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标准研究 无所不在的网络向我们走来
作者: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08-01-09 11:48:42
摘要:ITU-T在标准化领域对于无所不在的网络的支持和推动,表明了ITU向服务于信息社会的战略转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技术、标准以及应用的合力推动下,无所不在的网络正朝我们走来。
NGN标准研究转型
ITU-T在标准化领域对于无所不在的网络的支持和推动,表明了ITU向服务于信息社会的战略转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技术、标准以及应用的合力推动下,无所不在的网络正朝我们走来。
1、开启崭新的信息社会
从网络架构上来看,无所不在的网络范围要远远大于NGN。NGN有着很深的强调远程通信“T(telecom)”的烙印,侧重于传统电信网络的演进;无所不在的网络更多的是将原本不属于电信范畴的技术纳入其中,从而真正构建起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网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它是一个支持e-life社会升级到u社会的智能信息架构;无所不在的网络也不仅是一个网络技术术语,而是更强调逻辑网络的服务架构。在物理构成上,它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包括有线传感器网络,这两种网络都需要架构于基础性的网络—NGN之上。在2007年召开的ITU-TNGNGSI会议中,韩国ETRI给出了无所不在的网络的基本构造,即各种传感器网络在最靠近用户的地方组成的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用户在此环境中使用各种服务,NGN则在其中作为核心的处理平台为网络提供支持。
今天,无所不在的网络在部分国家已经从远景变为了现实,令人惊叹的应用已经开始服务于社会的更多领域。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球多媒体研讨会议中,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代表均展示了各自的成果。从试点城市的部署到成熟的设备和产品解决方案,再到令人惊奇的丰富应用的推出,这些成果为人们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的基于无所不在的网络而构建的信息社会。
无所不在的网络的应用和服务在许多领域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实现后勤、环境保护、家庭网络、医疗保健、办公大楼等领域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等。韩国将无所不在的网络称为USN,立足于实现可在社会方方面面发挥作用的丰富USN应用,启动了以应用为主、提升各个行业乃至整个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多个USN项目。其中,USN测试床以及运营项目着眼于具体的行业应用,通过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实施7大USN应用项目,包括海滨的安全管理、地表水监控系统、U-Port(U港口)、公路健康监控、3大河流的健康监控、天气信息系统以及灾难监控等。U-City(U城市)项目则着眼于提升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国家、当地政府以及非政府性组织的主导,利用新兴的RFID技术、USN以及原有的IT技术将所有的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最终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无所不在的信息城市。目前,韩国的许多城市都已经在计划实施U-City,主要服务包括了U-Home(U家庭)、U-ITS(U智能交通系统)、U-FMS(U综合交通管理系统)、U-Monitoring(U监控)等。日本则是将信息化注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可以从电影海报连接到相关影视的视频信息和售票信息,可以在超级市场获取各种蔬菜和食物的产地和属性,可以在餐馆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包括餐饮业的分布、分类以及一些其他服务。
2、标准化加快ITU转型进程
无所不在的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从设想变为现实,从局部应用变为规模推广,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而技术的标准化则是应用大范围推广的重要推动力。无所不在的网络,让任何事物以及与该事物相关联的信息接入全球性的网络,因此融合标准以打破信息“孤岛”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正因为如此,ITU-TNGNGSI开始启动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包括标识管理等系列标准草案的制定,这是ITU-T转型的里程碑,是ITU-T以标准加快ITU转型乃至整个信息通信产业转型的实质性举动。
ITU-TNGNGSI对于无所不在的网络内容的纳入,体现了ITU-T加大力度进行转型的目的,顺应ITU很早就提出的转型战略。之前,ITU-T着眼于“T”所代表的远程通信,技术标准的研究也局限于传统的电信领域;现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的纳入大大拓宽了ITU-T的研究范围,传感器、RFID等各种近距通信信息技术的加入标志着ITU-T的转型,而这也是对ITU在技术标准化领域战略转型的大力推动。
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在2007年9月22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表示,成立于1865年的国际电联在过去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电信建设和全球化进程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人类逐步步入信息社会,ITU与全球电信行业一道都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电信行业在推动信息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人们对电信行业本身的发展也有着强烈的期待。信息化为电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对运营商构建面向信息社会的、能够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网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一个功能强大、服务齐全、安全可信的信息通信网络,树立全球民众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电子银行、远程医疗、电子政务等一系列应用的信心,对于全球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电信产业的转型,就是要寻找高效服务于信息社会的途径。
ITU-T将从标准化的角度高效地、系统地推进无所不在的网络以及“从设想变为现实、从局面应用变为规模推广”的进程。2007年召开的NGNGSI会议也对无所不在的网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究分析无所不在的网络业务特性,描述相关业务及应用场景,同时研究扩展NGN的能力以支持相应的业务及应用的相关需求。与此同时,NGNGSI会议还讨论了“NGNservicerequirementsforID-basedapplications(简称Y.idserv-reqts,基于ID的业务对网络的业务和能力要求)”建议草案。该草案主要研究基于ID的业务和应用、基于ID的业务的特征和能力、扩展NGN的能力支持基于ID的业务需求等内容。本次会议共收到8篇输入文稿,经过会议讨论,对草案进行了补充完善,主要包括对部分术语描述的修订、增加对NIDapplicationtrafficmodel(NID应用交通模型)的描述,进一步补充完善B2CIDapplicationsandservices(B2CID应用和服务)的描述等。
3、NGN标准最新动态
在2007年ITU-TNGNGSI会议上,通过了多项最新建议草案,对NGN国际标准化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NGN下一研究期的研究动向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NGNRelease2标准的延续,针对各个课题研究组的情况,报告人将提出对各自课题研究组研究内容的更新。
(2) BeyondNGN即“未来网络”的研究,研究未来网络的需求、架构和实现。
(3) NGN架构下P2P实现的研究。
(4) 企业网接入对NGN网络的影响。
(5) ID业务与应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以及NGN开放业务环境等面向NGN业务及信息服务提供的需求、架构、实现等内容的研究。
IMS的应用进展
目前中国标准化协会CCSA在TC3和TC5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中国统一IMS标准的研究。包括:统一IMS的需求(第一阶段),统一IMS的功能体系架构(第一阶段),统一I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目前按三个场景开展研究(场景一:支持xDSL/WLAN/LAN+2GHzWCDMA/TD-SCDMA+GPRS/EDGE的接入。场景二:支持xDSL/WLAN/LAN+cdma2000+CDMA1X的接入。场景三:支持xDSL/WLAN/LAN+2GHzWCDMA/TD-SCDMA+GPRS/EDGE+cdma2000+CDMA1X)。
CCSA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有(TC3、TC5联合研究):基于IMS的多媒体会议业务技术要求规范(TC3)、基于IMS的个性化振铃音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多媒体彩铃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呼叫前转类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呼叫等待与呼叫保持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号码识别显示及限制类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恶意呼叫追踪和匿名呼叫拒绝业务技术要求(TC3)、固定移动融合(FMC)业务需求分析(TC3,研究课题)、即时消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C5)、多媒体电话(TC5,基于IMS)。
目前可见的IMS应用业务实例包括IM(通常与Presence、GroupManagement一起提供)、VideoSharing、PoC、Centrex、固网VoIP,分别用于固网和移动网。如表1所示。
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Telefonica;
用于移动网,典型商用案例是SoftBank,提供与PoC业务结合的Presence业务。
● VideoSharing
用于移动网络,典型的商用案例是意大利电信、香港CSL、葡萄牙TMN。
● PoC
用于移动网,典型商用案例是软银(SoftBank)商用PoC业务,匈牙利T-Mobile已签订商用合同。
● IPCentrex
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Telefonica商用。
● 固网VoIP
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法国电信,目前本土已经发展350万用户,意大利电信在固网也已经商用。
综合分析上述国外应用案例,对IMS发展情况小结如下。
(1)IMS处于技术理念顶峰过后的务实反思的阶段,国内外应用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国外运营商IMS固网应用的切入点以IPCentrex、VoIP、Presence为主,通常表现为采用IMS为固网企业客户提供IPCENTREX业务、为公众客户提供VoIP第二线业务。
(2)国外运营商IMS移动应用的切入点以VideoSharing、PoC、Presence业务为主,通常表现为将IMS与现有移动网配合,提供PoC、视频共享等多媒体增值业务。
(3)IMS在固网移动融合方面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
融合应用
如果采用传统的通信方式,企业需要单独维护语音和数据等不同的通信网络,维护成本高,同时由于分离的网络形成信息的孤岛,信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不能实时的以最有效的手段到达用户,形成信息传递的延迟,影响决策的效率和客户的体验。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融合通信”,采用一个统一的网络承载企业所需要的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应用,同时将通信与企业的ERP、CRM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起来。通过这种融合的业务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协同通信,为企业提供融合VoIP、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状态呈现以及邮件、传真和语音留言相统一的融合信息业务,并集成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中,通过融合通信推动IT和通信的融合。
从融合通信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融合通信是基于IP的融合多媒体通信,并且可以融合移动业务,同时具备开放的业务环境,允许与第三方进行方便的集成和新业务的开发。为实现这些融合通信的目标,业界的厂商和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例如思科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在企业网内通过支持SIP协议的核心控制设备CallManager,配合应用层面的会议系统(MeetingPlace)、信箱系统(Unity)、呈现服务系统(UnifiedPresence)、呼叫中心(IP Contact Center)以及思科语音门户等应用系统向多种硬终端、软终端以及无线终端提供协同通信的服务。微软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支持SIP协议的OCS(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前端应用客户端Office Communicator作为用户的服务界面,向企业用户提供融合音频、视频、数据和即时信息的企业“协同办公”服务。
ITU-T在标准化领域对于无所不在的网络的支持和推动,表明了ITU向服务于信息社会的战略转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技术、标准以及应用的合力推动下,无所不在的网络正朝我们走来。
1、开启崭新的信息社会
从网络架构上来看,无所不在的网络范围要远远大于NGN。NGN有着很深的强调远程通信“T(telecom)”的烙印,侧重于传统电信网络的演进;无所不在的网络更多的是将原本不属于电信范畴的技术纳入其中,从而真正构建起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网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它是一个支持e-life社会升级到u社会的智能信息架构;无所不在的网络也不仅是一个网络技术术语,而是更强调逻辑网络的服务架构。在物理构成上,它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包括有线传感器网络,这两种网络都需要架构于基础性的网络—NGN之上。在2007年召开的ITU-TNGNGSI会议中,韩国ETRI给出了无所不在的网络的基本构造,即各种传感器网络在最靠近用户的地方组成的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用户在此环境中使用各种服务,NGN则在其中作为核心的处理平台为网络提供支持。
今天,无所不在的网络在部分国家已经从远景变为了现实,令人惊叹的应用已经开始服务于社会的更多领域。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球多媒体研讨会议中,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代表均展示了各自的成果。从试点城市的部署到成熟的设备和产品解决方案,再到令人惊奇的丰富应用的推出,这些成果为人们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的基于无所不在的网络而构建的信息社会。
无所不在的网络的应用和服务在许多领域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实现后勤、环境保护、家庭网络、医疗保健、办公大楼等领域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等。韩国将无所不在的网络称为USN,立足于实现可在社会方方面面发挥作用的丰富USN应用,启动了以应用为主、提升各个行业乃至整个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多个USN项目。其中,USN测试床以及运营项目着眼于具体的行业应用,通过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实施7大USN应用项目,包括海滨的安全管理、地表水监控系统、U-Port(U港口)、公路健康监控、3大河流的健康监控、天气信息系统以及灾难监控等。U-City(U城市)项目则着眼于提升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国家、当地政府以及非政府性组织的主导,利用新兴的RFID技术、USN以及原有的IT技术将所有的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最终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无所不在的信息城市。目前,韩国的许多城市都已经在计划实施U-City,主要服务包括了U-Home(U家庭)、U-ITS(U智能交通系统)、U-FMS(U综合交通管理系统)、U-Monitoring(U监控)等。日本则是将信息化注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可以从电影海报连接到相关影视的视频信息和售票信息,可以在超级市场获取各种蔬菜和食物的产地和属性,可以在餐馆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包括餐饮业的分布、分类以及一些其他服务。
2、标准化加快ITU转型进程
无所不在的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从设想变为现实,从局部应用变为规模推广,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而技术的标准化则是应用大范围推广的重要推动力。无所不在的网络,让任何事物以及与该事物相关联的信息接入全球性的网络,因此融合标准以打破信息“孤岛”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正因为如此,ITU-TNGNGSI开始启动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包括标识管理等系列标准草案的制定,这是ITU-T转型的里程碑,是ITU-T以标准加快ITU转型乃至整个信息通信产业转型的实质性举动。
ITU-TNGNGSI对于无所不在的网络内容的纳入,体现了ITU-T加大力度进行转型的目的,顺应ITU很早就提出的转型战略。之前,ITU-T着眼于“T”所代表的远程通信,技术标准的研究也局限于传统的电信领域;现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的纳入大大拓宽了ITU-T的研究范围,传感器、RFID等各种近距通信信息技术的加入标志着ITU-T的转型,而这也是对ITU在技术标准化领域战略转型的大力推动。
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在2007年9月22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表示,成立于1865年的国际电联在过去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电信建设和全球化进程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人类逐步步入信息社会,ITU与全球电信行业一道都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电信行业在推动信息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人们对电信行业本身的发展也有着强烈的期待。信息化为电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对运营商构建面向信息社会的、能够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网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一个功能强大、服务齐全、安全可信的信息通信网络,树立全球民众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电子银行、远程医疗、电子政务等一系列应用的信心,对于全球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电信产业的转型,就是要寻找高效服务于信息社会的途径。
ITU-T将从标准化的角度高效地、系统地推进无所不在的网络以及“从设想变为现实、从局面应用变为规模推广”的进程。2007年召开的NGNGSI会议也对无所不在的网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究分析无所不在的网络业务特性,描述相关业务及应用场景,同时研究扩展NGN的能力以支持相应的业务及应用的相关需求。与此同时,NGNGSI会议还讨论了“NGNservicerequirementsforID-basedapplications(简称Y.idserv-reqts,基于ID的业务对网络的业务和能力要求)”建议草案。该草案主要研究基于ID的业务和应用、基于ID的业务的特征和能力、扩展NGN的能力支持基于ID的业务需求等内容。本次会议共收到8篇输入文稿,经过会议讨论,对草案进行了补充完善,主要包括对部分术语描述的修订、增加对NIDapplicationtrafficmodel(NID应用交通模型)的描述,进一步补充完善B2CIDapplicationsandservices(B2CID应用和服务)的描述等。
3、NGN标准最新动态
在2007年ITU-TNGNGSI会议上,通过了多项最新建议草案,对NGN国际标准化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NGN下一研究期的研究动向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NGNRelease2标准的延续,针对各个课题研究组的情况,报告人将提出对各自课题研究组研究内容的更新。
(2) BeyondNGN即“未来网络”的研究,研究未来网络的需求、架构和实现。
(3) NGN架构下P2P实现的研究。
(4) 企业网接入对NGN网络的影响。
(5) ID业务与应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以及NGN开放业务环境等面向NGN业务及信息服务提供的需求、架构、实现等内容的研究。
IMS的应用进展
目前中国标准化协会CCSA在TC3和TC5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中国统一IMS标准的研究。包括:统一IMS的需求(第一阶段),统一IMS的功能体系架构(第一阶段),统一I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目前按三个场景开展研究(场景一:支持xDSL/WLAN/LAN+2GHzWCDMA/TD-SCDMA+GPRS/EDGE的接入。场景二:支持xDSL/WLAN/LAN+cdma2000+CDMA1X的接入。场景三:支持xDSL/WLAN/LAN+2GHzWCDMA/TD-SCDMA+GPRS/EDGE+cdma2000+CDMA1X)。
CCSA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有(TC3、TC5联合研究):基于IMS的多媒体会议业务技术要求规范(TC3)、基于IMS的个性化振铃音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多媒体彩铃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呼叫前转类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呼叫等待与呼叫保持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号码识别显示及限制类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恶意呼叫追踪和匿名呼叫拒绝业务技术要求(TC3)、固定移动融合(FMC)业务需求分析(TC3,研究课题)、即时消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C5)、多媒体电话(TC5,基于IMS)。
目前可见的IMS应用业务实例包括IM(通常与Presence、GroupManagement一起提供)、VideoSharing、PoC、Centrex、固网VoIP,分别用于固网和移动网。如表1所示。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表1 IMS典型业务
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Telefonica;
用于移动网,典型商用案例是SoftBank,提供与PoC业务结合的Presence业务。
● VideoSharing
用于移动网络,典型的商用案例是意大利电信、香港CSL、葡萄牙TMN。
● PoC
用于移动网,典型商用案例是软银(SoftBank)商用PoC业务,匈牙利T-Mobile已签订商用合同。
● IPCentrex
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Telefonica商用。
● 固网VoIP
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法国电信,目前本土已经发展350万用户,意大利电信在固网也已经商用。
综合分析上述国外应用案例,对IMS发展情况小结如下。
(1)IMS处于技术理念顶峰过后的务实反思的阶段,国内外应用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国外运营商IMS固网应用的切入点以IPCentrex、VoIP、Presence为主,通常表现为采用IMS为固网企业客户提供IPCENTREX业务、为公众客户提供VoIP第二线业务。
(2)国外运营商IMS移动应用的切入点以VideoSharing、PoC、Presence业务为主,通常表现为将IMS与现有移动网配合,提供PoC、视频共享等多媒体增值业务。
(3)IMS在固网移动融合方面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
融合应用
如果采用传统的通信方式,企业需要单独维护语音和数据等不同的通信网络,维护成本高,同时由于分离的网络形成信息的孤岛,信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不能实时的以最有效的手段到达用户,形成信息传递的延迟,影响决策的效率和客户的体验。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融合通信”,采用一个统一的网络承载企业所需要的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应用,同时将通信与企业的ERP、CRM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起来。通过这种融合的业务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协同通信,为企业提供融合VoIP、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状态呈现以及邮件、传真和语音留言相统一的融合信息业务,并集成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中,通过融合通信推动IT和通信的融合。
从融合通信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融合通信是基于IP的融合多媒体通信,并且可以融合移动业务,同时具备开放的业务环境,允许与第三方进行方便的集成和新业务的开发。为实现这些融合通信的目标,业界的厂商和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例如思科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在企业网内通过支持SIP协议的核心控制设备CallManager,配合应用层面的会议系统(MeetingPlace)、信箱系统(Unity)、呈现服务系统(UnifiedPresence)、呼叫中心(IP Contact Center)以及思科语音门户等应用系统向多种硬终端、软终端以及无线终端提供协同通信的服务。微软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支持SIP协议的OCS(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前端应用客户端Office Communicator作为用户的服务界面,向企业用户提供融合音频、视频、数据和即时信息的企业“协同办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