正产业化尚须时日。您对此有何看法?
周洪波:看你如何定义“物联网”概念,其实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早已经开始,有很多已经实现的应用都可以算是物联网/M2M应用,例如:气象数据收集,消防联网,物流防伪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空气质量检测,车辆在线监测,地铁综合管理系统等等。目前这些应用基本上都是分散运行在各部门的“内网”系统中。例如,各地建立的环保监测系统,随着“物联网”理念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将来这些系统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全国联网,由国家统一搭建管理,以“月租”的SaaS营运商的方式运作,避免低级、重复建设。
姜培峰:核心是应用,只要能够应用起来,技术、市场、人才都会因此而集中,因此而加速,所以我倒认为,虽然限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社会环境,但只要能够应用的环节尽快使用起来就是最关键的。比如,全球移动定位系统已经不仅被车、物流等广泛使用,海尔的UHOME家电业已经有了初步的物联网的感觉,只有不断地被应用,才可能长久发展。
《中国产经新闻》:面对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您认为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克服困难和障碍,从而使物联网的产业化运用得以良性发展?
周洪波:“物联网”和“互联网”一样,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影响目前还难以预测。这也是物联网的概念被各国领导人重视的原因,目前企业应配合国家,确定几个具体的行业杀手应用,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楼宇等领域的全国性连网管理,再具体一点,例如把全国的政府大楼统一联网,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找好切入点和突破点,是物联网产业化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
姜培峰:在中国,应该实现产学研全面联动,研究发面尽快与国际技术接轨,产业方面尽快先动起来。研以致用很关键,中国家电电子起初并没有掌握太多的关键核心技术,但能够在满足需求方面比对手更快,所以成长起很多自己的国际品牌,这个方面值得物联网学习。没有必要也可能我们还不具备强大的资金研发实力,在核心技术的突破上我们可以多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
《中国产经新闻》:大量无谓的信息处理,正在消耗看似取之不尽的计算能力,消耗大量的电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未来的物联网,还将为现有的互联网“制造”更多的信息。而如果不及时规划好、控制好信息的采集和流向,甚至会演变成更大的灾难。您认为该如何应对这一新的信息“污染”和“能耗”问题?
周洪波:正是这些“机器自动生成(制造)的信息”的出现催生了“物联网”,“物联网”概念的出现也正是为了在技术和业务以及政府监管层面更好地规范化、标准化这个产业,结合绿色计算和云计算技术,应对信息“污染”和“能耗”的问题。
姜培峰:有点杞人忧天了。正如很多人担心汽车多了没路一样,这是个本末倒置的问题,有点因噎废食,我的感觉对一个新生事物,多看其正面作用,让它顺利快速成长是关键。
《中国产经新闻》:对于这一新兴技术,您认为国家从战略层面在推进标准、产业协同和应用孵化和有策略地选择在某些特定领域的集中突破(如智能交通、物流、食品安全监督等)等方面该如何逐步丰富物联网内涵?
周洪波:在智能交通、物流、食品安全监督等方面,其实已经用“物联网”技术做了很多工作(同方的ezM2M软件平台及系列产品从2003年开始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业务),只是以前不叫“物联网”而已。
这样的系统一般都运行在内网或专网上,需要在互联互通,统一规划,安全保障,营运维护等方面得到提升,目前,“物联网”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日益受到重视,如果国家能够提前规划,注重全局性,可以减少或避免以往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在物联网系统中再次重演,物联网的内涵将得到不断丰富。
姜培峰:国家的这些集中突破其实就是在丰富着物联网的内涵,当特定的领域都不特定了,物联网的春天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