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功能有望成为手机标配
作者:徐恒
来源:中国电子报
日期:2008-04-02 11:46:35
摘要:由于中国NFC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各方都希望自身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市场运营模式显得不够成熟。同时,合作共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由于中国NFC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各方都希望自身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市场运营模式显得不够成熟。同时,合作共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高效,仅用一张卡片就能瞬间完成地铁票据的支付。不过,当我们享受着各类银行卡、IC(集成电路)卡带来的便捷时,我们也逐渐被数量渐增的卡片所困扰。3月下旬,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NFC亚太地区峰会上,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大客户部经理曾达峰风趣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打了个比方:“每天上班的时候我们得拍三下:第一拍一下各类卡片和钱包带没带,第二拍一下钥匙带没带,第三拍一下手机带没带。很多人在想,如果将这些卡集成在一起,将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方便。”而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则会实现曾达峰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这个梦想。
市场前景广阔诱人产业链各方纷纷出击
NFC技术脱胎于无线设备间的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及互连技术,它可以满足任何两个无线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内容访问、服务交换,并使之更为简约。
定义总是枯燥的,实际上NFC意味着:当你手里拿着手机,在一个音乐会的广告海报前面,将手机接近海报,海报的信息便随之传入手机;要想买票入场,可以利用嵌在手机中的智能卡支付票款。这就是NFC想要带给我们的生活享受。诺基亚企业业务发展部经理张一成告诉记者,目前NFC技术主要应用于支付、票务、门禁和防伪等领域。
NFC与手机和各类银行卡及非接触式卡片的结合,将使NFC市场得到急速膨胀。据了解,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5亿。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5亿张,再加上各类交通卡、加油卡,我国银行卡及非接触式卡片已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将手机和支付卡结合于一体的NFC手机将成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据市场报告预测,到2010年全球范围内30%的新手机会集成NFC技术,全球将有超过5亿部NFC手机。
面对前景广阔的市场,NFC产业链各方通过合作,纷纷展开行动,希望在该市场中取得主动权。
曾达峰告诉记者,厦门移动已于今年3月28日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厦门E通卡运营公司和北京握奇数据系统公司,共同宣布了移动e通卡的正式商用。早在去年,厦门移动与数据安全芯片供应商北京握奇数据等公司就进行了相关的NFC合作试点工作,推出了具有SIMpass技术的移动e通卡,从而实现公交IC卡、身份识别和移动小额支付等电子商务服务功能。
著名的手机终端制造商诺基亚公司也曾在美国纽约和我国台湾等地区携手银行、发卡商及电信运营商针对地铁、便利店等小额支付,开展了一系列NFC试点项目。张一成表示,由中国银联牵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五家银行参与的试点项目,已于今年1月9日开始在上海投入运营。该试点是通过使用具有NFC技术的诺基亚6131i手机来实现手机银行卡非接触支付。
作为国内专业的移动金融服务公司——联通华建网络公司技术副总监翟巍也表示,联通华建与中国联通、中国银联和某商业银行的业务试点仍在准备当中,去年曾组织相关厂商做了技术测试,目前正在完善不足之处,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起启动并实施业务试点。
总之,不论是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制造商、中游的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还是下游的终端制造商、设备提供商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各大厂商纷纷发力NFC领域,均希望在这诱人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不同方案力争主导国标推出将成拐点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各大厂商联手展开试点的同时,也推出了不同的运营方案。目前主要有三种:张一成告诉记者,诺基亚推出的这款商用NFC手机6131i采取的方案是将NFC芯片和安全芯片均内置于手机里。第二种方案则是GSMA(全球移动通信联盟)支持的方案,即把安全芯片放到SIM卡上,NFC芯片内置于手机里面,通过NFC芯片和SIM(客户识别模块)卡通信标准来进行通信。杨秉卫告诉记者,GSMA于去年10月19日宣布了NFC芯片和SIM卡通信标准,即单线连接协议(SWP)。第三种方案则是将安全芯片及NFC芯片均放到SIM卡上,握奇数据推出的SIMpass方案则属于此类。
“后两种方案的好处是用户更换手机时,原来的服务还可以继续使用,比较方便。”张一成对记者说。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今后NFC芯片和今天的摄像头一样,成为手机标准配置,那么用户在更换手机时也不必担心其是否具有NFC功能。
目前,各项试点中推出的不同方案均还没有上升为国家标准,握奇数据副总裁高翔向记者透露,国家标准可能会在今年8月推出,届时产业链各方将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产品研发与制造。各大厂商目前也均处于观望态势中,中兴通讯公司电子支付产品经理黄锐向记者表示,三种方案都有可能成为国家标准,中兴也能够为不同方案推出相配套的产品。张一成也告诉记者:“作为终端厂商,我们会推出支持这一标准(国家标准)的NFC手机。”由此可见,国家标准的推出势必会成为NFC市场新的起点和拐点。
产业链条仍需完善运营模式亟待成熟
对于NFC手机支付目前遇到的困难及瓶颈,业内人士均表示产业链的不完善制约了NFC市场的发展。张一成告诉记者,目前产业链存在三点困难:一是NFC手机数量比较少,二是受理环境有待改善,三是应用领域需要扩大。“当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也将决定NFC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比如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以及商户包括手机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张一成补充道。的确,方案的不同意味着合作及运营模式的不同。“由于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包括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翟巍这样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NFC市场运营模式显得不够成熟,合作共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今天,每个服务提供商都有他们的责任和优势。银行的优势在于具有管理平台和防火墙,移动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市场推广。在法国,产业的发展在向移动运营商的方向走,因为手机最终是移动运营商采购的,但这不代表银行就没有角色,在这个应用中,银行承担着提供整体个人化信息、安全性的角色。最重要的是,产业链各环节要建立共赢模式。”杨秉卫对记者说。
针对如何构建共赢模式,杨秉卫又表示:“在NFC产业链上下游,要有大家共同信任的第三方,对整个手机支付应用的过程进行管理,在各方之间进行协调。具体来说,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协调运营商与其他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管理NFC的客户数据库等等。有了这个第三方,可以帮助服务提供商将各种应用更快速地送达到用户。”
面对巨大的商机,中国的NFC究竟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NFC产业链构成
(1)内容提供商:NFC内容提供商为移动用户提供所需服务,使他们可以访问海报、杂志中的数字内容。此外,NFC内容提供商还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增值内容,使它们的增值业务平台能为用户提供可供查询的商业信息。
(2)芯片制造商:芯片厂商提供NFC芯片及相关接口附件。
(3)终端制造商:终端厂商根据NFC芯片研发制造相关的NFC手机,之后出售给用户或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NFC手机将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
(4)设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提供专用的NFC手机支付读卡器、系统设备及应用软件。
(5)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移动网络,实现身份鉴定、空中充值以及手机搜索等功能。
(6)金融机构:提供支付平台接口、支付结算、金融安全及金融类业务。
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高效,仅用一张卡片就能瞬间完成地铁票据的支付。不过,当我们享受着各类银行卡、IC(集成电路)卡带来的便捷时,我们也逐渐被数量渐增的卡片所困扰。3月下旬,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NFC亚太地区峰会上,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大客户部经理曾达峰风趣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打了个比方:“每天上班的时候我们得拍三下:第一拍一下各类卡片和钱包带没带,第二拍一下钥匙带没带,第三拍一下手机带没带。很多人在想,如果将这些卡集成在一起,将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方便。”而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则会实现曾达峰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这个梦想。
市场前景广阔诱人产业链各方纷纷出击
NFC技术脱胎于无线设备间的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及互连技术,它可以满足任何两个无线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内容访问、服务交换,并使之更为简约。
定义总是枯燥的,实际上NFC意味着:当你手里拿着手机,在一个音乐会的广告海报前面,将手机接近海报,海报的信息便随之传入手机;要想买票入场,可以利用嵌在手机中的智能卡支付票款。这就是NFC想要带给我们的生活享受。诺基亚企业业务发展部经理张一成告诉记者,目前NFC技术主要应用于支付、票务、门禁和防伪等领域。
NFC与手机和各类银行卡及非接触式卡片的结合,将使NFC市场得到急速膨胀。据了解,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5亿。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5亿张,再加上各类交通卡、加油卡,我国银行卡及非接触式卡片已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将手机和支付卡结合于一体的NFC手机将成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据市场报告预测,到2010年全球范围内30%的新手机会集成NFC技术,全球将有超过5亿部NFC手机。
面对前景广阔的市场,NFC产业链各方通过合作,纷纷展开行动,希望在该市场中取得主动权。
曾达峰告诉记者,厦门移动已于今年3月28日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厦门E通卡运营公司和北京握奇数据系统公司,共同宣布了移动e通卡的正式商用。早在去年,厦门移动与数据安全芯片供应商北京握奇数据等公司就进行了相关的NFC合作试点工作,推出了具有SIMpass技术的移动e通卡,从而实现公交IC卡、身份识别和移动小额支付等电子商务服务功能。
著名的手机终端制造商诺基亚公司也曾在美国纽约和我国台湾等地区携手银行、发卡商及电信运营商针对地铁、便利店等小额支付,开展了一系列NFC试点项目。张一成表示,由中国银联牵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五家银行参与的试点项目,已于今年1月9日开始在上海投入运营。该试点是通过使用具有NFC技术的诺基亚6131i手机来实现手机银行卡非接触支付。
作为国内专业的移动金融服务公司——联通华建网络公司技术副总监翟巍也表示,联通华建与中国联通、中国银联和某商业银行的业务试点仍在准备当中,去年曾组织相关厂商做了技术测试,目前正在完善不足之处,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起启动并实施业务试点。
总之,不论是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制造商、中游的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还是下游的终端制造商、设备提供商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各大厂商纷纷发力NFC领域,均希望在这诱人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不同方案力争主导国标推出将成拐点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各大厂商联手展开试点的同时,也推出了不同的运营方案。目前主要有三种:张一成告诉记者,诺基亚推出的这款商用NFC手机6131i采取的方案是将NFC芯片和安全芯片均内置于手机里。第二种方案则是GSMA(全球移动通信联盟)支持的方案,即把安全芯片放到SIM卡上,NFC芯片内置于手机里面,通过NFC芯片和SIM(客户识别模块)卡通信标准来进行通信。杨秉卫告诉记者,GSMA于去年10月19日宣布了NFC芯片和SIM卡通信标准,即单线连接协议(SWP)。第三种方案则是将安全芯片及NFC芯片均放到SIM卡上,握奇数据推出的SIMpass方案则属于此类。
“后两种方案的好处是用户更换手机时,原来的服务还可以继续使用,比较方便。”张一成对记者说。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今后NFC芯片和今天的摄像头一样,成为手机标准配置,那么用户在更换手机时也不必担心其是否具有NFC功能。
目前,各项试点中推出的不同方案均还没有上升为国家标准,握奇数据副总裁高翔向记者透露,国家标准可能会在今年8月推出,届时产业链各方将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产品研发与制造。各大厂商目前也均处于观望态势中,中兴通讯公司电子支付产品经理黄锐向记者表示,三种方案都有可能成为国家标准,中兴也能够为不同方案推出相配套的产品。张一成也告诉记者:“作为终端厂商,我们会推出支持这一标准(国家标准)的NFC手机。”由此可见,国家标准的推出势必会成为NFC市场新的起点和拐点。
产业链条仍需完善运营模式亟待成熟
对于NFC手机支付目前遇到的困难及瓶颈,业内人士均表示产业链的不完善制约了NFC市场的发展。张一成告诉记者,目前产业链存在三点困难:一是NFC手机数量比较少,二是受理环境有待改善,三是应用领域需要扩大。“当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也将决定NFC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比如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以及商户包括手机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张一成补充道。的确,方案的不同意味着合作及运营模式的不同。“由于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包括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翟巍这样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NFC市场运营模式显得不够成熟,合作共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今天,每个服务提供商都有他们的责任和优势。银行的优势在于具有管理平台和防火墙,移动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市场推广。在法国,产业的发展在向移动运营商的方向走,因为手机最终是移动运营商采购的,但这不代表银行就没有角色,在这个应用中,银行承担着提供整体个人化信息、安全性的角色。最重要的是,产业链各环节要建立共赢模式。”杨秉卫对记者说。
针对如何构建共赢模式,杨秉卫又表示:“在NFC产业链上下游,要有大家共同信任的第三方,对整个手机支付应用的过程进行管理,在各方之间进行协调。具体来说,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协调运营商与其他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管理NFC的客户数据库等等。有了这个第三方,可以帮助服务提供商将各种应用更快速地送达到用户。”
面对巨大的商机,中国的NFC究竟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NFC产业链构成
(1)内容提供商:NFC内容提供商为移动用户提供所需服务,使他们可以访问海报、杂志中的数字内容。此外,NFC内容提供商还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增值内容,使它们的增值业务平台能为用户提供可供查询的商业信息。
(2)芯片制造商:芯片厂商提供NFC芯片及相关接口附件。
(3)终端制造商:终端厂商根据NFC芯片研发制造相关的NFC手机,之后出售给用户或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NFC手机将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
(4)设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提供专用的NFC手机支付读卡器、系统设备及应用软件。
(5)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移动网络,实现身份鉴定、空中充值以及手机搜索等功能。
(6)金融机构:提供支付平台接口、支付结算、金融安全及金融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