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V 非接触IC卡终端输入点规范
作者:银行卡检测中心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8-09-10 16:30:17
摘要:近年来,各支付组织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区域开始了非接触IC卡和终端的支付应用。在这种背景下,EMVCo亟需一种机制来保证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支付应用能够共存于同一终端上,确保设备能向后和向前兼容。
近年来,各支付组织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区域开始了非接触IC卡和终端的支付应用。在这种背景下,EMVCo亟需一种机制来保证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支付应用能够共存于同一终端上,确保设备能向后和向前兼容。
为实现这一目的,EMVCo 制订了非接触IC卡终端输入点规范(Entry Point Specification V1.0),并于2008年5月正式颁布。输入点(Entry Point)的主要作用是找到适当的AID及其对应的内核,建立候选列表。一旦应用列表被建立,内核被选定,后续的工作将由应用内核(即,主要为JCB、 VISA、MASTERCARD应用)来接管。EMVCo提出的输入点规范主要由6个阶段构成:
1.预条件(Pre-Condition):获取交易金额和随机数,取回终端最低限额、终端非接触最低限额、非接触交易限额、CVM执行限额、状态检查支持标识、零金额交易允许标识。
2.预交易处理(Pre-Processing):在终端激活非接触界面和持卡人出示非接触卡前的处理,主要是使用预条件中获得的数据,执行非接触交易是否允许检查、CVM是否需要执行检查、是否需要联机检查、零金额交易检查和状态检查等,将检查结果设置于内部计数器中。
3.上电(Protocol activation):激活非接触界面,请求持卡人出卡。
4.AID和内核选择(AID and Kernel Selection):通过PPSE选择,确定候选应用列表,执行最终选择,选中本次交易的AID及相应的内核。
5.内核激活(Kernel Activation):输入点将控制移交给选中的应用内核。一旦内核被激活,所有的命令和响应交给内核处理。
6.下电(Protocol Deactivation):当内核完成处理后,输入点再次激活,完成非接触界下电。
为实现这一目的,EMVCo 制订了非接触IC卡终端输入点规范(Entry Point Specification V1.0),并于2008年5月正式颁布。输入点(Entry Point)的主要作用是找到适当的AID及其对应的内核,建立候选列表。一旦应用列表被建立,内核被选定,后续的工作将由应用内核(即,主要为JCB、 VISA、MASTERCARD应用)来接管。EMVCo提出的输入点规范主要由6个阶段构成:
1.预条件(Pre-Condition):获取交易金额和随机数,取回终端最低限额、终端非接触最低限额、非接触交易限额、CVM执行限额、状态检查支持标识、零金额交易允许标识。
2.预交易处理(Pre-Processing):在终端激活非接触界面和持卡人出示非接触卡前的处理,主要是使用预条件中获得的数据,执行非接触交易是否允许检查、CVM是否需要执行检查、是否需要联机检查、零金额交易检查和状态检查等,将检查结果设置于内部计数器中。
3.上电(Protocol activation):激活非接触界面,请求持卡人出卡。
4.AID和内核选择(AID and Kernel Selection):通过PPSE选择,确定候选应用列表,执行最终选择,选中本次交易的AID及相应的内核。
5.内核激活(Kernel Activation):输入点将控制移交给选中的应用内核。一旦内核被激活,所有的命令和响应交给内核处理。
6.下电(Protocol Deactivation):当内核完成处理后,输入点再次激活,完成非接触界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