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应从行业用户切入
作者:通信产业报 郎晓黎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8-12-16 08:50:46
摘要:近几年来,国内各大运营商纷纷涉足移动支付领域,推出了“小额支付”、“手机钱包”、“手机信用卡”等诸多品牌,吸引了大众的目光,移动支付应用的产业化初见端倪。
日前,重庆、广东、福建等地的联通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乘坐公交车、地铁,方便随行,这就是此前新联通在新国展展出的“非接触式IC卡手机钱包”的具体应用。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运营商纷纷涉足移动支付领域,推出了“小额支付”、“手机钱包”、“手机信用卡”等诸多品牌,吸引了大众的目光,移动支付应用的产业化初见端倪。
但是从移动支付产生的几年中,移动支付品牌的具体应用已有了较大的差异,影响的广度和取得的收益也已分高低,发展也不全尽人意。究竟什么才是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是技术还是市场环境?
就技术而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武银枝指出,近距离非接触类技术的移动支付乃是未来发展趋势,其应用近距离非接触式手机钱包可以实现移动支付、身份验证、防伪、广告、信息交换等多种应用。
而就市场而言,中研博峰增值业务部总监张磊认为,目前,运营商应当以移动电子商务行业为切入口,将移动支付纳入相关行业信息化方案之中,才可能获得相应的推广效果,不同行业的潜移默化的用户培养往往比直接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单单针对个人用户本身更加有效。
运营商主导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银行运作、运营商运作和第三方运作三种方式。张磊指出,运营商主导下的移动支付运作模式正在探索中成长,并将成为更好的市场应用模式。
事实上,运营商对移动支付的主导控制“欲望”从来都是非常强烈的。早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2004年7月下发的《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对于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意见》中,就对移动支付业务明确提出了统一业务品牌、整合不同类型支付账户的要求。而在此前报道出的中国移动未来3G34项主打业务中,移动支付就位居其中。针对于此,In-stat分析师管黛指出,中国移动上月底中国移动推出的全新增值业务计费和支付平台——DO平台之上:收费历来都是“兵家必争” 之领域,剑指移动支付。
除了对产业的控制欲望之外,运营商主推移动支付的用意非常明显,运营商至少从以下五个方面可以获得现实收益:第一,来自于服务提供商的佣金,佣金一般在3%至20%之间。如,国内移动运营商从搜狐短信点歌服务费中所提取的佣金比例为20%。第二,基于语音、SMS、WAP的移动支付业务可以给运营商带来数据流量收益。第三,移动支付业务可以刺激用户产生更多的数据业务需求,从而促进其他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第四,有利于移动运营商提高现有客户的黏着度并吸纳新的客户,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移动支付正是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全新的银行业务支付手段,倍受银行的关注,能够拓展移动运营商的金融信息化的“边界”。也正是诸多的“好处”,让运营商都对移动支付下以“重标”。
市场逐渐成熟
而伴随着运营商的追捧,移动支付开始发展,2002年以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和中国银联合作,在海南、广东、湖南等地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手机钱包、二维码扫描等形式出现在市场上,并已经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移动业务代收费;二是手机银行卡捆绑缴费、支付;三是手机网上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四是手机钱包在线小额支付;五是基于手机钱包现场支付;同时使一些用户得到了业务体验。但其业务推广主要针对个人用户,因此其发展情况而言,移动支付业务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并没有得到用户的极大追捧。
究其主要原因,管黛指出,在这个产业链上,运营商虽处于主导地位,但对于移动支付这块涉足金融界的“大蛋糕”,做到控制产业链局面着实困难。
而移动支付技术和标准的不统一也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因此,移动运营商、银行业、设备制造商等移动支付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们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以期推出自身主导的技术标准或业务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GSM协会(GSMA)呼吁,希望从2009年年中开始,手机将全面支持近距离无线通信NFC功能,以实现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针对可能采用的技术,GSMA明确表示,要使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单线协议(SWP)接口标准。
而据知名分析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发布报告称,未来几年,全世界移动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
管黛指出,移动支付技术和接口标准的统一必将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移动支付的各种条件也正逐渐成熟。易观国际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从2006~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40%。此外,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也将在2009年达到8250万人。
而随着技术、网络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廖建新表示,移动支付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距离移动支付是方向
进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期,应该如何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从运营商初期的探索的教训看来,远程支付并不为市场接受,而非接触式近距离移动支付业务则更加可行。
重庆移动总经理沈长富指出,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经过发展的低潮,最后重庆移动将移动支付业务纳入到零售业信息化的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最终获得了成功。
在发展初期,重庆移动主要向用户提供了是远程在线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从2003年起,重庆移动陆续推出基于USSD的饮料机、小商品机、自动售药机等,并不断发展完善。以往,自动售货机主要采用金属货币的购买方式,十分不方便,中国人也不习惯随身携带金属货币,因此这种方式在中国基本上是失败的,后来出现的短信购买方式也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如今应用移动支付方式的自动售货机,由于交易方便、安全,发展潜力十分大。
目前,重庆移动电话自动售货机已遍布重庆市区和郊县各主要移动营业厅及主要广场、街道、高档住宅小区、商业大厦,数量已达300台,预计2008年底将达到10000台。
可以说,重庆移动移动支付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方向,也代表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也证明了远程移动支付在当地市场是不被用户所接受到的,而近距离非接触移动支付则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
这个案例和张磊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业务普及和推广方面,张磊表示,移动支付要扎根于运营商的行业信息化方案之中,以行业用户为切入口,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而另一方面,张磊也指出,将移动支付业务嵌入到行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之中,也将丰富运营商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诸如物流、零售、银行行业的行业信息化的附加价值。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运营商纷纷涉足移动支付领域,推出了“小额支付”、“手机钱包”、“手机信用卡”等诸多品牌,吸引了大众的目光,移动支付应用的产业化初见端倪。
但是从移动支付产生的几年中,移动支付品牌的具体应用已有了较大的差异,影响的广度和取得的收益也已分高低,发展也不全尽人意。究竟什么才是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是技术还是市场环境?
就技术而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武银枝指出,近距离非接触类技术的移动支付乃是未来发展趋势,其应用近距离非接触式手机钱包可以实现移动支付、身份验证、防伪、广告、信息交换等多种应用。
而就市场而言,中研博峰增值业务部总监张磊认为,目前,运营商应当以移动电子商务行业为切入口,将移动支付纳入相关行业信息化方案之中,才可能获得相应的推广效果,不同行业的潜移默化的用户培养往往比直接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单单针对个人用户本身更加有效。
运营商主导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银行运作、运营商运作和第三方运作三种方式。张磊指出,运营商主导下的移动支付运作模式正在探索中成长,并将成为更好的市场应用模式。
事实上,运营商对移动支付的主导控制“欲望”从来都是非常强烈的。早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2004年7月下发的《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对于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意见》中,就对移动支付业务明确提出了统一业务品牌、整合不同类型支付账户的要求。而在此前报道出的中国移动未来3G34项主打业务中,移动支付就位居其中。针对于此,In-stat分析师管黛指出,中国移动上月底中国移动推出的全新增值业务计费和支付平台——DO平台之上:收费历来都是“兵家必争” 之领域,剑指移动支付。
除了对产业的控制欲望之外,运营商主推移动支付的用意非常明显,运营商至少从以下五个方面可以获得现实收益:第一,来自于服务提供商的佣金,佣金一般在3%至20%之间。如,国内移动运营商从搜狐短信点歌服务费中所提取的佣金比例为20%。第二,基于语音、SMS、WAP的移动支付业务可以给运营商带来数据流量收益。第三,移动支付业务可以刺激用户产生更多的数据业务需求,从而促进其他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第四,有利于移动运营商提高现有客户的黏着度并吸纳新的客户,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移动支付正是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全新的银行业务支付手段,倍受银行的关注,能够拓展移动运营商的金融信息化的“边界”。也正是诸多的“好处”,让运营商都对移动支付下以“重标”。
市场逐渐成熟
而伴随着运营商的追捧,移动支付开始发展,2002年以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和中国银联合作,在海南、广东、湖南等地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手机钱包、二维码扫描等形式出现在市场上,并已经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移动业务代收费;二是手机银行卡捆绑缴费、支付;三是手机网上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四是手机钱包在线小额支付;五是基于手机钱包现场支付;同时使一些用户得到了业务体验。但其业务推广主要针对个人用户,因此其发展情况而言,移动支付业务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并没有得到用户的极大追捧。
究其主要原因,管黛指出,在这个产业链上,运营商虽处于主导地位,但对于移动支付这块涉足金融界的“大蛋糕”,做到控制产业链局面着实困难。
而移动支付技术和标准的不统一也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因此,移动运营商、银行业、设备制造商等移动支付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们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以期推出自身主导的技术标准或业务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GSM协会(GSMA)呼吁,希望从2009年年中开始,手机将全面支持近距离无线通信NFC功能,以实现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针对可能采用的技术,GSMA明确表示,要使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单线协议(SWP)接口标准。
而据知名分析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发布报告称,未来几年,全世界移动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
管黛指出,移动支付技术和接口标准的统一必将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移动支付的各种条件也正逐渐成熟。易观国际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从2006~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40%。此外,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也将在2009年达到8250万人。
而随着技术、网络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廖建新表示,移动支付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距离移动支付是方向
进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期,应该如何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从运营商初期的探索的教训看来,远程支付并不为市场接受,而非接触式近距离移动支付业务则更加可行。
重庆移动总经理沈长富指出,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经过发展的低潮,最后重庆移动将移动支付业务纳入到零售业信息化的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最终获得了成功。
在发展初期,重庆移动主要向用户提供了是远程在线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从2003年起,重庆移动陆续推出基于USSD的饮料机、小商品机、自动售药机等,并不断发展完善。以往,自动售货机主要采用金属货币的购买方式,十分不方便,中国人也不习惯随身携带金属货币,因此这种方式在中国基本上是失败的,后来出现的短信购买方式也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如今应用移动支付方式的自动售货机,由于交易方便、安全,发展潜力十分大。
目前,重庆移动电话自动售货机已遍布重庆市区和郊县各主要移动营业厅及主要广场、街道、高档住宅小区、商业大厦,数量已达300台,预计2008年底将达到10000台。
可以说,重庆移动移动支付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方向,也代表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也证明了远程移动支付在当地市场是不被用户所接受到的,而近距离非接触移动支付则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
这个案例和张磊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业务普及和推广方面,张磊表示,移动支付要扎根于运营商的行业信息化方案之中,以行业用户为切入口,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而另一方面,张磊也指出,将移动支付业务嵌入到行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之中,也将丰富运营商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诸如物流、零售、银行行业的行业信息化的附加价值。