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话题  >  正文

刘禹:2008,RFID的三个锦囊

作者:计算机世界报
日期:2008-01-11 08:56:15
摘要:尽管RFID的应用与媒体热炒的高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暂时的低潮反而孕育着巨大爆发的机会。
转眼又是岁末年初,在2007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中,笔者遇到一点麻烦。 

一觉醒来,发现悄然而至的瑞雪,把原定计划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下雪,交通可能不畅,而上午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所以急急忙忙收拾妥当后,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匆匆出门。 

没想到还是遇上了堵车。尽管笔者绞尽脑汁试图寻找最佳行车路线,但是环路上几个关键点的拥堵还是无法避免。来到会议地点已经几近迟到,可笔者在地下车库中转了两圈却没有找到车位。最后不得已停在墙角,赶忙冲向二层会议室。为了节省时间,我选择了走楼梯。从地下二层冲到一层大堂,却又发现立了一个“此门不开”的牌子。只好原路返回,等电梯上楼,所以还是迟到了…… 

我们不能埋怨老天爷下雪,也不能说交通拥堵、停车位不足,甚至是酒店服务不周。其实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信息透明度的问题。如果坐在车上就能够及时了解周边道路流量,或是进入停车场时被告知哪里还有空位,再或者在地下二层便有指示牌说明由此不能通向大堂,笔者的这些麻烦便都可解决。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公众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在一些场合,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知情权”,更希望及时获得“知‘所有’情权”。这在地理信息、交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自动识别技术就是为此而生的。特别是RFID技术,非接触、远距离(相对)、低成本(相对),都使它成为一项炙手可热的创新技术。但是千万可不要掉入陷阱!RFID技术的应用是和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的。前者只是提供了一种信息自动采集的手段,后者才是决定信息处理和利用效率的关键。有些不甚成功的RFID应用案例其实就失败在信息点过少、信息流不能成“环”,自然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2007年4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公布了《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这可以算是国内RFID领域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自此拉开了国家标准制定的大幕。虽然其作用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但在未来几年中,必将促进中国RFID产业的发展。 

ISO/IEC 18000-6 Type C标准在2006年6月公布后,已经对全球超高频RFID技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在市场上,符合Type A和Type B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少,而Type C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主流和事实标准。尽管仍然有人对EPC Global心存芥蒂,但当EPC C1G2摇身一变成为ISO 18000-6C之后,看起来已经很难阻挡它在中国高歌猛进的步伐了。现在去审视它是否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还为时尚早,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空中接口协议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远远落后,基本丧失了话语权。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代表已经掌握创新能力,不论是我国的企业还是科研机构,都没有时间去自满。在若干关键领域,我们离关键技术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ntel在2007年3月推出了高度集成化的超高频读写器芯片R1000。以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经验,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开发不到1GHz的读写器芯片并非难事,问题在于这个市场是否能够容得下这头大象。经过数年的调研,Intel终于决定进军RFID市场,这也证明了它对这个市场的信心。当笔者第一次拿到一款基于R1000开发的读写器时,打开机壳,却发现没有看到想象中类似CPU的一块大芯片。后来经过仔细查找,才看到一块仅有小指甲大小芯片上的R1000标记。之后又了解到R1000的诸多优势,如单个芯片产品制造成本不足40美元,体积仅为8mm×8mm×1mm,功耗只有1.5W左右,能同时支持从短距离的手持阅读器到远距离的门禁式阅读器等广泛范围的应用—笔者看到了这头大象不小的胃口。尽管一些业内人士认为R1000芯片近年内不会改变UHF RFID应用现状,但这个芯片的问世必将大幅降低读写器开发的门槛和成本,从而在未来一到两年引发中国读写器产品设计的“革命”。届时,天线设计的优劣将成为影响读写器性能的关键。不过R1000目前还有一点不足,就是欠缺密集读写器情况下的工作模式,这可能会在后续版本中改进。 

RFID不是万能的,RFID也不是惟一的。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采用集成电路芯片的RFID标签只是非接触识别的技术方案之一。其他的技术方案除了大家熟悉的声表面波,还有将印刷与光刻技术结合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利用铁原子中电子磁共振现象的铁磁共振等非芯片(chipless)技术。这些技术各有特色,一旦走出实验室进入产业化阶段,也将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2007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中成功应用了RFID技术,实现了快速有效和及时便捷的身份识别、位置追踪、医疗安保、个性化服务以及信息查询等功能。我们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拭目以待,无论是RFID门票还是食品安全追溯,都期望RFID技术在其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对推动我国RFID行业整体发展无疑也是一次良机和挑战。 

2008年对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RFID行业同样如此。我们相信,信息通畅、产品可靠再加上应用创新,这将成为RFID行业领跑者的三个锦囊。 

作者介绍 

刘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RFID测试技术与人工智能方法,编著有《RFID技术系统工程及应用指南》,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二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是Global RF Labs Alliance(GRFLA)中国区联络人。 

核心观点:  信息通畅、产品可靠再加上应用创新,这将成为2008年RFID行业领跑者的三个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