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市场发展瓶颈
作者:张然 林燕
来源:市场报
日期:2008-01-04 08:47:32
摘要:有人描述,RFID市场在我国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为什么会如此?经过归纳,可找出如下原因:
有人描述,RFID市场在我国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为什么会如此?经过归纳,可找出如下原因:
规模:由于考虑到RFID的短期市场应用环境还不是特别成熟,企业对RFID的投入大多持以谨慎的态度。从应用领域来看,RFID的应用目前主要是物流、铁路、港口,中高频应用相当少。从频段来看,大部分仍集中在低频市场,主要特征是短距离接触。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 公司中国研究高级经理王阳表示,眼下,RFID在中高频的应用还相当少,整体规模不大。
成本:虽然RFID标签的成本有所下降,但是由于RFID系统还包括了读写器、软件以及复杂的处理和集成数据的后台系统,因此其总体设备投入成本不会特别低,这也是一部分低端企业用户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之一,对此有人提出更应该看重的是投资回报率,RFID成本论的核心不在其自身,而在它带来的运营成本改善。王阳就指出,企业在部署RFID时自然会对其投资回报进行充分的预估。
价格:一直以来,一个抑制RFID产品大范围应用的主要障碍就是RFID产品的价格,较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FID的应用。RFID标签的价格是其规模化应用的前提,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研究的突破,芯片价格正在逐渐下降,标签在RFID市场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小,读写器也是如此,而软件/中间件在RFID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正逐年增大。目前国外厂商在RFID标签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本土厂商的标签厂商为数不多,而且主要从事代工业务。与标签相比,我国本土企业在读写器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读写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技术:从国外一些领先市场的经验来看,RFID最为人称道的应用是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和零售等领域,这些领域基本上是需要超高频的RFID产品。RFID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可视化,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由于中国在RFID生产中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规模很小,市场发展只属于萌芽阶段而已。
竞争:最近,越来越多的智能卡厂商把目光投向了RFID产品及相关市场拓展,如亚仕同方、上海吉速、北京航天等等。中国对RFID机器设备的需求增加,但是在机器制造方面,中国厂家落后于国外生产厂家,尤其是高端RFID设备方面。鉴于中国市场的这一需求,许多国际知名厂家不失时机的进入中国市场,如Muelhbauer, Datacom, Bielomatik, Melzer 和Kinzel等。到目前为止,在国内,仅有少数厂家自主研发生产了具有自主专利权的RFID设备。
安全:目前RFID系统的安全隐私问题主要集中在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 RFID电子标签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为标签信息的非法读取和标签数据的恶意篡改。现有RFID系统安全机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物理安全机制、密码机制、物理安全机制与密码机制相结合。物理机制主要依靠外加设备或硬件功能解决RFID系统安全问题。而密码机制则是通过各种加密协议从软件方面解决RFID系统安全问题。
标准:许多国家的标准都建立在ISO或EPC global标准之上。中国负责RFID标准制定的主要组织是信产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在整个标准体系下各个行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有消息称中国的RFID规范将非常接近于国际标准,并不会成为强制执行规范,而且使用费用可能较EPC global系统更为便宜。
推广:RFID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并非是技术不成熟,而是忽略了向最终用户强调RFID所带来的价值。为此,信息技术及服务供应商优利系统有限公司(Unisys)的全球政府公共事业部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秦峰认为,厂商必需找到一个能立竿见影显示RFID价值的切入点,比如,高价值及重要包裹所需要的紧贴式动向追踪,高度重视假冒或盗窃问题的商品等,这些都是推动RFID应用的良机。
考虑到RFID的短期市场应用环境还不是特别成熟,企业对RFID的投入大多持以谨慎的态度。2007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显示,仅有4%的企业广泛部署了RFID,比上年下降了8%;有13%的企业有限部署RFID,相比下降了6%。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于,2007年测试性部署的企业高达47%,远高于2006年的29%。《信息周刊》撰文指出,这意味着“含而不露”的RFID市场有极大的前景可挖。而且,即将召开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2010世博会都将采用RFID技术防伪,这对RFID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也将推动更多的领域逐步接受这一新兴应用。
规模:由于考虑到RFID的短期市场应用环境还不是特别成熟,企业对RFID的投入大多持以谨慎的态度。从应用领域来看,RFID的应用目前主要是物流、铁路、港口,中高频应用相当少。从频段来看,大部分仍集中在低频市场,主要特征是短距离接触。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 公司中国研究高级经理王阳表示,眼下,RFID在中高频的应用还相当少,整体规模不大。
成本:虽然RFID标签的成本有所下降,但是由于RFID系统还包括了读写器、软件以及复杂的处理和集成数据的后台系统,因此其总体设备投入成本不会特别低,这也是一部分低端企业用户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之一,对此有人提出更应该看重的是投资回报率,RFID成本论的核心不在其自身,而在它带来的运营成本改善。王阳就指出,企业在部署RFID时自然会对其投资回报进行充分的预估。
价格:一直以来,一个抑制RFID产品大范围应用的主要障碍就是RFID产品的价格,较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FID的应用。RFID标签的价格是其规模化应用的前提,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研究的突破,芯片价格正在逐渐下降,标签在RFID市场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小,读写器也是如此,而软件/中间件在RFID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正逐年增大。目前国外厂商在RFID标签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本土厂商的标签厂商为数不多,而且主要从事代工业务。与标签相比,我国本土企业在读写器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读写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技术:从国外一些领先市场的经验来看,RFID最为人称道的应用是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和零售等领域,这些领域基本上是需要超高频的RFID产品。RFID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可视化,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由于中国在RFID生产中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规模很小,市场发展只属于萌芽阶段而已。
竞争:最近,越来越多的智能卡厂商把目光投向了RFID产品及相关市场拓展,如亚仕同方、上海吉速、北京航天等等。中国对RFID机器设备的需求增加,但是在机器制造方面,中国厂家落后于国外生产厂家,尤其是高端RFID设备方面。鉴于中国市场的这一需求,许多国际知名厂家不失时机的进入中国市场,如Muelhbauer, Datacom, Bielomatik, Melzer 和Kinzel等。到目前为止,在国内,仅有少数厂家自主研发生产了具有自主专利权的RFID设备。
安全:目前RFID系统的安全隐私问题主要集中在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 RFID电子标签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为标签信息的非法读取和标签数据的恶意篡改。现有RFID系统安全机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物理安全机制、密码机制、物理安全机制与密码机制相结合。物理机制主要依靠外加设备或硬件功能解决RFID系统安全问题。而密码机制则是通过各种加密协议从软件方面解决RFID系统安全问题。
标准:许多国家的标准都建立在ISO或EPC global标准之上。中国负责RFID标准制定的主要组织是信产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在整个标准体系下各个行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有消息称中国的RFID规范将非常接近于国际标准,并不会成为强制执行规范,而且使用费用可能较EPC global系统更为便宜。
推广:RFID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并非是技术不成熟,而是忽略了向最终用户强调RFID所带来的价值。为此,信息技术及服务供应商优利系统有限公司(Unisys)的全球政府公共事业部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秦峰认为,厂商必需找到一个能立竿见影显示RFID价值的切入点,比如,高价值及重要包裹所需要的紧贴式动向追踪,高度重视假冒或盗窃问题的商品等,这些都是推动RFID应用的良机。
考虑到RFID的短期市场应用环境还不是特别成熟,企业对RFID的投入大多持以谨慎的态度。2007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显示,仅有4%的企业广泛部署了RFID,比上年下降了8%;有13%的企业有限部署RFID,相比下降了6%。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于,2007年测试性部署的企业高达47%,远高于2006年的29%。《信息周刊》撰文指出,这意味着“含而不露”的RFID市场有极大的前景可挖。而且,即将召开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2010世博会都将采用RFID技术防伪,这对RFID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也将推动更多的领域逐步接受这一新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