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食品业呼唤全程管理 成本困扰RFID应用

作者:邱江勇
来源:中国电子报
日期:2009-10-20 09:16:57
摘要:RFID技术可以从两个方面保证食品安全:第一,实现对食品“源头”的追溯;第二,增强食品在其供应链中各个操控环节信息的可见性。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为兽医站工作人员正为生猪打上RFID耳标。
  

    你有没有想象过这些场景:对于某公司养殖基地的牛,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其饲养过程中的饲料、药品投入情况;即使将来任意一块牛肉产品出了质量问题,也可以立即追溯到是哪头牛出了“纰漏”;只要与超市等连锁店签订协议,就可以实现对牛肉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的跟踪与追溯。 

    如今这些全能实现,只需在养殖期间给每头牛加贴一个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RFID标签就像牛的身份证,记载着它的基本信息,包括养殖信息,以及日后加入的在屠宰车间形成的条码信息、在分割车间补充的厂商信息和产品的检疫信息等,这些信息又可以和网络实现衔接。  

    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标签,既可以帮助我们追溯食品的“源头”,还能实现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   

    RFID应用推广有喜有忧   

    所谓RFID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系统,就是通过为食品及其原材料加贴RFID电子标签,结合传感器、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等对食品在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零售及消费等各环节的状态进行跟踪和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应链记录,从而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追溯,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排除问题食品,确保食品的安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博士后倪晚成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RFID技术可以从两个方面保证食品安全:第一,实现对食品“源头”的追溯;第二,增强食品在其供应链中各个操控环节信息的可见性。  

    据倪晚成介绍,近年来在食品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大背景下,国家863计划和农业部948项目都将RFID技术应用于蔬菜和畜牧业食品生产质量监管作为重要支持项目,推动了我国RFID食品追溯系统的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各省份、各大城市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RFID食品溯源系统的应用,并在很多地方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然而,当前RFID食品追溯系统在我国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仍有一些不足。倪晚成认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现有的RFID溯源系统仅局限在对食品“源头”的追溯,缺乏对食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信息的掌握,距“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全程追溯还存在较大距离。第二方面,推广工作比较难。食品溯源涉及对象比较多,包括原料供应方、产品提供方(种植蔬菜的农户、饲养牲畜的牧场、食品制作的厂家等),物流供应链(各级代理、批发商,物流运输等),零售商以及各类需求不同的用户,还有各个不同的RFID溯源系统的提供商。“如何协调这些对象,使之组合到RFID溯源系统上来,困难非常大。”倪晚成说。  

    在采访中,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金卡分公司总经理刘旭儒指出,总体来讲, RFID在国内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应用刚刚起步,大部分应用仅仅停留在单一品种、局部环节的安全监管上。他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实施RFID信息化管理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则强调,在RFID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一定要跟上。他透露,欧盟之所以普遍实施了食品追溯制度,关键在于2002年欧盟出台了(EC)No.178/2002号法规,又称食品安全白皮书。该法规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对于进口食品,不具备可追溯性的禁止进口。为了满足该法规的要求,欧盟国家纷纷实施了食品追溯制度。罗秋科称:“我国建立食品追溯制度,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以及政府的推动。”   

    成本是推广的最大障碍   

    如果说现在有什么影响了RFID的大规模应用,价格因素首当其冲。要真的做到单件产品不论蔬菜、鸡蛋都贴有RFID标签,势必要求标签价格非常低,像现在的条形码一样。  

    刘旭儒告诉记者,如果要使用RFID技术对食品及其原材料进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追溯,不仅需要对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包装加贴RFID电子标签,还需要对农场、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零售企业等进行生产线和管理流程改造,加装RFID标签发行及数据自动采集设备。“由于总体成本较高,所以使用RFID技术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目前仅仅在小范围内试行,距离大规模推广还有一定距离。”刘旭儒说,“食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食品企业缺乏参与RFID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了解,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是一个典型的“开环”应用,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和供应链上的企业。虽然RFID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但各部门和企业仍然要考虑自身的投入效益。“RFID标签的成本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困扰其在食品安全中应用的瓶颈。”倪晚成说。他认为,在现阶段甚至今后的RFID应用中,都可以采用RFID与条形码结合使用的方式。通过对RFID标签回收多次使用以降低成本;在零售环节后,将条形码作为消费者手中食品的标识,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查询和方便企业实现问题产品的召回。  

    罗秋科表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是各种技术的结合,在需要并适合采用RFID技术的环节可以采用RFID技术,但在采用条形码等技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环节还是建议采用条形码技术,因为条形码标签的成本毕竟要比RFID标签的成本低很多。  

    采访中,有关专家强调,推广RFID在食品安全跟踪和追溯中的应用、消除成本障碍,需要有一个部门进行有力的统筹,以及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推动。  

    对此,刘旭儒说:“在实现RFID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系统大规模推广之前,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应的信用体系和奖惩制度,鼓励食品企业参与,促使食品企业从中获益。”而倪晚成提出,为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应通过政策优惠甚至必要的行业规定鼓励、要求相关企业加入食品安全系统,成为食品追溯的重要节点;采用科技手段,设立“食品身份证”,设置产品履历表,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推动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卡产业副总经理别风雷则指出,成本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将是综合协调后的产物,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同参与,而就目前的RFID标签价格和应用的实际状况来看,还需要让各方认识、认可这一事物的作用后才能够最终形成各方都接受的成本分摊方式。   

    RFID热背后的冷思考   

    如今关于RFID在食品追溯中应用的话题已经热得有些发烫,有人提出,“利用RFID技术可以解决食品安全的所有问题”。俗话说,过犹不及。对于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技术而言,炒得火热不一定利于其健康发展,适当“降降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院长刘普合就对RFID技术在应用推广中出现的某些倾向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不但要在白条猪上有个(RFID)码,还特别强调在每块分割肉上也有个码,查码即知其家族信息。”他认为这种一品一码的全程追溯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即谁来保证码上的信息与实物相对应。“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在鱼身上装上RFID标签就一切可知。”刘普合说,“我则要问,RFID标签不是鱼身上长出来的吧,凭什么把RFID标签装在这条而不是那条鱼身上?”他提出,要让RFID派上合适的用场,因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好比一场大戏,RFID在其中只是扮演了一个角色,如果食品安全体系目标不合理,部门责任衔接不清楚,制度供给跟不上,一个RFID又能怎么样?“一些官员和专家片面地认为RFID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带来食品安全的革命,其实缺少社会实证。”刘普合对记者说。在他看来,RFID无法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RFID的“困境”不在于其本身能力不足,而是赋予RFID角色的人还没把目标系统说清楚。“说到底,‘放心店’比‘放心码’更可信、更可行。”刘普合告诉记者。  

    面对RFID热,罗秋科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RFID技术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受环境的限制以及成本较高等,“RFID技术目前在猪、牛、羊饲养阶段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多,但是很多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并不完全适合采用。目前单纯利用RFID作为数据载体应用于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追溯的应用案例还没有看到”。  

    他强调,RFID技术不是万能的,任何追溯系统都不能绝对保证和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RFID技术成本再低,条形码等其他自动识别技术仍有其优势。  


RFID食品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包含3个层次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