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话题  >  正文

2008年RFID市场综合回顾

作者: 全球IP通信联盟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8-12-24 11:56:45
摘要:2008国内RFID行业似乎已经呈现加速的趋势,以奥运为契机,中国RFID企业在技术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RFID市场的成长也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国际厂商普遍看好中国市场。
    2008国内RFID行业似乎已经呈现加速的趋势,以奥运为契机,中国RFID企业在技术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RFID市场的成长也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国际厂商普遍看好中国市场。(金融风暴下RFID厂商更看好中国市场)有些厂商更是直接行动,加强了和中国厂商的合作。(Alien与扬州永道RFID合作加快)虽然形势看好,但一直制约RFID发展部分因素,尚未完美解决。为了全面完整地审视过去的一年,本篇文章从正反共六个方面做一回顾,总结08年的RFID市场。 

    北京奥运为RFID带来新动力 

    历届奥运都是新技术的发展引擎,北京奥运也不会例外。为了助力本次奥运,RFID业界祭出两项法宝级应用----门票防伪和食品安全追踪。经过十多天的检验,这两项应用都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既保障了奥运的安全进行,又使得中国在RFID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 

    北京奥运是第一届全面使用RFID技术来进行门票防伪的奥运会。本届奥运会的门票都加载了中国自行研发的,国内最小的RFID芯片。该芯片包含了购票人的关联信息,往验票机上一刷,就可以激活后台数据库,从而调出观众的个人信息。既方便了观众验票,也有效的防止了门票伪造。 

    食品安全追踪是RFID在本届奥运的另一个主要应用。该技术重点防范了4类食品突发事件:食源性疾患,动物源性食品中违禁物质的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以及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等认为恶意污染食品事件。本届奥运做到了全食品RFID电子标签,全程监控了种植、运输、分类、验收和存贮过程,完善防范住了前述4类食品突发事件。十多天来,各国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对中国在食品方面的成绩的赞叹不绝于耳,充分肯定了我国对RFID食品追踪应用的成功。(参看动讯网专题:RFID在奥运中的两大应用) 

    应用行业稳定中有扩展 

    在应用行业方面,不仅传统的交通物流行业依然蓬勃发展,在医疗设备追踪、食品安全追溯、资产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应用上的扩展。中国的应用仍然保留自己的特色,2008年政府主导的项目将仍然是一个热门板块,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最主要的应用依次为:仓库/运输/物流行业;门禁/考勤;资产管理。 

    上述应用分布情况在2008年将仍会持续,其中物流及运输领域更有可能进一步扩展。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蓬勃,第三方物流及运输作为配套行业也应运而生,根据非正式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约有过万家物流及运输公司,目前并购活动在这个领域时有发生,一些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陆续出现,为了取得更高的运营效益,它们将会与遍布各地的运输商伙伴合作,要令其伙伴网络取得合作无间的效果,采用RFID系统将是可行的途径。IDC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方物流企业RFID的应用规模可达到5,534万元,到2009年这一规模将过亿。 

    技术融合和应用向纵深延伸 

    对于RFID来说,目前还处于典型的需求带动技术的阶段,故业内都在寻求新的应用。以前,关于RFID的应用都谈了许多,大都集中在物流,药品及食品安全,物品跟踪,以及与票务相关的身份识别等。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基于人权方面的考虑,都在对有关人员的识别方面设置障碍,如美国的加州等已经通过法律,限制RFID生物芯片的使用及对人员的跟踪,其中包括监狱里的犯人,据了解还有后续的一些州正在研究。(加州新法案 未经许可读取RFID标签信息违法)但这似乎还有助于在开拓新的识别方式和新应用方面的努力。最近,三星电子将RFID阅读单芯片植入了手机,该阅读器实际上是一个阅读卡,尺寸为6.5×6.5mm的卡片,该芯片卡工作频段为900MHz,其上集成了一个射频前端,一个带微处理器的基带modem,还有一个存储芯片。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的应用模式。“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都能以来移动的方式来访问识别信息”,三星电子的LSI部门经理ChiheeChung表示,“无疑,我们的移动单芯片RFID识别技术成为无处不在的运算技术演进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细想,可能只是认为这将为RFID应用行业带来很多方便性,但却忽略了更深刻的应用含义,即它可以使任何消费者在购买物品之前,通过自己的手机来读取识别信息,判定物品的真伪,从而赋予消费者一双“亮眼”。另一方面,这也会带动手机功能的延伸。还有一家加拿大公司,最近推出了全球首个利用蓝牙技术的移动式RFID阅读器。实现方案有专用的像圆珠笔一样的蓝牙阅读笔,还有各式各样的手持设备。但实质都是利用内置的蓝牙技术,完成对各种标签的自动识别,从而无需将数据链接到服务器,更是省去了大量的笨重设备,降低了成本。 

    在纯应用的领域现在也在不断地演进。RFID的初始目标应用只是物品识别与跟踪。但随着互联网和个域网的发展,呈现了赋予RFID更丰富功能的趋势。比如,已经出现通过互联网来远程遥控工业应用和医疗应用电冰箱,通过RFID来实现对温度,冰箱内的物品数量以及变更情况等实施精密管理。通过将病人信息植入RFID中,实现低成本的远程医疗也开始出现。 

    人才匮乏制约企业发展 

    某市场调研公司最近发表报告指出,预计今年制造与物流的RFID市场的复合年增率将接近20%。但约有75%的受访科技企业表示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经过培训的人手。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缺乏相关人才将阻碍RFID的推广。(RFID人才缺口成担忧) 

    某电子商务与软件解决方案副总裁表示,在许多因素的综合推动下,RFID市场将继续增长,但企业必须重视培训员工,以保证该技术能为其所用。全球性标准、互操作性和价格不断下降都有利于RFID得到迅速采纳。在2007年,消费者看到了更多的RFID标签出现在单个物品上面。它们将出现在高端电子产品和药品上面,然后走进其它日常产品。最终当RFID被用在服装等个人物品上面时,零售商可能允许消费者在结帐柜台通过RFID标签结账。但当务之急是企业必须培训或者雇用掌握了RFID技术的人。 

    成本因素制约RFID发展 

    价格仍然是RFID难以逾越的一道坎。ABI调查公司发布的一篇对终端用户的调查显示,尽管RFID技术有那么多优势,但当提到RFID的时候,人们会产生很多疑问。首要的是:谁来为RFID买单?(巨额成本 RFID遭遇零售业普及难题)以RFID标签为例,业界曾普遍认为每个5美分是一个“井喷临界点”的价格,结果现在5美分的标签已经达到了,这口“油井”的产量虽有提高,但与井喷相去甚远,不久前甚至每个一美分也做到了,那又如何?如果纯粹用低价推广RFID技术,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尤其是对大众消费品厂商、超市等零售商而言,它们要处理的商品数以百万件,就算每个标签的价格只是一美分,这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成本! 

    中国RFID的推广与发达国家相比虽不能说是冰火两重天,但至少说是有很大差别。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具有超廉价的人工成本。“比如,中国有一家印刷厂,由于国际业务比较多,涉及到多种语言的产品,在一个仓库里雇佣了200人的管理人员都感觉吃力,却也不愿意上RFID系统”。而根据深圳市惠田公司市场经理程明明提供的信息,去年,本土几乎没有什么用户,中国封装的芯片几乎都是出口,他同时也认为今年的情况不会好太多。尽管今年的发展情况整体将会明显好于去年,不过距离“火”的程度还有相当距离!尽管RFID相关成本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在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还是达不到预期,根据调查发现,在中国,消费者对RFID片芯成本的心理价位应该在0.5元以下。 

    尽管成本问题依然从在,但不应盲目悲观。专家亦指出,标签价格对于RFID市场固然非常重要,但却并非惟一的关键限制性因素。用户应该将RFID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放在系统收益的背景下来权衡,也就是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判断。因为中国具有特殊的情况,即廉价的劳动力和过多的人口。随着RFID成本每年都在下降,该问题在近两年内应该就会逐渐淡出。 

    安全隐患困扰RFID应用 

    引爆线来自于恩智浦Mifare(非接触智能卡)经典芯片被破解事件。之后,荷兰研究员揭露,伦敦Oyster旅游智能卡用的类似的晶片组也有安全漏洞。而其所采用的Mifare Classic晶片组在研究员的实验中安全防护“完全无效”。引发该芯片的制造商恩智浦公司极大恐慌。业界由此开始了对RFID技术安全性的新一轮激烈探讨。 

    这次讨论的焦点在于RFID便捷的读取性,使得其芯片上储存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他人获取。甚至在很多非自愿给予的情况下,自己的隐私信息也会在不经意间被读取,甚至造成被追踪。对于门禁类产品以及金融类产品,后果更加严重。破解芯片后,黑客可以提取原卡信息,从而复制出一张和原卡拥有同样认证信息的新卡。利用这张克隆卡,黑客就可以自由进出受限区域,或者进行刷卡消费。利用RFID技术打造的手机支付功能正在全球走红,消费者接受并喜爱着这种便携的消费形态,市场前景也非常可观。然而安全隐患一天不解除,真正的手机支付时代就不能到来。 

    隐私安全问题对于RFID技术而言,可谓避无可避,所以业界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对待。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方法来杜绝“破解”和“克隆”等非法行为,但是政府和厂商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新法律法规的制定,新加密技术的研究和采用,都使得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为RFID技术的快速发展,培育着更为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