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桎梏?城市一卡通柳暗花明
作者:刘明
来源:中国智能卡网
日期:2009-10-21 09:26:13
摘要:理论上论证可行的计划,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那么城市一卡通这一项利民惠民的举措究竟为什么会“卡”住呢?城市一卡通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1993年4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全民使用信用卡的倡议,同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 ——金卡工程。专家们预计它的实现必将加速我国金融现代化步伐,从而提高社会运作效率,方便人民工作生活。1999年,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试运行一卡通“sptcc”,经过五年多以来的建设和完善,上海市的一卡通系统现已通过验收,并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城市一卡通项目之一。
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权威机构针对城市一卡通给出准确定义,一般认为城市一卡通是以“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为目标的、把“金融支付”与“数字化信息”相融合,在应用方面涉及到公交、出租、地铁、旅游、医疗卫生、高速公路收费等交通缴费、公共事业缴费以及小额消费等领域,旨在为市民在出行和消费方面提供便捷服务的一卡通工程。如今城际通和小额消费支付是城市一卡通发展的新趋势。
纵观我国城市一卡通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因此,城市一卡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省市相继投入资金、人力发展一卡通工程。同时,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城市一卡通的发展不会只停留在公交、地铁等支付交通出行消费的初级层次上,小额消费和城际通是城市一卡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的形势上分析,国内大多数城市一卡通在小额消费和城际通的发展上后劲不足,略显疲软,运作起来也是举步维艰。例如,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区域性一卡通的地区,区域内城市几乎都建设了一卡通系统,在2004年1月,长三角14城市在无锡召开互通研讨会,会议决定不但要建立了联络会议制度,还成立了技术、政策、市场3个协调小组。可是,理论上论证可行的计划,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那么城市一卡通这一项利民惠民的举措究竟为什么会“卡”住呢?城市一卡通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城市一卡通究竟“卡”在了哪里?
城市一卡通的优势就在于“通”,它就如同一条纽带,把城市中的各行业、各部门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其中包括政府、商户、银行和消费者,四者在这一过程中都扮演着自己特定的角色,这样就会出现政府部门、银行、商家等行业、部门间的协调问题,部门利益、合作程度和对市场运作能力等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消费者作为特殊环节,自身的喜好和认识都对城市一卡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首先,城市一卡通的后期服务还不完善。在城市一卡通发展过程中,后期建设还存在问题,比如说城市一卡通充值不方便、押金比较多、退卡换卡也不方便等。
其次,城市一卡通在小额支付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市一卡通的小额支付功能刚刚起步,支付的范围也比较窄,并且除了公交等少数领域优惠外,其他领域的优惠措施不明显,而且只能局限于金额比较少的领域消费。
第三,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市民们心理还存在着抵触心理,他们更放心实实在在的现金交易,而且城市一卡通的安全性和兼容性也是市民们担心的重要因素。
第四,政府在推广城市一卡通过程中还应该增加力度。在我国还没有相关城市一卡通的法律法规,法律方面的缺失一定限度上也限制了一卡通的发展。而且在城市一卡通推广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第五,就城际通来说,各地发展不统一,不同地域所使用的IC卡技术系统也不同,发展比较晚的地方往往采用最新的技术,发展较早的地方如若适时的更新也并不容易,客观上就产生了技术上的不统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城市一卡通”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支付手段的日益成熟而提出的新概念。
在众多城市中推出的一卡通项目中,香港的“八达通”卡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八达通在1997年9月1日开始使用,最初只应用在巴士、铁路等公共交通工具上,1999年,八达通就扩展到非公共交通的零售服务,陆续扩展至其他行业,包括商店、食肆、停车场等业务,也用作学校、办公室和住所的通行卡。2005 年11月,八达通推出一项名为“八达通日日赏”的优惠计划。八达通使用者只要在指定商店购物,可用八达通或现金付款,然后使用已申请八达通日日赏计划的八达通卡储值积分,直至指定的积分时可换领奖品。充值的方法也由最初的充值机,扩展至商店付款处和以信用卡、银行账户自动转账。八达通是全世界最早也是最成功的电子货币之一,普及程度也是全世界比较高的城市一卡通。
据业内人士分析,“八达通”成功经验可分为:
第一:利益均沾责任共担。“八达通”也是由香港地铁等五家主要公共交通运输公司共同开发、共同持有股权的,五大公司利益均沾责任共担。
第二:行业自律措施确保公开透明运作。香港金管局在监察零售支付系统运作的安全与效率时,一直鼓励业界出台和遵守相关的实务守则,进行自我监管。“八达通 ”系统营运商——“八达通”卡有限公司已出台《多用途储值卡营运实务守则》,该守则是自愿发布的非法定守则,香港金管局认可该守则,并不时检讨守则内容及监察八达通公司的执行情况。
第三:统筹规划,保障后期服务工作质量。“八达通”使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包括香港的大部分公交车、停车场、快餐店和超市等。“八达通”的网点比银行的网点多,查询、充值以及办理退卡手续非常方便。除了有自动充值体系,遍布地铁、轻铁、巴士、机场的客务中心都可以为乘客人工充值,遍布香港的任何一间 “7-11”便利店随时可以提供充值服务,如果香港人愿意在银行办理一份“委托自动充值”手续,香港的银行还可以为持卡人进行“自动”补钱服务。
燎原之势的城市一卡通还需要我们反思
绝大多数的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看好城市一卡通的发展潜力,不难发现最近几年内的城市一卡通的点点星光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珠江三角区的城市一卡通已经初具规模,但真正做到“一卡在手,万事无忧”还需要时间来完善。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趋势,过程中难免出现曲折,我国城市一卡通的发展还处在转型阶段,在公交一卡通派生出来的城市公共事业缴费、金融应用、城市管理和城际通等功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城市一卡通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在前期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环节有待完善。例如,近日在安徽省淮南市推出的“畅通卡” 实现了与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昆山、阜阳等6座城市的城际互通。但是这张却在附近的合肥、六安等地却被“卡”住了。淮南与这6座城市的联系与近在咫尺的合肥相比,客观上要少得多,尤其是在合肥、淮南两市均提出“合肥同城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
城市一卡通的发展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要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首先,在城市一卡通的发展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尤其表现在城际通方面,合理配置有效资源,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开拓多种盈利模式和分配模式,各方都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才能不遗余力的发展好城市一卡通工程,市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第三,政府还应该加大调控力度。在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笔者认为,小额支付和城际通初期发展的困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在各地方遇到的问题也不可一概而论,具体问题还应该要具体分析。
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权威机构针对城市一卡通给出准确定义,一般认为城市一卡通是以“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为目标的、把“金融支付”与“数字化信息”相融合,在应用方面涉及到公交、出租、地铁、旅游、医疗卫生、高速公路收费等交通缴费、公共事业缴费以及小额消费等领域,旨在为市民在出行和消费方面提供便捷服务的一卡通工程。如今城际通和小额消费支付是城市一卡通发展的新趋势。
纵观我国城市一卡通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因此,城市一卡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省市相继投入资金、人力发展一卡通工程。同时,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城市一卡通的发展不会只停留在公交、地铁等支付交通出行消费的初级层次上,小额消费和城际通是城市一卡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的形势上分析,国内大多数城市一卡通在小额消费和城际通的发展上后劲不足,略显疲软,运作起来也是举步维艰。例如,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区域性一卡通的地区,区域内城市几乎都建设了一卡通系统,在2004年1月,长三角14城市在无锡召开互通研讨会,会议决定不但要建立了联络会议制度,还成立了技术、政策、市场3个协调小组。可是,理论上论证可行的计划,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那么城市一卡通这一项利民惠民的举措究竟为什么会“卡”住呢?城市一卡通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城市一卡通究竟“卡”在了哪里?
城市一卡通的优势就在于“通”,它就如同一条纽带,把城市中的各行业、各部门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其中包括政府、商户、银行和消费者,四者在这一过程中都扮演着自己特定的角色,这样就会出现政府部门、银行、商家等行业、部门间的协调问题,部门利益、合作程度和对市场运作能力等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消费者作为特殊环节,自身的喜好和认识都对城市一卡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首先,城市一卡通的后期服务还不完善。在城市一卡通发展过程中,后期建设还存在问题,比如说城市一卡通充值不方便、押金比较多、退卡换卡也不方便等。
其次,城市一卡通在小额支付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市一卡通的小额支付功能刚刚起步,支付的范围也比较窄,并且除了公交等少数领域优惠外,其他领域的优惠措施不明显,而且只能局限于金额比较少的领域消费。
第三,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市民们心理还存在着抵触心理,他们更放心实实在在的现金交易,而且城市一卡通的安全性和兼容性也是市民们担心的重要因素。
第四,政府在推广城市一卡通过程中还应该增加力度。在我国还没有相关城市一卡通的法律法规,法律方面的缺失一定限度上也限制了一卡通的发展。而且在城市一卡通推广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第五,就城际通来说,各地发展不统一,不同地域所使用的IC卡技术系统也不同,发展比较晚的地方往往采用最新的技术,发展较早的地方如若适时的更新也并不容易,客观上就产生了技术上的不统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城市一卡通”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支付手段的日益成熟而提出的新概念。
在众多城市中推出的一卡通项目中,香港的“八达通”卡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八达通在1997年9月1日开始使用,最初只应用在巴士、铁路等公共交通工具上,1999年,八达通就扩展到非公共交通的零售服务,陆续扩展至其他行业,包括商店、食肆、停车场等业务,也用作学校、办公室和住所的通行卡。2005 年11月,八达通推出一项名为“八达通日日赏”的优惠计划。八达通使用者只要在指定商店购物,可用八达通或现金付款,然后使用已申请八达通日日赏计划的八达通卡储值积分,直至指定的积分时可换领奖品。充值的方法也由最初的充值机,扩展至商店付款处和以信用卡、银行账户自动转账。八达通是全世界最早也是最成功的电子货币之一,普及程度也是全世界比较高的城市一卡通。
据业内人士分析,“八达通”成功经验可分为:
第一:利益均沾责任共担。“八达通”也是由香港地铁等五家主要公共交通运输公司共同开发、共同持有股权的,五大公司利益均沾责任共担。
第二:行业自律措施确保公开透明运作。香港金管局在监察零售支付系统运作的安全与效率时,一直鼓励业界出台和遵守相关的实务守则,进行自我监管。“八达通 ”系统营运商——“八达通”卡有限公司已出台《多用途储值卡营运实务守则》,该守则是自愿发布的非法定守则,香港金管局认可该守则,并不时检讨守则内容及监察八达通公司的执行情况。
第三:统筹规划,保障后期服务工作质量。“八达通”使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包括香港的大部分公交车、停车场、快餐店和超市等。“八达通”的网点比银行的网点多,查询、充值以及办理退卡手续非常方便。除了有自动充值体系,遍布地铁、轻铁、巴士、机场的客务中心都可以为乘客人工充值,遍布香港的任何一间 “7-11”便利店随时可以提供充值服务,如果香港人愿意在银行办理一份“委托自动充值”手续,香港的银行还可以为持卡人进行“自动”补钱服务。
燎原之势的城市一卡通还需要我们反思
绝大多数的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看好城市一卡通的发展潜力,不难发现最近几年内的城市一卡通的点点星光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珠江三角区的城市一卡通已经初具规模,但真正做到“一卡在手,万事无忧”还需要时间来完善。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趋势,过程中难免出现曲折,我国城市一卡通的发展还处在转型阶段,在公交一卡通派生出来的城市公共事业缴费、金融应用、城市管理和城际通等功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城市一卡通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在前期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环节有待完善。例如,近日在安徽省淮南市推出的“畅通卡” 实现了与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昆山、阜阳等6座城市的城际互通。但是这张却在附近的合肥、六安等地却被“卡”住了。淮南与这6座城市的联系与近在咫尺的合肥相比,客观上要少得多,尤其是在合肥、淮南两市均提出“合肥同城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
城市一卡通的发展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要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首先,在城市一卡通的发展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尤其表现在城际通方面,合理配置有效资源,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开拓多种盈利模式和分配模式,各方都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才能不遗余力的发展好城市一卡通工程,市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第三,政府还应该加大调控力度。在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笔者认为,小额支付和城际通初期发展的困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在各地方遇到的问题也不可一概而论,具体问题还应该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