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食”全“食”美 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为可以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的选手村餐厅。本报记者范江怀摄
“民以食为天”。根据历届奥运会的经验,餐饮服务往往是决定一届奥运会成败与国际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奥运会期间预计将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左右的注册人员和700万人次的观众提供餐饮服务。不论是奥运场馆、奥运村、媒体村这些“奥运区域”的供餐服务,还是公共场合“非奥运区域”里的餐饮需求,如何确保来自五洲的宾朋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北京都准备好啦!
奥运区域——“家常味道”可口放心
作为奥运会中的“主角”,运动员们会吃些什么?
不是山珍海味,不是奇珍异食,相反,为了不影响比赛中的表现,吃到自己最熟悉、最有安全感的食物对运动员来说才最为重要。 这正是奥运会运动员菜单制定的重要依据。
24小时开放的主餐厅,设置了地中海餐区、国际餐区、亚洲及中国餐区,打破一星期思维定势的8天一轮换的菜单,每天的菜品多达几十种,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餐饮处处长抗易透露,由于奥运会“国际化”的因素,奥运村菜单西餐将占到七成左右,中餐则第一次占有“一席之地”,主打食品就是北京烤鸭和水饺。考虑到不同国家文化背景、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菜单里包含清真、素食、低糖等多种菜式,确保各国运动员都能吃到自己国家的家常菜。此外每一道菜品都配有营养卡,标注有该菜品的原材料构成、脂肪及热量含量等,让运动员们吃得“明明白白”。
食物不仅要熟悉可口,对于参赛的运动员而言,更要吃得安全。北京奥运会期间预计要为注册人员及现场观众日均供餐1300万份,食品安全无疑备受关注。
一辆装载奥运食品的运输车在行驶途中的位置及车厢内湿度、温度实时受到监控,一旦偏离路线或温、湿度超标,监控系统会发出警报;当它经过奥运场馆大门时,门口安装的RFID射频识别系统会将车内所载食品的生产厂家、物流公司乃至种植养殖地点等信息逐条显示;所有的奥运食品都贴有电子标签,轻轻一扫即可知道该食品从种养、施肥以及在加工、运输、包装、分装、销售等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这不是科幻大片中的场景,这是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唐云华向记者演示的奥运食品安全监控追溯系统。这套系统利用GPS、GIS、RFID电子标签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从运动员的菜单、食品原料一直追溯到物流配送中心、生产加工企业乃至农业的种植养殖源头,确保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万无一失。这套系统已经在“好运北京”赛事中通过试运行,奥运会期间将覆盖所有的奥运会指定宾馆、场馆、奥运村、生产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运输车辆、医院等,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可以立刻“追根溯源”查找到原因。
唐云华表示,北京市制定了严格的奥运食品安全保障方案,能够确保奥运会供应运动员村和有关场馆食品安全,特别是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标准严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各国参赛代表团可以放心地在奥运村内和场馆内就餐。
非奥运区域——“中西合璧”众口可调
喜欢北京烤鸭的美国朋友莫斯上周末去自己常去的“全聚德”烤鸭店就餐,突然发现菜单变了,一些新添的如鸭茸奶油蘑菇汤等菜品颇有些自己熟悉的西餐的感觉。
这是“全聚德”刚刚推出的由60道迎奥运菜品组成的“奥运菜单”。而近段时间,北京的诸多老字号饭店也都在大打“奥运牌”,在菜品“中西合璧”的研发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各色美食倾倒了无数的外国宾朋。看比赛,游名胜,品美食,对于在奥运会期间光临北京的游客而言,可谓是一大快事,中华美食也借机得到更多面向世界的机会。因此,北京奥运赛场之外的“奥运”餐桌同样引人注目。
除了在味道上更照顾外国朋友的饮食习惯,许多餐厅还结合奥运场馆、奥运比赛项目等“奥运”元素,推出了色味俱佳的特色奥运菜肴,甚至把“鸟巢”、“棒球”等都搬上餐桌,营造出浓厚的奥运氛围。
尽管中国美食充满“诱惑”,但许多中国菜名却让外国朋友伤脑筋。如今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一本由北京市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市旅游局联合编撰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已在奥运会倒计时50天之际推出,里面对中国常见的1500多种菜品名称进行了英文翻译,遵循的原则是从菜品的原料、烹饪方法、形状或口感等角度来描述,并已经发放给北京所有星级饭店、餐厅以及住宿达标单位推荐使用。虽然有些菜名翻译少了些中国文化底蕴,但对于关心“嘴里到底吃进去的是什么”的外国朋友而言,“夫妻肺片”被翻译成“泡在辣椒酱里的牛肉和牛内脏”,一目了然。再加上已有许多饭店对服务人员进行了英语培训,相信可以帮助外国朋友更好地进行就餐。
除此之外,就餐环境和卫生状况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像莫斯常去“全聚德”就餐,除了味道好外,周到的服务、舒适干净的环境也是他所钟意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有近700万人次的游客来到北京,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要靠遍布大街小巷的餐馆饭店解决。如何能保证吃到可口又放心的美食?很简单,认准饭店里挂着的A、B、C、D的卫生等级牌。北京市如今已经完成了对所有餐馆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从A级到D级由高到低的卫生标准可以成为就餐时的重要参考。
其实,北京市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涉及整个北京市以及京外5个合办与协办城市,不仅是注册人员,市民、观众、游客等群体的食品安全都将得到保证。利用食品安全监控追溯系统,确定10大类345个品种的食品安全主体标准,设立近100个食品安全监测点,成立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一系列举措都在为奥运期间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奥运会后这种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保障同样将继续惠及北京市民与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